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年日光温室滴灌施肥灌溉试验,探讨毛管埋深和土壤层状质地对根区土壤水分、NO3(-)-N和番茄根系分布的影响,为地下滴灌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毛管埋深取0、15和30cm三个水平,设置0、150和225kgN/hm(2)三个施氮量水平,3种土壤包括均质壤土(L)、上砂下壤土壤(SL)和壤土中有砂土夹层土壤(LSL).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内根区平均土壤含水率和根长密度在0~20cm土层中随毛管埋深的增加而降低,在20~70em土层中随毛管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地下滴灌土壤NO3(-)-N含量在0~20cm土层中较地表滴灌有所增加.毛管埋深对番茄总根长密度影响不显著,而最大根长密度随毛管埋深增加而降低,且出现的土层变深.层状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NO3(-)-N和番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影响较大,与均质壤土处理相比,LSL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18%,NO3(-)-N含量降低23%.根长密度增加44%,土壤剖面上总根长密度与均质壤土处理相当;SL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28%,NO3(-)-N含量降低55%,根长密度降低35%,土壤剖面上总根长密度较均质壤土处理降低37%,因此在上粗下细层状土壤中应慎用地下滴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酿酒葡萄在砾石土质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合理灌溉制度,选取贺兰山东麓砾石土典型试验区,以五年生赤霞珠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2 550、2 850、3 225、3 600 m3/hm24个不同定额的灌水处理,应用TDR土壤水分剖面仪和土壤水势仪,监测生育期滴灌前后不同土层含水率与水势变化,针对监测数据从灌水处理整体与单个生育期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酿酒葡萄在砾石土条件下不同滴灌定额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最终提出生育期适宜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在0~40cm土层范围内变化较明显;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势变化规律与灌溉定额的大小有关;1m深土壤水分蓄存比并不是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是当灌水量达到某一定额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蓄存比减小,砾石土单次灌水量高于300 m3/hm2时,土壤水分蓄存比较低,易产生深层渗漏。  相似文献   

3.
葛安军 《水利天地》2013,(10):41-4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表明番茄膜下滴灌比沟灌节水,增产省工,膜下滴灌仅为沟灌用水量的75%,增产36.8%。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层的水分条件始终处在最优状态下,同时能够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调节土壤水、气、热,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使作物缓苗快,上市早、品质高。膜下滴灌能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番茄病毒危害减轻,是增产,增值的防止病害的有效途径,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枣树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钻取样和扫描分析法,对干旱区两年的滴灌和沟灌两种灌溉方式下的枣树根系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的总根长、吸收根根长、根尖数、分叉数以及根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比沟灌提高了15.4%、13.9%、24.8%、39.7%、29.9%和47%,说明滴灌使根系增多,从而提高了枣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并用指数函数建立了枣树有效根长密度分布的二维模型,为干旱区枣树的滴灌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灌溉方式对作物根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2年的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沟灌、滴管和无压灌溉不同方式对番茄根系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压灌溉和滴灌根系密度分布在出水口附近3.0 cm~22.5 cm。根系密度、根长和根系水阻力系数R表现规律为无压灌溉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小,而根系水力传导系数恰恰相反。番茄干物质则表现为沟灌>滴灌>无压灌溉。无压灌溉与沟灌和滴灌相比,降低了耗水量,提高了产量,明显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成果为无压灌溉在温室中的利用提供了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冻融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4日棉田土壤最大冻深为60 cm。土壤温度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随深度增加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冻结期,土壤水分由非冻结层向冻结层运移,盐分随着土壤水分自土壤深层向表层聚集;土壤消融期,在强烈地表蒸发作用下土壤表层水分下降,土壤盐分不断向地表运移,使上层土壤盐分含量升高。冻融过程使土壤各土层的水分自上而下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规律,形成土壤水分再分布现象。而土壤盐分呈现积盐-脱盐-返盐的规律,形成土壤盐分再分布的现象。冻融期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的变异性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符合盐随水走的运移规律。冻融过程中90 cm处的土壤水盐和变异系数都达到最大值。该研究结果对绿洲膜下滴灌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日光温室滴灌施肥灌溉试验,探讨毛管埋深和土壤层状质地对根区土壤水分、NO-3N和番茄根系分布的影响,为地下滴灌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毛管埋深取0、15和30cm三个水平,设置0、150和 225kgN/hm\+2三个施氮量水平,3种土壤包括均质壤土(L)、上砂下壤土壤(SL)和壤土中有砂土夹层土壤 (LSL)。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内根区平均土壤含水率和根长密度在0~20cm土层中随毛管埋深的增加而降低,在20~70cm土层中随毛管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地下滴灌土壤NO-3N含量在0~20cm土层中较地表滴灌有所增加。毛管埋深番茄总根长密度影响不显著,而最大根长密度随毛管埋深增加而降低,且出现的土层变深。层状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NO-3N和番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影响较大,与均质壤土处理相比,LSL处理 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18%,NO-3N含量降低23%,根长密度增加44%,土壤剖面上总根长密度与均质壤土处理相当;SL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28%,NO-3N含量降低55%,根长密度降低35%,土壤剖面上总根长密度较均质壤土处理降低37%,因此在上粗下细层状土壤中应慎用地下滴灌。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青云  康绍忠 《水利学报》2007,38(10):1245-1252
在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土壤水分动态和根系分布试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葡萄二维根系吸水模型,并确定了与土壤表层含水率有关的棵间土壤蒸发方程,然后在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交替滴灌的入渗特性,建立了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型(APRI-Model),模型考虑了该种灌水方式下棵间土壤蒸发和根系吸水的变化特征。通过与田间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的均方差在0.01~0.022cm3/cm3范围内,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左右,因此,认为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干旱区蒸发力较大和作物根系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