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油松容器育苗基质性质与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配方基质性质与油松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关系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的地径、高径比、单株鲜质量、地下干质量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苗木单株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上鲜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基质的苗木在顶芽干质量、根系活力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基质的密度、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油松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基质中碱解氮的含量是影响容器苗地上与地下部分比例关系的主要因子;在北方培育油松容器苗,基质配方以表土40%、黄色粘土15%、松林表土20%、腐熟粪肥20、炉灰渣5%的配方比例,质地为中壤土,密度10t·m-3,全磷含量达0.8g·kg-1,速效磷含量90mg·kg-1,速效钾含量260mg·kg-1,碱解氮含量112mg·kg-1,有机质含量34g·kg-1的微酸性土(pH=6.3)为佳。  相似文献   

2.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行酸枣嫁接金丝王大枣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期影响到嫁接苗的成活率,不同的施肥配方均影响到苗木新梢生长量;春季4月24日左右采用插皮接较之其他嫁接方法能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采用氮、磷和硫基钾其三元素配比为2∶1∶1养分配比能明显提高新梢生长量,与其他配比有极显著差异,当年新梢生长达到了58.3cm。  相似文献   

4.
对大果无刺沙棘嫩枝扦插育苗过程中相关的施肥、移植等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大果无刺沙棘扦插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以钼肥为例,1%施肥浓度和蘸根处理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配比为1∶0.4∶1最佳;7月1日以前(15~22d扦插苗)移植的苗木生长质量较好;3~5cm根长移植效果较好;裸地扦插苗成活率高,生长好,抗性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年生厚果鸡血藤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厚果鸡血藤容器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厚果鸡血藤容器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在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每株施用施肥含量为氮4 g、磷4 g、钾0.5 g的氮磷钾配比肥,厚果鸡血藤一年生容器苗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均为最大,该氮磷钾配比为最优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配比的尿素、过磷酸钙、氧化钾、硼砂水溶液对墨紫含笑嫁接容器苗进行淋施,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其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墨紫含笑嫁接容器苗生长量、叶片氮含量、生物量在不同施肥配比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每株施尿素5 g、过磷酸钙4 g、氧化钾2.5 g对墨紫含笑嫁接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0.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条件下的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进行施肥试验,并测定了其苗高、地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N、P、K浓度。试验设3个处理水平:正常温室养护管理,为对照(CK);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1∶1,总养分≥45%(T1);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4∶1∶1,总养分≥48%(T2);施用尿素(N 46%)(T3)。结果表明,10个墨西哥柏种源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吸收效率各不相同;施肥能显著促进墨西哥柏苗木的生长,不同施肥比例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T2>T3>T1;T1、T2处理水平很好的促进了叶绿素的积累,其中T1>T2,而T3对墨西哥柏叶绿素影响不显著;处理T2下的10个种源叶片N、P、K元素浓度与CK差异最显著,其次是T1、T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N、P、K配比施肥试验,探讨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苗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的形态指标有很明显的影响。T5(N:0.075 0 g/株、P2O5:0.350 0 g/株)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冠幅较大,其次为T4(N:0.112 5 g/株、K2O:0.050 0 g/株)、T3(P2O5:0.175 0 g/株、K2O:0.100 0 g/株)施肥处理,T1(N:0.150 0 g/株、P2O5:0.262 5 g/株、K2O:0.150 0 g/株)、T2(N:0.037 5 g/株、P2O5:0.087 5 g/株、K2O:0.200 0 g/株)施肥处理和对照则较差。2)N、P、K对黎蒴栲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氮肥可促进黎蒴栲幼苗的生长,但过多的钾肥则不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容器育苗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秦岭北坡华山松天然分布区为试验地,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华山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与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华山松苗高的因素主次为:磷肥>氮肥>基质配比;地径:氮肥>磷肥>基质配比;针叶数: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麻栎平床垄播育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的大小对麻栎苗高生长影响不大,对地径生长量影响较大,最终对Ⅰ级苗率的影响最大;选取播种量900.9~1 201.2kg?hm-2较为科学合理;麻栎育苗前期要注重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中期需要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后期要注重磷、钾肥的施用量,以增加苗木木质化,立秋后做好防止徒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a/w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三优(生长快,材质优,抗贫瘠)杉木无性系,开展31个杉木无性系养分胁迫双因素的容器育苗随机区组试验,8株小区。调查苗高、地径和存活率,每个小区抽取生长中等偏上的植株3株,测定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和全株P含量,并将P含量的高低作为耐贫瘠的一个重要指标。统计分析表明:(1)在无性系间除了存活率和根冠比未达到显著差异外,其它研究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具有无性系选择的基础。(2)所有研究性状在不同的养分胁迫处理间有极明显的差异,说明杉木的扦插圃地和造林地的选择十分重要。(3)无性系与养分胁迫处理间的互作表现复杂。(4)各研究性状具有一定的变异和中度以上的重复力。基于方差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选择指数,按一定的选择强度,整个试验共评选出13个优良无性系,其中耐磷和钾(喜氮肥)的无性系7个:A4,A7,A9,A11,A13,A18,A26;耐磷(喜氮钾肥)的无性系7个:A9,A13,A16,A18,A28,A29,A30;不耐贫瘠(喜氮磷钾肥)的无性系8个:A9,A11,A13,A18,A20,A24,A26,A28;从整个试验平均值的的信息评选出优良无性系8个:A9,A11,A13,A18,A24,A26,A28和A25。各种条件下表现均优的无性系有:A9,A13,A18,A26,A28,它们表现突出,同时也很稳定。这些无性系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