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外Halo-Vest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和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颅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患者伤处,并用Franke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2.1)个月。X射线正侧位片检查两组患者的伤处脱位均复位,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了恢复,观察组患者复位所需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缩短,并且观察组患者完全复位率高,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lo-Vest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大大改善复位功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脊髓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价值较高。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减轻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SIA分级情况和JOA评分。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对术后患者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时患者JOA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能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2例研究组和22例参照组,研究组采用前路手术,参照组采用后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ASIA评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恢复情况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4.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脱位复位均良好,损伤节段恢复稳定,颈椎椎体高度、生理曲度等均恢复正常,融合率高达100%,内固定置钉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1级,6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性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总结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愈合满意,肘关节功能Morrey评分优良率为90.2%。结论对老年性肘关节骨折脱位应根据病情,采取合适手术治疗,确保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患者,其中前路手术治疗患者59例,后路手术治疗患者11例,前后入路联合治疗患者37例,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患者植骨出现融合,颈椎序列表现较好,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为100%。此外,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变化突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下颈椎创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应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骨折基本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比例分别为92.5%、85.0%,高于对照组的75.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层入路治疗方法,对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有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治疗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切开复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我院接收的32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且根据患者恢复的优良度分级可知,恢复为优患者19例,恢复为良患者10例,恢复为可患者3例,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0.6%。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16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14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开放复位外固定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疗应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配合X线、CT等检查,及早治疗,降低误诊率和误治率,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髋关节置换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前入路治疗,观察组55例行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行前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情况,并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手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间植骨模糊,形成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稳定,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根性症状发生。手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术式,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内侧入路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4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44例后Pilon骨折患者均行后内侧切口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其随访2年;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8±15.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8±2.1)天。4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复位率为93.2%(41/44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6.1±2.1)周,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Rasmusse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优良率为73.5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17%,对照组优良率为67.65%,研究组优良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明显,且创伤小,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在治疗舟骨骨折半月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10周后的疗效为,对照组出现差3例,总优良率为85%,治疗组未出现差的例数,总优良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症状,减轻舟骨的应力,促进骨折愈合,且切口小,损伤轻,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次手术,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229例,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115例与非手术组114例,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手术组患者给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非手术组患者给予药物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治疗后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JOA评分均升高,手术组的改善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与非手术方法比较,手术方法治疗该病可提高疗效、JOA评分,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颈椎外伤患者47例,手术前后进行脊髓Frankle分级比较,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全部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获得良好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牢固,未出现断定与松动。47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术后CT显示2枚向外侧穿破皮质,4枚向下侧穿破,3枚向内侧穿破,偏移率达7.5%,47例患者未见椎动脉损伤,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加重体征。Frankle分级:8例A级术后无好转,17例B级术后转为C级,13例C级转为D级,9例C级转为E级。结论采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外伤,能使颈椎获得可靠持久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是颈椎外伤整复固定的有效办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让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率和骨折愈合率得以有效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治的4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外侧平台后倾角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结论后侧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