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基底节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分别行保守治疗、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观察三组疗效。结果:微创血肿外引流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手术组和微创血肿外引流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后期COS评分等级结果显示,保守治疗组在6个月内死亡3例,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死亡2例,微创血肿外引流组无一例死亡。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和血肿外引流术对基底节前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大骨瓣清除血肿,实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传统组,且生活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传统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超早期和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方法 72例HICH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n=30)和早期组(6~24 h,n=42)。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价近期疗效。比较两者患者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GOS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早期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GO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4.3%、26.2%和69.0%,超早期组分别为13.3%、6.7%和90.0%。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病死率下降,GOS评分优良率提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术可以降低HICH患者的病死率,提高近期疗效,对符合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条件的患者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患者。A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B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C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GCS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 C组患者的术后GOS预后评估,术后6个月的ADL预后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优于A组和B组。C组的死亡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出、入院时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三组患者在出院后,与出院前,均都得到改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并且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推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锁孔经侧裂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锁孔经侧裂术治疗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4.15±0.85)分、术中出血量(124.85±11.96)ml、手术时间(42.85±5.17)min、并发症发生率(2.00%)、ADL评分(97.42±1.2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孔经侧裂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中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使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抽吸术用于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通过对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GCS评分比较,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具有视野开阔、减压充分、操作方便、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病死率的优点,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对比手术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8例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选取同期38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出血量为30~80 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手术(P0.05);当出血量80 ml时,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果是出血情况比较轻微,介于30~80ml,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3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手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3.22%(55/59),并发症发生率为3.39%(2/59),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因高血压导致脑基底节出血89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各异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残余血肿量,研究组死亡率4.35%低于对照组18.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基底节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2014年6月~2016年2月)。将其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血肿清除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血肿清除程度分别为(173.09±31.24)ml、(2.11±0.54)h、(140.22±27.31)ml、(0.96±0.05)%,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应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与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小骨瓣开颅与骨瓣复位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低于对照组31.0%(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来说,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术效果更显著,可快速接触脑疝,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率和GOS评分得5分概率分别为13%、43%;对照组为27%、2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更能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1/2015-06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2.0%,对照组良好率5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复发率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8.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与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膨出率、骨窗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基底池评分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骨窗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膨出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基底池评分和各级别GO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主要为硬膜下积液、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主要为脑膨出、硬膜下积液、脑积水、感染及颅骨缺损综合征,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中选用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应用骨瓣开颅术,观察组50例应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法,统计术后的GOS分数,并对比组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监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GOS分数明显升高,达到(11.3±3.2)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标准组的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1级占比达到56.0%,高于常规组(P0.05),5级占比为6.0%,低于常压组(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的治疗中应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法获得的术后效果更好,与骨瓣开颅术相比,具有恢复快、致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内镜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出血患者肢体活动和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B组患者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神经内镜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A组轻型基底节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轻型患者(P<0.05)。A组轻型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30天和60天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B组轻型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死亡和植物生存的发生率均较低,A组轻型基底节出血患者轻度和重度残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轻型患者(P<0.05),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B组轻型患者(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不同程度血肿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神经内镜对轻度血肿患者的清除效果更佳,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更适合于中、重度血肿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