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芍药汤合SASP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SAS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3%,对照组显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治疗可提高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消除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芍药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及Mayo评分、Baron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等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芍药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的恢复,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并抑制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芍药汤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药加柳氮磺胺嘧啶栓每晚睡前塞入肛门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芍药汤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肠镜粘膜病变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使用西药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参苓白术散和芍药甘草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门诊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芍药甘草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芍药汤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核转录因子-kB(NF-k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芍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核转录因子-kB(NF-kB)水平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里急后重、腹泻、腹痛、腹胀、黏液脓血便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CD8+、IL-22、IFN-γ、NF-k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芍药汤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  相似文献   

7.
邱慧卿  徐建光 《新中医》2015,47(11):69-71
目的:观察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83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6周。观察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指数)、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和DA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Ig A、Ig G、Ig 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3.33%。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下降,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0,P=0.180)。结论: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芍药汤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肠镜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0.63%、87.50%,对照组分别为78.13%、75.00%、7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患者症状、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IL-8、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芍药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1.283±0.382)ng/mL、IL-8(0.946±0.318)ng/mL、TNF-α(32.015±1.902)pg/L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316±0.174)ng/mL、IL-8(0.294±0.068)ng/mL、TNF-α表达(11.372±1.937)pg/L,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存在血清炎症因子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辅助应用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受试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辅助应用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评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28天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与肿瘤坏私因子β(TNF-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4~+计数、CD_8~+计数、CD_4~+/CD_8~+比值)。结果:治疗28天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证候积分、部分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β)水平、CD_8~+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剩余血清炎症因子(IL-10、IL-13)及CD_4~+/CD_8~+比值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辅助应用加味芍药汤保留灌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减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Baron内镜评分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on内镜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低于对照组,且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中医证候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黏膜溃疡,平衡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药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中药加味安肠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1/2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6、TNF-α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有利于疾病稳定和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月华 《新中医》2023,55(8):58-63
目的:观察利湿芍药方治疗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利湿芍药方中药口服治疗。用药4周后,评价2组腹泻、黏液便、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及肛门灼热等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4 (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变化情况及Baron内镜评分、Geboes黏膜组织学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8.7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以及Baron内镜评分、Geboes评分均降低,IL-4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7、TNF-α水平,以及Baron内镜评分、Gebo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头翁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BP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4.55%(P<0.05)。治疗前,2组BB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P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增加加味白头翁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西医联合加味白头翁汤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芍药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YKL-40、核因子κB(NF-κB)及炎症因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YKL-40、NF-κB、白细胞介素-1(IL-1)、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YKL-40、NF-κB的表达水平,减轻疾病活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炎性反应,缓解症状,具有较高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黄芪仙鹤草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奥沙拉嗪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仙鹤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TNF-α与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应用黄芪仙鹤草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1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采用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西药混合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