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分格平板分枝杆菌药敏培养基,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51株,药敏方法分别采用分格平板分枝杆菌药敏培养基比例法和罗氏培养基比例法(试管比例法).结果 试管比例法:51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对异烟肼为68.6%、利福平为51.0%、乙胺丁醇为49.0%、链霉素为52.9%;与试管比例法相比较,分格平板琼脂比例法药敏结果2株对异烟肼耐药、1株利福平耐药和2株乙胺丁醇耐药菌株与其不符,其余结果一致;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异烟肼94.3%、利福平96.3%、乙胺丁醇92.0%、链霉素100.0%;51株分离的临床结核分枝杆菌中泛耐药24株,多药耐药7株,而对4种药物全敏感12株,敏感率仅为23.9%.结论 分格平板琼脂比例法操作简便,结果符合率高,容易观察,能广泛应用各级临床结核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自制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及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建立快速培养方法.[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进行改进自制5种培养基,每种3支,每支接种菌量10-3 mg,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生长情况.并以第5号培养基3种成分不同浓度,做正交叉实验,得出最佳浓度.收集临床标本,在自制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5种自制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生长天数及典型菌落出现天数均比改良罗氏培养基短,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第5号培养基以25%牛肉浸液,20%当归浸液,20%党参浸液的浓度最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接种后d 3~5开始生长,d 7~9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菌落.临床标本接种在改良罗氏及自制培养基上,阳性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两种培养基在典型菌落形成的平均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自制第5号培养基上生长快,培养时间短,为该菌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培养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期间广东省平远县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期间广东省平远县慢性病防治站收治的结核病患者或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标本1 682份,对样品抗酸染色、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并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种抗结核病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共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191株, 其中166株来自初治患者、25株来自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为35.1%,对四种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9.8%、 25.7%、7.3%和18.3%,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菌株耐多药率分别为22.9%和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远县结核病人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耐药监测和检测,并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点。方法: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间接药敏实验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79.6%,耐多药率为58.2%。其中初治耐药率60.5%,初治耐多药率34.2%,复治耐药率91.7%,复治耐多药率80.0%。结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严重问题。分析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特点,对控制结核病传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昆明市临床分离鉴定的7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类及分析不同类别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区分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方法选取昆明地区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住院患者,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BD960和罗氏培养,阳性样本采用珠海银科96孔非结核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比例法测定,根据各含药孔、对照孔的生长结果判断药物敏感性。 结果昆明市感染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为鸟分枝杆菌(44株),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13株)、胞内分枝杆菌(10株)、龟分枝杆菌(8株),其中以男性为主(67%),年龄在40岁~60岁患者占比高达56%,感染系统为肺部感染占52.6%。耐药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亚胺/西司、多西环素、磺胺甲唑和头孢西丁。 结论昆明市非结核分枝杆菌以鸟分枝杆菌为主,主要见于肺部感染患者,不同种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各不相同,需严格密切监测其耐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ACTEC MGIT 960系统在分枝杆菌属菌种鉴定及药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显微镜观察BACTEC MGIT 960系统分离的162株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形态,传统生化和核酸检测法同时鉴定分枝杆菌属菌种,分析细菌形态与菌种之间的关系;应用BACTEC MGIT 960系统对分离的141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2株分枝杆菌属在MGIT液体培养基中呈索条状、分枝状、点粒状和分散状4种形态;呈索条状132株分枝杆菌属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呈点粒状10株和分散状6株分枝杆菌属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9.9%、14.2%、9.2%和6.4%,总耐药率18.4%,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为8.5%;药敏平均检测时间为9.3 d。结论 BACTEC MGIT 960系统可快速将分枝杆菌属初步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能快速准确获得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龙岩市结核病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结核病定点医院采集、改良性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的308株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情况。结果 308株分枝杆菌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占95.5%(294/308),非结核分枝杆菌占4.5%(14/308)。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均为100.0%(14/14),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19.4%(57/294)和12.9%(38/294);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率78.6%(11/14),高于结核分枝杆菌的7.8%(23/294);广泛耐药率78.6%(11/14),也高于结核分枝杆菌的3.4%(10/294)。