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6,(2)
[目的]探究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面喷雾法试验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25%腈菌唑乳油54~72 g a.i./hm2在早稻分蘖盛期施药1次,药后20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57%以上;在晚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施药2次,第2次药后12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2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对稻曲病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对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3%以上。[结论]腈菌唑适用于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张秀焕  翟明涛  徐辉 《农药》2014,(3):222-224
[目的]研究氟醚菌酰胺(LH-2010A)和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5∶5(1∶1)、6∶4、7∶3、8∶2、9∶1混用,EC50值分别为0.016 8、0.023 2、0.034 5、0.081 0、0.134 5 mg/L。按1∶1混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0~90 g a.i./hm2的用量对纹枯病菌防效达90.67%~93.36%。[结论]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1∶1(5∶5)比例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25%丙环唑EC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效果与增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5%丙环唑EC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保产、增产作用明显。试验表明,每亩用丙环唑有效成份2.5~7.5g,于水稻孕穗末期(距破口约6~8d)和破口期各用药一次,对稻曲病的株防效为73.72%~86.53%,粒防效为78.81%~88.95%;对纹枯病的丛防效、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8.64%~95.45%、89.00%~95.60%和93.83%~97.76%;提高水稻产量15.36%~16.68%。  相似文献   

4.
25%苯醚甲环唑E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采用25%苯醚甲环唑EC4个浓度药液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最高防效分别为88.94%和84.17%,比对照25%丙环唑EC的最高防效高出7.16%和10.79%,建议在水稻大田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亩用量50mL左右。  相似文献   

5.
9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水稻穗颈瘟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50%嘧菌酯WG 180.0 g/hm2、20%稻瘟酰胺SC 300.0 g/hm2、40%稻瘟灵WP 600.0 g/hm2、75%三环唑WP 281.3 g/hm2的防效较高,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85.86%~87.47%及89.68%~90.93%;50%醚菌酯WG 120.0 g/hm2、12.5%氟环唑SC 100.0 g/hm2、10%己唑醇SC 75.0 g/hm2、430 g/L戊唑醇SC 80.6 g/hm2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72.74%~80.85%及78.61%~84.34%;25%咪鲜胺EC 337.5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66.59%和72.70%。防治水稻穗颈瘟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等常规杀菌剂及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筛选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有效药剂,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结果]NNF-0721分别与IR9792、氟环唑、噻呋酰胺复配毒力表现为增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NF-0721+IR9792 60+15、NNF-0721+氟环唑70+35、NNF-0721+噻呋酰胺35+70、NNF-0721+氟环唑50+25 g a. i./hm2处理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筛选出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芹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2020,59(3):228-230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雾法。[结果]室内筛选试验发现: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在1∶4、1∶2、1∶1、2∶1、4∶1配比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增效作用明显,在1∶5、1∶3、1∶1、3∶1、5∶1配比下对苹果树腐烂病增效作用明显;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在3∶1、1∶1、1∶3、1∶5、1∶7配比下对苹果轮纹病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烯肟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120 mg a.i./kg剂量下,春梢防效达到88.71%,秋梢防效达到81.67%。[结论]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等混配,多个比例下均对3种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有效降低了新杀菌剂抗性风险,为混剂开发提供了方向,为生产用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开展试验。[结果]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 90~120 mg a.i./kg处理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效优于生产常规使用药剂50%多菌灵WP、12.5%腈菌唑EC、15%三唑酮WP的效果。[结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上述3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褐斑病、黑点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建议在苹果病害综合治理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21,(5)
[目的]探索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防效。[方法]依据花生叶斑病药剂防治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有较高的防效,不同梯度剂量下,防效幅度为59.65%~87.16%,与当地常用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比较,差异显著。[结论]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可用于花生叶斑病防治,在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发展期,吉林省分别为7月上旬和下旬施药2次,适宜用量为75~105 g a.i./hm~2。对花生生长、开花、产量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水稻纹枯病绿色防控的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叶面喷雾法分别测定3种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大蒜素和中生菌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EC50值分别为29.10、29.03 mg/L,枯草芽孢杆菌EC50值为23.90亿活芽孢/L;6%大蒜素EW 200~1 200 mg a.i./L、3%中生菌素WP 50~300 mg a.i./L和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400~1 500亿活芽孢/L药后7、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均在66%以上。[结论]大蒜素、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5,(1)
[目的]评估氟氧虫酰胺对水稻害虫的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氟氧虫酰胺对二化螟、水稻大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活性,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氧虫酰胺对二化螟、水稻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取食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506、0.195、0.221 mg/L,与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杀虫活性相当。2011、201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0~60 g a.i./hm2时,20%氟氧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92.58%~90.10%和95.89%~96.09%,与氯虫苯甲酰胺防效相当,高于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防效;20%氟氧虫酰胺悬浮剂对二化螟防效分别为74.49%~84.41%、91.46%~92.88%和90.37%~92.22%,与氯虫苯甲酰胺防效相当,高于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防效。[结论]氟氧虫酰胺可以用来防治水稻害虫。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5.
李凌云  栾炳辉  陈敏  王培松  王英姿 《农药》2020,59(7):523-524,536
[目的]评价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方法]2016—2017年喷雾法于山东省海阳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33~66 g a.i./hm~2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药后9 d防效为88.15%~92.84%,末次药后11 d防效为89.75%~94.86%,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0%环氟菌胺悬浮剂。[结论]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之一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雪  侯志广  赵晓峰  杨丽莉  艾东  张浩 《农药》2015,(2):139-14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和3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 mg/L,分别为0.160 0、0.198 8、0.225 0、0.606 8 mg/L。混剂复配筛选中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5颐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0.043 1 mg/L,增效系数为3.84。田间试验验证了该复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的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混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5,(5)
[目的]探索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0%唑菌酯SC及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EC50值为(11.49±1.19)、(0.82±0.06)mg/L;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颐1、1颐2、1颐3三个配比有增效作用。[结论]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3次20%唑菌酯SC或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有较好防效;20%唑菌酯SC推荐剂量为150~300 g a.i./hm2,而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推荐剂量为360~540 g a.i./hm2。  相似文献   

18.
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彭  黄新培  谢忠能  余晔  辛建忠  王春生 《农药》2012,(10):760-762,770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稻茎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3.52、1.60 mg/L,LC90值分别为31.27、21.50 mg/L,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量50、75、100 g a.i./hm2于药后3 d的防效达61.6%~97.1%,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14 d的防效达84.2%~99.2%,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较好药剂,推荐用量50~75 g a.i./hm2,重点喷施水稻茎基部。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15,(6)
[目的]明确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23%~97.78%和95.38%~98.75%,与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 180 g a.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83.35%和70.49%~86.29%,与对照药剂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6~208 ga.i./100kg。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21,(6)
[目的]明确嘧草醚与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田间防除效果及对直播水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评价2种药剂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田间小区试验法评价田间防除效果及对直播水稻的安全性。[结果]复配后对稗草、鳢肠、异型莎草均呈现加成或增效作用;按照有效成分10∶5且总用量在67.5~90 g a.i./hm2时,对田间杂草的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且对直播水稻安全。[结论]嘧草醚复配五氟磺草胺后能够扩大杀草谱和提高防效,在水稻直播田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