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庄化周,李兰英,吴秀君(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动态血压监测比偶测血压能提供更可靠的血压测值,显示与高血压器官并发症有更密切的关系,且能更好地予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动态血压监测分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目前高血压还不宜单独根据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对防治靶器官损害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梦宁  司芩  张文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60-2261,2291
目的以动态血压监测为研究手段,探讨动态脉压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逆转和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动态血压监测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昼夜血压波动情况的监测,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脏)损害的渐进情况。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脉压呈显著性增加趋势,脉压升高是LVMI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动态血压可客观准确地监测动态脉压波动。从而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结论动态脉压是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声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血压负荷值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5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45例正常人的动态血压结果,发现血压负荷值更能反映高血压病人的实际血压增高水平。认为在动态血压监测中收缩压或舒张压负荷值≥30%可作为动态血压诊断血压增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辜玉英 《四川医学》2010,31(5):627-628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在指导临床用药、护理以及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5),24h动态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为临床用药,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患者依据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白天与晚上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监测值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患者血压,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末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诞生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真实地反映24h血压水平、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降压谷峰比值等。因此,动态血压监测更有助于鉴别顽固性高血压,如“白大衣高血压”等;能更好地预示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降压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NISSAN公司生产的DS-250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记录,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左室肥厚及室间隔增厚的发生情况.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中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血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准确的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快,高血压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实际血压水平及变化特性,可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进行更好的预测,为高血压临床提供合理指导依据;目前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患者高血压变化,发现部分高血压人群血压昼夜节律多伴有明显的异常特征,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老年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研究,提高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58例随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监测,根据White提出的标准分为动态EH组和随测EH组,结果如下:(1)所有病例都存在一定的血压负荷值;(2)血压曲线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表现为构型或非构型,非构型者存在并发症;(3)28例(48.2%)动态血压测值正常。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准确地反应血压状况,对拟诊高血压病者应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费民毅  季章荣 《上海医学》1998,21(7):400-401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提供了高血压病人24小时中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为探讨血管压力容易超负荷对高血压并发心、脑靶器官损害评估,我们对1995年11月~1997年5月住院的178例高血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血压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和颈动脉IMT。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和C2逐步减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总动脉IMT在正常高值组与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l级及2级以上组IMT均增厚,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卡方分析表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C1异常减退率分别为0%、1.4%、2.4%,组间无统汁学差异(P>0.05)。C2异常减退率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别为23.3%、42.9%和77.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降低早于血压升高、C1减退和颈动脉IMT增厚,提示C2减低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不同血压水平亚临床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服用赖诺普利10 mg qdbi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脉压的变化。结果:赖诺普利治疗半年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明显下降(P〈0.01)。结论:赖诺普利长期服用能显著降低血压,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在监护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手术应激反应的年龄差异 ,探讨安全科学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 739例高血压患者监护拔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高血压患者和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麻醉前、中、后 ,拔牙中、拔牙后 ,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心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加快 (P <0 .0 1) ;80岁以上年龄组收缩压显著升高 (P <0 .0 1) ,4 9岁以下年龄组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各种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 ,在分时安全管理下可以接受无痛拔牙。  相似文献   

14.
不同价格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不同价格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对血压达标的影响。方法调查高血压患者2100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2.5±12.1)岁。调查的项目包括:文化程度、用药前后血压、病史、所用药物的名称及每日剂量等。结果自费患者中:①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不同价格药物的使用有明显差异(P〈0.01),大多数低学历患者使用低价格药物,许多高学历患者也使用低价格药物;②不同病史的患者用药也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史的延长,高价格药物的使用逐渐增多;③高价格药物单用或与其他价格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达标率都较高。结论文化程度的高低及病史的长短可以影响自费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选择,从而影响对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洪云  马冰洁 《河北医学》2000,6(9):802-8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护仪,对100例老年和75例老年前期(年龄40 ̄60岁)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其中老年高血压者55例,老年血压正常者45例,老年前期高血压者40例,老年前期血压正常者35例。结果:各期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昼夜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及血压负荷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血压波动范围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B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BI)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P、BMI、FINS、FBG明显下降(P<0.0或P<0.05),ISI明显上升(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血压变异性,并与正常老年人比较。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EH TOD)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和血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 TOD组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节律紊乱,脉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并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波动、昼夜模式及靶器官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造成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多元因素。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为动物模型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分析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 :SHR不同的时间段的收缩压波动性、舒张压波动性均与靶器官损伤显著正相关 ,且相关程度较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更为密切 ;非勺型血压SHR的靶器官损伤较勺型血压SHR明显严重。结论 :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是影响SHR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增大且与靶器官损伤有正比关系 ,是个独立的临床指标。降低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抗高血压治疗时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应考虑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相关知识及来源。方法 采用测量血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门诊人群进行高血压调查。结果 门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79.0%、77.3%、17.6%,有或无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规律性服药率,控制率分别为41.7%、12.3%和10.0%、0.0%。结论 血压的控制率较低;中青年的健康状况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程度与血压控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