结论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痰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非常必要,可为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TB-LAMP)在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LAMP阳性后再培养及表型药物敏感试验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结核病专科门诊就诊和结核病区住院的疑诊肺结核患者7823例,每例留取4份痰标本,随机分别进行1份痰涂片镜检、2份传统罗氏培养和1份TB-LAMP核酸检测,将TB-LAMP阳性标本进一步行传统罗氏培养及表型药物敏感试验,分析TB-LAMP阳性标本再培养对耐药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意识。采用graphpad prism6.0软件进行分析,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纳入的可疑肺结核患者7823例,TB-LAMP法、传统罗氏培养和涂片镜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6%、7.8%和4.6%,痰TB-LAMP法阳性检出率与痰涂片抗酸染色、传统L-J培养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93.57,P<0 .01;χ2=283.49,P<0 .01)。TB-LAMP阳性痰标本再培养阳性率为44%(574/1298),其中52.8%(303/574)与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共同阳性,另外47.2%(271/574)为传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而TB-LAMP阳性标本再培养阳性;22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敏感结核分枝杆菌占75%(171/228),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5%(57/228),其中RR-/MDR-TB为12.72%(29/228)。结论 TB-LAMP阳性标本再培养可提高RR-/MDR-TB发现率,为耐药结核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传播提供了检测思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湖南省某胸科医院BACTEC MGIT 960系统培养阳性的临床分离菌株,经MPB64检测以及PNB、TCH培养基生长试验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应用16Sr RNA、Hsp65、ITS基因测序法将NTM鉴定至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中脓肿分枝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 443份MGIT 960报告阳性的菌株中,共检出NTM 1 227株,检出率为11.7%。经菌种鉴定,居前4位者依次为胞内分枝杆菌(27.8%)、脓肿分枝杆菌(25.3%)、戈登分枝杆菌(16.5%)、鸟分枝杆菌(16.1%)。脓肿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是94.6%、87.5%、82.1%;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结论 湖南省NTM流行的菌种以脓肿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为主,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可作为该省临床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优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基因的突变特点,为建立适合我省快速检测异烟肼耐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建省9个监测点进行耐药性调查,收集菌株经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katG高突变区域的基因片段,测序后比对分析。结果:15株全敏感株未检测氨基酸突变。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的突变率为80.43%,katG 315的突变率为54.35%,联合突变率为52.17%。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杆不同耐药谱katG基因突变率不同,最常见的点突变发生于315位,463位具有等位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核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试验(MODS)同时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效果.方法 用24孔细胞培养板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液体药敏检测,并对最佳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将建立的MODS技术用于测定66株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并与传统罗氏药敏结果 进行比较,对两法检测结果 不符的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MODS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 与罗氏药敏结果 符合率分别为97.0%、90.9%、95.5%、86.4%.如以传统罗氏药敏结果 为判断标准,则MODS检测链霉素的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97.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6.0%、97.6%和97.0%;检测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5.4%、81.0%、100%、90.9%;96.2%、95.0%、92.6%、97.4%、95.5%和73.7%、91.5%、77.8%、89.6%、86.4%.共有16株菌的20个药敏结果 MODS与传统罗氏药敏结果 不符,MIC检测结果 有14株16个药敏结果 与MODS结果 一致,4株菌4个药敏结果 与罗氏药敏结果 一致.结论 MODS同时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 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价廉等优点,与传统罗氏药敏结果 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耐利福平(RFP)检测基因芯片在结核病诊断及其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结核杆菌耐RFP芯片对35株RFP耐药的临床分离菌株,102例肺结核患者、27例非结核病的其他患者的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及其RFP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痰涂片、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标准化药敏试验结果比较。结果结核杆菌耐RFP检测芯片检测35株耐药株,有33株判定为RFP耐药株,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94.29%。对27份其他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结核杆菌检测,特异性为92.59%。对102份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杆菌进行检测,痰涂片法阳性率35.29%(36/102),细菌培养法阳性率28.43%(29/102),基因芯片法阳性率77.45%(79/102)。传统的药敏试验报告102份痰标本仅29份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其中8份RFP耐药株,而基因芯片法检测102份痰标本中发现20份耐RFP结核杆菌。主要基因突变位点为531、526和516。结论 采用结核杆菌耐RFP检测芯片检测结核杆菌及RFP耐药性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ACTEC MGIT 960系统快速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及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对临床拟诊结核病患者痰样本,采用直接涂片萋-尼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BACTEC MGIT 960和改良罗氏(L-J)培养法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其分离的阳性率、培养及药敏所需的时间。