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郭永华 《吉林医学》2010,(33):6047-60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主动脉夹层CT资料,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全部病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 FIESTA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种不同序列技术的MR扫描.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盲法阅片,着重分析FIESTA序列对主动脉夹层隔膜、真假腔及内膜撕裂口的显示情况.结果 FIESTA、常规SE T1WI、T2WI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率为100%;FIESTA序列对内膜撕裂口的显示率达91.4%(32/35).扫描时间上FIESTA序列明显优于其它三种常规序列(只需20秒左右).结论 FIESTA序列扫描快速、无创伤、不需要注射造影剂、不用使用各种复杂门控技术就能清晰显示夹层隔膜、真假腔及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夹层的MR检查中更能为临床快速明确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5例次)CT原始横断位图像及经后处理VR、MPR、CPR图像,观察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破口、夹层长度、是否累及分支动脉、真假腔大小、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夹层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以及内脏是否缺血或坏死。结果:MSCTA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VR、MPR、CPR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清晰显示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影,显示内膜破口4例,夹层长度2~4cm不等,累及分支动脉3例,假腔大于真腔3例,真腔大于假腔1例,假腔内血栓2例,所有动脉夹层真腔供血3例,假腔供血1例,1例为动脉夹层内支架术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1例合并小肠缺血。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目前MSCT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5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重建。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I型20例,II型4例,III型26例,50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结果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I型20例,II型4例,III型26例,50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结论 MSCT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详细评估主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器官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常规rSE序列、快速扫描HASLE黑血、True FISP亮血序列、cine-MRI电影以及增强扫描.结果 DeBaKey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7例.其中3例范围达髂动脉分歧部,1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结论 MRI能准确识别内膜片、真假两腔、夹层累及范围及主要分支受累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Ⅰ型8例(25%),Ⅱ型6例(18.8%),Ⅲ型18例(56.2%).32例AD患者都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不同密度的真假腔以及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显示真假腔之间各种形态的低密度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的位置,纵行向下的真腔夹层延伸范围.结论 64排螺旋CT是一种安全、快捷、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在低场强MRI上的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通过12例经临床和MRI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符合DeBaky分型Ⅰ型者3例,符合Ⅱ型者1例,符合Ⅲ型者8例,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夹层的内膜片,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MRI为无创伤性的检查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方法用Siemens Emotionl6排螺旋cT机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ur分型本组中9例为A型,16例为B型。CT平扫10例未见异常改变,15例可见主动脉增粗,8例可见内膜钙化及内移,7例显示主动脉外壁钙化。增强扫描后25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100%);22例可见内膜破VI(88.9%);25例均可见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7.7%(64/73)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可见血栓形成。结论MSCT 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是一种优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组和3D成像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真假腔的大小形态,14例显示内膜片,5例显示内膜钙化内移,3例显示假腔内血栓形成.3D图像均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和评价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快速、无创和准确的优点,多层螺旋CT应该成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CT平扫与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然后行CT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为典型主动脉夹层,6例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按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16例。20例典型病例中19例CT平扫可见撕裂内膜片,1例只可见主动脉增宽,增强后可见内膜片分隔真假腔内均有造影剂进入。结论主动脉夹层需要增强扫描,但在受各种条件限制、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检查时,CT平扫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低场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健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05-1307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慢性期的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包括轴位、左前斜失状位、冠状位成像的MR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结果:12例均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夹层起始部位、内膜片及真假腔,其中6例假腔内显示血栓。12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5例。结论:MRI对A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无创伤性,并为临床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AD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点定位磁共振成像(MRI)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d-FFE)序列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先行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在轴位图像上,应用三点定位技术(3PPS)定位,胸主动脉选择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电影序列(cine Balanced-FFE);腹主动脉选择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Balanced-FFE)。结果15例均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割的真假腔,诊断准确率为100%,12例显示内膜破口,显示率为80%。结论MRI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三点定位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能够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全貌及范围,是MRI快速和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理想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HASTE黑血序列和True FISP亮血序列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心电门控HASTE序列和True FISP序列扫描。结果 12例患者中,DeBakey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8例。2例病变范围达髂动脉分歧部,1例累及右侧髂动脉,2例累及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结论 HASTE黑血序列和True FISP亮血序列不需注射对比剂,能快速地显示内膜片、真假两腔、破裂口、主要分支受累情况及夹层累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平衡快速梯度回波序列(balallce-FFE,B—FFE)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分别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和B-FFE检查,然后对TSET2WI序列与B-FFE序列的图像清晰度、血管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等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FFE序列的图像清晰度、血管显示及解剖显示均优于TSET2WI序列,并且在扫描时间上有很大优势。结论B—FFE序列能很好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失血管的关系:扫描速度快,几乎无运动伪影,对较重或不能屏气的患者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在MR I上的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 I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 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MR I表现为:直接征象:真假两腔和内膜片,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假腔内血栓形成;间接征象:主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累及大动脉瓣及主要血管支。结论MR 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明秀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47-4549
目的:探讨急症主动脉夹层的最佳MRI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超导型MR扫描机对4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作不同序列技术的MR成像检查,尤其是非屏气脂肪抑制亮血对比的FIESTA序列成像检查方法及检查注意事项。结果:主动脉夹层诊断准确率100%,磁共振表现为:(1)不同信号双腔影;(2)剥离的内膜瓣;(3)破裂口;(4)血栓性主动脉夹层。结论:妥善的检查方法及检查注意事项是对急症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基本保障,对确诊、救治患者及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 3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隔的真假腔,18例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11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结论 MRI对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膜片及真假腔,判断病变部位、程度和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均有明显优势,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例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其中5例未作MRI检查。结果Ⅰ型6例占30%,Ⅱ型2例占10%,Ⅲ型12例占60%。CT平扫见8例钙化的内膜片内移,具有诊断意义。增强扫描15例见内膜片显示,20例均显示真假两腔。MRI不仅显示15例内膜片、真假两腔,并且能显示部分AD的破裂口及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MRI被誉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CT与MRI检查优势互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可取代DS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在低场强MRI上的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通过8例经临床和MRI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符合De Baky分型Ⅰ型者4例,符合Ⅱ型者1例,符合Ⅲ型者3例,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夹层的内膜片,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MRI为无创伤性的检查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慢性期行MRI扫描 ,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成像。其中 9例同时行增强MRA。结果  18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诊断为Ⅰ型 4例 ,Ⅱ型 8例 ,Ⅲ型 6例 ,18例均显示了真假腔及内膜瓣 ,其中两例为多发假腔 ,18例中 12例显示了真假腔之间的破口 (占 6 7% )。有 3例为多发破口。 10例显示主动脉夹层有附壁血栓形成 (占 5 6 % )。结论 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且无创伤性 ,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