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方案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小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治疗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结束后,KPS评分提高的患者占50.00%,KPS评分减少的患者占40.00%,KPS评分稳定的患者占10.00,且生存质量改善后临床获益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方案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腹水引流联合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40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采用静脉置管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于腹腔内,引流腹水后经导管灌注5-FU加香菇多糖。结果:40例患者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为75%。毒副反应轻,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和一过性腹痛。结论:对于晚期癌症合并大量腹水患者,腹腔置管引流、腔内灌注5-FU加香菇多糖,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给药副作用低,药物利用率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卡铂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卡铂腔内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近期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铂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毒副反应,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6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情况,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以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B组(30例)对照组,单以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结果胸水消退情况:A组有效率为83.9%(26/31),B组为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膜腔灌注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治疗方便安全,不仅改善症状,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离子机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尖锐湿疣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采用电离子机去除皮损,观察组在电离子机去除皮损基础上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2粒/次,3次/d,连续服用至4周为1疗程。术后观察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5%,复发率2.5%;对照组治愈率77.5%;复发率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离子手术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多以胸腔置管引流为主,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不仅不能解决胸腔积液生成的问题,还会因反复穿刺增加组织纤维化、胸腔内感染的风险。随着对胸腔积液产生原理的认识,在置管引流的基础上行胸腔内注射治疗正逐步成为抑制恶性胸腔积液生成的主要措施。国内外研究证实,热灌注治疗、铂类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贝伐珠单抗等药物都可以抑制胸腔积液的产生。但是灌注药物的方式、剂量、联合用药方案种类繁多,多由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践确定,没有统一标准,各种方案的效果也少有对比。文章对目前常用的胸腔内灌注治疗(intrapleural perfusion therapy,IPT)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多种思路,促进这一疗法的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及食管癌性瘘合并脓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明确诊断为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2例食管癌性瘘合并脓肿患者透视引导下用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同期置入空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经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瘘腔引流管抽吸及负压吸引,充分引流瘘腔脓液。评估置管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并通过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评估营养改善状况。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其中8例吻合口瘘患者瘘口平均愈合时间32 d,所有吻合口瘘愈合;2例食管癌性瘘合并脓肿患者脓肿吸收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引流,同时配合空肠营养管及胃负压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及食管癌性瘘伴脓肿形成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经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每次手术平均所需时间、平均胸腔穿刺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穿刺不良事件平均发生率以及平均专项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所需时间、平均胸腔穿刺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穿刺不良事件平均发生率以及平均专项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积液的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引流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并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在手术过程中配合较好,且患者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和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诊断仪的引导下,均实施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疗效和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置管全部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2例(91.4%);术后发生感染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患者治疗7天、14天后,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超声的引导下实施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疗效确切,能够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甘露聚糖肽对接受手术后的高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近年来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进行手术的45例高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肌内注射甘露聚糖肽,为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的65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第一天进行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每次顺铂40~60 mg),第2、5 d序贯腹部深部热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顺铂腹腔内灌注化疗。每周一次,2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恶性腹腔积液总有效率(RR)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价改善18例(56.3%),稳定10例(31.2%),下降4例(12.5%),对照组中改善8例(25%),稳定例18(56.3%),下降例6(18.9%);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反应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方式,探讨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42例胸腔积水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引流管置管时间2~9 d、平均时间(3.2±0.6)d,感染发生率为0%,3例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引流管脱出,发生率为7.14%。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置管引流顺利,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体外高频热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95.45%与对照组78.16%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Ⅱ+地塞米松控制乳腺癌晚期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晚期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胸腔内灌注生理盐水50 ml+白细胞介素-Ⅱ200万单位+地塞米松10 mg+顺铂50 mg+恩度30 mg。4周后观察疗效及副反应,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OL均有改善,实验组组较对照组QOL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Ⅱ+地塞米松灌注化疗能更好地控制晚期乳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QOL得到改善,且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与细胞病理学诊断恶性积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收治的218例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细胞病理学检测。分析不同原发部位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分布情况。分析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与细胞病理学诊断一致性。比较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病理学诊断恶性积液的效能。结果:218例浆膜腔积液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恶性积液131例,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为肺癌,占比为74.16%(66/89),腹腔积液中最常见的为胃癌,占比为27.78%(10/36),其次为肝癌,占比为22.22%(8/36),心包腔积液中最常见的为肺癌,占比为66.67%(4/6)。122例未见肿瘤细胞,1例可疑肿瘤细胞、42例恶性肿瘤细胞,细胞形态学与细胞病理学诊断一致,一致率为75.69%(165/218)。细胞形态学与细胞病理学特异度和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学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细胞病理学,漏诊率低于细胞病理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在恶性积液的诊断中具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及胸腔注药治疗。结果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结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迅速消除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毒症状,并能彻底及时引流胸腔积液,大大降低了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B超或CT引导下,采用个体化穿刺置管引流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辅助治疗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3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B超或CT)及不同的路径,进行穿刺置管引流,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B超或CT引导下,采用个体化方案,精准穿刺引流,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前后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变化,评估热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 6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经过胸腔热灌注治疗3次,持续1 h,间隔24h。对照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灌注顺铂。检测第1天、第30天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结合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胸液控制总有效率(RR)为96.4%(CR92.1%+PR 4.3%),对照组胸液控制总有效率(RR)为54.2%(CR39.1%+PR 15.1%)。治疗30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EA、NSE、CY-FRA21-1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CEA、NSE、CYFRA21-1、SCC-AG可以作为评价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平喘、扩血管、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水平、CD~(4+)/CD~(8+)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