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药敏特点以及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积极预防,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肾脏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95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发生真菌感染的71例患者纳入感染组,将未发生真菌感染的424例患者纳入非感染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我院MH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药敏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MHD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者有71例,感染率为14.3%,真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药敏特点: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棘白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布为0、1.3%、15.5%、11.2%、14.1%、12.1%;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的耐药率低于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棘白素类药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白细胞计数<4×109/L、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是引起MH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MH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见,感染菌群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引起MHD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根据药敏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真菌感染诊治的有效方法。方法2例肝移植术后临床表现有严重胆系感染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获取胆汁进行涂片和/或培养证实胆道真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根据胆汁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抗细菌治疗,并经鼻胆管给予氟康唑胆道冲洗和联合予以氟康唑或伊曲康唑静脉治疗。结果2例患者胆系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别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经鼻胆管局部氟康唑冲洗治疗时间分别为19d和30d,静脉抗真菌治疗时间分别为27d和56d;2例患者均治愈。经13个月的随访未见胆系真菌感染复发。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获取胆汁进行真菌涂片、培养是诊断胆道真菌感染的关键。经鼻胆管局部给予氟康唑联合静脉抗真菌治疗胆道真菌感染应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对于胆道真菌感染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将1998年7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随机分为大蒜素组、氟康唑组、对照组,观察其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清除率和病死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比较SAP合并真菌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和真菌易感因素。结果:大蒜素组真菌感染发生率(16%)和氟康唑组(9%)低于对照组(30%),二性霉素B、治疗量氟康唑对大蒜素组(3/4)和对照组(4/7)的真菌清除率优于氟康唑组(0/2),3组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3/7、1/4和2/2。本组共有13例真菌感染,25例单纯细菌感染,糖尿病、SAPⅡ级、多次手术、肠胆瘘是SAP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子。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单纯细菌感染者更长(58d比43d,P=0.04),病死率更高(46%比16%,P=O.05)。结论:真菌感染是S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大蒜素、小剂量氟康唑可降低SAP的真菌感染发生率;用二性霉素B和治疗量氟康唑可有效清除多数SAP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中心静脉置管(CVC)留置时间≥7d。分离得到34株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24株/34株)为主。3例患者拔管2~3d后体温降至正常,余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0~14d,12例死亡。结论:CRC的发病机制以肠源性菌群失调、真菌移位为主,及时恢复胃肠粘膜功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 5例(20.83%)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感染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氟康唑敏感性最高;氟康唑导管内滴注治疗3例有效;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与近期抗生素的应用、导管置入时间有关(均P<0.05).结论 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特点、易感因素,采取针以性预防措施,对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5例(20.83%)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感染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氟康唑敏感性最高;氟康唑导管内滴注治疗3例有效;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与近期抗生素的应用、导管置入时间有关(均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特点、易感因素,采取针以性预防措施,对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菌株耐药性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预防及治疗胃癌术后真菌感染的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胃癌患者手术资料及术后送检标本,分析术后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耐药性,并对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56例胃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率为40.23%(103/256),共检出139株菌株,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66.91%(93/139)。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高,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敏感性较低。患者的年龄、术前吸烟史、胃癌的TNM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的范围,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与否及范围,M:代表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使用电刀、术后细菌感染和术后住院时间是胃癌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术前有吸烟史、TNM分期Ⅲ~Ⅳ期、术中使用电刀以及术后细菌感染是引起胃癌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胃癌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多种危险因素与之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并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器官移植、导管技术的使用,泌尿系统的真菌感染不断增加.常见的引起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毛霉菌、乳酒假丝酵母菌.感染途径有上行感染和下行感染,还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感染.感染部位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诊断方法主要有尿液真菌培养、超声检查、逆行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肾脏X线、CT及MRI等辅助检查.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避免侵入性操作检查,已经发生的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应积极应用抗真菌药物,这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5年来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氟康唑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SAP并存真菌感染易感因素79例患者随机分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每日静脉点滴氟康唑200mg,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抗真菌治疗后的真菌清除率和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预防组的真菌感染率(5.3%:27.5%,P〈0.05)。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5.1%:12.5%。P〈0.05),住院时间(38.3:57.4,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后抗真菌治疗的真菌清除率低(33%:72.7%,P〈0.05)。结论氟康唑能有效降低SAP合并真菌易感因素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病原菌特点及诊疗方面的特殊性。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1年5月间8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真菌感染病例中,共培养出真菌132例次,其中白色念珠菌占37.8%,热带念珠菌占18.9%,酵母样真菌占28.0%,其他非白色念珠菌占10.6%,曲霉菌占4.5%。感染的发生率与侵入性操作、大剂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胃肠外营养等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各种因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真菌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尿培养阳性提示系统性真菌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赵辉  王群  赵冰  王宁  薛宏 《中国科学美容》2014,(8):52-54,86
