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肝胃不和证10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方面差异性。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和病理检查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的症状、体征分布规律,根据其证候特征进行辨证论治,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80例,分析症状、体征分布规律,然后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柴胡疏肝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A)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以及全身其他症状,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王同单  赵文  郭师 《新中医》2021,53(16):28-3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反酸、反食、烧心、胸闷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佳,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加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HAMD、HA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及HA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五音疗法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内服及五音疗法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测定,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LVEF显著提高,HAMD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明显升高;HAMD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五音疗法能明显改善心衰伴抑郁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30例用开胃理脾丸,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及胃排空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3.3%;胃排空率治疗组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对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的73例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IM、Dys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于延缓和逆转胃黏膜萎缩、IM、Dys有着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肝郁气滞型FA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每日1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加味柴胡疏肝散煎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改变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R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结论:运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能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FAPS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蛋白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可显著改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总有效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且该方对胸痛、胸闷、心悸、情绪急躁等症状、心电图改善明显,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5.
贺新民  张益康 《新中医》2007,39(10):22-2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百忧解治疗;对照组18例予百忧解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对消化道、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抗抑郁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对照组为61.11%;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3.12±2.45)分,对照组为(20.24±2.21)分;消化道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2.22%、27.78%,对照组分别为55.56%、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抗抑郁疗效优于单用百忧解治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百忧解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张娟  饶娟  张丽霞 《光明中医》2024,(4):699-701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脾虚肝郁气滞型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3年1月于新余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LPR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咽喉反流体征量表(RFS)、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SI、RF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脾虚肝郁气滞型LPRD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盱眙县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食管氢离子浓度指数(pH)检测情况、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 <4反流次数、单次反流时间> 5 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医总有效率和西医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气滞型RE,能改善食管pH情况,能降低血清IL–17水平,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对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该院中医内科门诊近年治疗的86例胸痹患者,经辨证为气滞心胸证型,选取时间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两组观察时间都为60 d。待观察结束,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中医内科治疗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20.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白芷、苦参、莪术等)治疗慢性胆囊炎126例,并与79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对照组比较,总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82.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