结果共对634例拟诊结核病患者痰样本进行了检测,MGIT960培养的阳性率(51.7%)明显高于L-J法(37.7%),直接涂片法阳性率最低(14.7%)。MGIT960和L-J法的污染率分别为4.9%和4.4%。MGIT960和传统的L-J法的检出时间分别为12.0 d和32.0 d。MGIT960和L-J法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检出时间分别为9.0 d和36.5 d。结论 BACTEC MGIT 960可以明显提高分离培养阳性率、缩短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yscope荧光显微镜技术用于结核病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分别用金胺-罗丹明染色发光二极管Cyscope荧光显微镜涂片检查(LED荧光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明场显微镜涂片检查(萋尼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罗氏培养法)和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培养(BACTEC MGIT960法)进行检测。将LED荧光法与其他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检测拟诊肺结核病病人痰标本106份。LED荧光法、萋尼法、罗氏培养法和BACTECMGIT960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3%、26.42%、39.62%和45.28%。以罗氏法为金标准,LED荧光法与萋尼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9.05%和64.29%,χ2值为0.17,P值为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特异性分别为95.08%和100.00%。以BACTEC MGIT960法为金标准,LED荧光法与萋尼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0.42%和54.17%,特异性分别为93.10%和96.55%,χ2值分别为0.80和0.17,P值分别为0.375和0.6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D荧光法与罗氏培养法和BACTEC MGIT960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4.47%和78.30%。结论 Cyscope荧光法较准确,并且镜检敏感、快速,是目前诊断结核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MODS)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U),评价其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4份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的痰标本和20份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罗氏培养基(L-J)培养法和MODS技术进行MTU检测,观察3种方法对痰标本中MTU的检出情况;对抗酸染色法和L-J培养法检测均为阴性的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临床随访,由专科医师在此基础上作出临床诊断,再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检测性能,评价MODS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种方法检测20份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结果均阴性;在264份肺结核临床疑似患者的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法、L-J培养法和MODS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8%、36.0%、42.8%,其中在102份抗酸染色和(或)L-J培养阳性的痰标本中,MODS检出97份(95.1%),在162份抗酸染色和L-J培养均为阴性的标本中,MODS阳性16份;若以临床诊断为标准,MODS、L-J培养法及抗酸染色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4%和97.8%、54.3%和100.0%、43.3%和100.0%,三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的阳性检出中位时间为10d,明显短于L-J培养的25 d.结论 MODS技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敏感性好、检出时间短的优势,适用于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庞慧    刘巧  刘海灿    蒋毅    纪凌云    万康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566-3570
目的 研究江苏省农村地区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多态性,从而了解菌株基因型与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罗氏培养基分离来自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和比例法进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经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47株结核分枝杆菌的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通过与SpolDB4.0数据库比对后显示,试验菌株被分为18个簇,57个基因型,以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占79.89%,非北京家族菌株包括T(T1、T2)、U、H、 MANU2、LAM10-CAM和CAS-DELH1等型别,各占11.15%、0.91%、0.37%、0.91%、0.18%和0.18%,以及26个型别(35株菌)为“新型”。药敏试验发现,总耐药率为21.94%,耐多药率为7.68%;单药耐药中,主要以链霉素和异烟肼耐药为主。经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现,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耐多药性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江苏省农村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北京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型,并且北京家族菌株与耐多药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噬菌体裂解法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同时检测250份临床上确诊为肺结核初诊患者的痰标本。结果①250份痰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50.1%、43.2%、27.6%。②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的阳性检出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P〈0.01);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05)。结论噬菌体裂解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且无需特殊设备,在普通微生物实验室中就能开展,适合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BacT/ALERT 3D快速培养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检测和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acT/ALERT 3D液体培养技术和L-J固体培养法分别对病例标本培养,比较2种方法检出结果及检出时间。结果平均出现阳性天数BacT/ALERT 3D法为(13±2.05)d,L-J固体培养法为(34.7±4.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T/ALERT 3D法和L-J固体培养法对治疗2月后肺结核病例的涂阳标本MTB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18%(42/59)和67.80%(40/59),而对涂阴标本BacT/ALERT 3D法 MTB培养阳性率39.62%(42/106)高于L-J固体培养法阳性率26.42%(2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L-J固体培养法比较,BacT/ALERT 3D液体培养技术明显缩短检出时间,并能提高低浓度(痰涂阴)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