目的:了解深部真茵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患者深部的标本(痰液、尿液、粪便、血液、脑脊液、生殖道分泌物、创口分泌物)共426份,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鉴定菌株。将分纯的菌种接种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Fungus 2真菌药敏板条,用ATB Expression鉴定仪读取最小抑菌浓度(MIC),得出临床常见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发生深部真菌感染167例,感染真菌标本以痰液检出率最高为63.5%,其次为尿液占15.6%。167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有160株,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67.1%,112/167)。科室分布中,干诊科感染率最高,为41.9%;其次为呼吸科,占26.3%。>60岁老年患者有123例,占73.6%。假丝酵母菌属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5%和51.10%,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20%和2.90%。结论老年患者容易患深部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假丝酵母菌属为主要病原菌,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两性霉素B、氯康唑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最低,氟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深部假丝酵母菌病(又称"深部念珠菌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恶性肿瘤、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慢性感等患者,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医院侵入性操作的增多,深部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假丝酵母菌菌株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0月~ 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泌尿系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相关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从送检的1688份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培养标本中共分离268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15.87%,菌种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2.6%,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1株,占22.76%,克柔假丝酵母菌26株,占9.70%,光滑假丝酵母菌为19株,占7.09%.所有菌株体外药敏实验对两性曲霉B100%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38.43%、76.49%、73.88%、74.25%.结论 假丝酵母菌是泌尿系发生感染最常见的真菌,耐药性有增长趋势,应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的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早期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12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并正规随访的141例IMN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过程中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收集入组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指标、随访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均采用R软件完成。结果:随访过程中有18例患者进入到终点事件,占总入组人数的12. 8%。比较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间的临床指标发现肾活检时的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滤、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随访过程中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 05)。肾脏病理结果比较显示终点事件组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高(P值0. 05)。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滤、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MN不良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0. 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和24 h尿蛋白定量是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 05)。比较随访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水平变化显示终点事件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持续低于对照组(P值0. 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是膜性肾病患者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提示患者肾脏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多接受化疗、放疗、手术和介入等治疗措施,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近年来,肺癌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成为终末感染而导致死亡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17例肺癌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半所施行的118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44个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6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2.0%。共分离出49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7.1%)。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3.6 d。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7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 h,胸腔积液,ICU留观时间≥5 d,使用抗生素≥3种且时间≥2周等是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其真菌感染率低于未预防用药者(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提示有效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对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根据真菌培养结果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口腔感染,20 d后所有患者病情好转.提示医护人员应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有效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肿瘤患者,于置管后第7、14天采用彩色超声局部检查导管周围血栓形成情况,对14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生导管周围血栓14例,发生率13.46%;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3项OR=1.511、1.311、1.223。结论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是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观察与预防性检查及防护,以降低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深部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5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62例中有78例患者术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3.9%;共检出真菌8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59株(67.0%),光滑念珠菌10株(11.4%),近平滑念珠菌7株(8.0%),热带念珠菌5株(5.7%),曲霉菌4株(4.5%),其他3株(3.4%)。常见感染部位前3位是消化道66.7%(52/78),呼吸道21.8%(17/78),腹腔10.3%(8/78)。②本组病例中发生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术后发生的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时间肠外营养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和病原菌分别是肠道和白色念珠菌。②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时间肠外营养等方面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减少各种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一次性输液接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寻求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ICU 4个时间段56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输液接头使用及输注营养液体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留置时间≥24h的所有使用中的输液接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ICU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75.00%,静脉高营养使用率达到67.85%。检测一次性输液接头59套,其中6套检出致病菌,阳性检出率10.17%。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真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严重的感染风险,应综合循证医学证据督导临床加强深静脉留置管路的更换及充分冲管,特别是输注血液、血浆等营养液体后管路的冲洗、更换,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