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研讨课 “集成电路导论”教学团队以激发、呵护学生专业兴趣为教学导向,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及实践。在研讨主题设计上注重“接地气”,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在教学方式上,根据课程内容采用讨论、辩论、参观、观影等多种形式进行组合搭配;在研讨教学中,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又注重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大胆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等环节。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培养二十一世纪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历史任务。论述了参加北京市2011首届"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引发的一些启示: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组织程序、踏实认真的准备工作以及大赛对校企合作、对集成电路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启示等。实践表明,开展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对于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推进质教育、理论实践结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高校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绘制版图和电路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3.
EDA环境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必备的条件,作为我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教育与科研的网络化公共平台,EDA平台为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教学提供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我校利用平台丰富的资源,开展了多层次的EDA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是培养我国急需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入门课程,也是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文章从集成电路设计的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措施,力求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成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集成电路CAD"是我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涉及集成电路从设计到制造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我们在"集成电路CAD"课程建设及改革探索中,构建出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辅助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立体教学平台,将扎实理论基础、注重实践技能和紧跟市场需求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春工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本文重点介绍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论文内容包括:四种作用即以老带新作用、课程组整合作用、教师互助作用和团队促进作用;四个互动即教学与教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改与学改互动;教学改革"七、四、三"即课程建设的"七个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四加强",教学方法对"三个过多与三个过少"的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情况;加强实践环节的情况。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教学团队建设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根据信号类课程的特点,介绍了本教学团队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和课程网站建设、教学方法研讨和团队活动形式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及其体会。实践表明,首席教师的作用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教学团队高效运作的关键。笔者针对前期实践的经验,展望了教学团队下一步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定位的分析和研究,得出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应兼具系统全面性、工程实践性和工具先进性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思了一套围绕着SOC产品的集成电路设计平台。该平台定位于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数模混合电路设计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并和企业界、工业界的最新需求、最新技术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9.
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李建军  刘桤 《电子世界》2012,(1):156-157,164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基本方针,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培养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和芯片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建设了由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设计)、微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工艺)和专业基础实验室(测试)构成的微电子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从而达到了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改革、团队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增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工程应用性、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