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与反应性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进行细乳液共聚合,获得了MMA-CO-(A-174)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助稳定剂用量、A-174用量及水相中pH调节剂用量对聚合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共聚产物组成和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了共聚物乳液中微量甲醇含量.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工艺可以避免活性硅烷A-174的反应性官能团在聚合过程中被水解损耗。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体后滴加的方法,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力学性能,吸水率的影响,证实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比纯丙烯酸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乳化剂采用SDS和T riton X-405复配,助稳定剂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并对细乳液涂料进行了表征(红外,TEM,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和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MP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能得到粒径较小,性能优良的细乳液。  相似文献   

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为基本原料,制备了硅烷改性聚氨酯乳液,并外加氮丙啶进一步提高了胶膜的性能。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EMO含量对乳液粒径、胶膜耐水性、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胶膜的结晶性及接触角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TR-FT-IR证实了MEMO成功地反应到了聚氨酯分子链上;在m(MEMO)=5.67%,m(AZ)=2%时,胶膜的耐水性最低为14.84%,胶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7.334MPa,断裂伸长率为232.56%,改性后聚氨酯的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性及表面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含硅、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基)硅烷W D、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和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通过IR、水接触角、吸水率、铅笔硬度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共聚工艺、含氟单体、硅烷单体及催化交联剂对共聚物膜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延迟滴加有机硅单体尤其是W D和含氟单体可使低用量硅氟单体下的共聚物膜表面憎水性大大增强;催化交联剂可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从31.21℃提高到53.12℃,膜的铅笔硬度达到4H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乙酯(Si-28)、六甲基二硅氧烷(MM)的受控水解反应制备了含有丙烯酰氧基团的聚硅氧烷预聚体,对合成的预聚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预聚物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羟基与不饱和双键基团),可进行紫外光引发固化。同时考察了反应原料用量对硅氧烷预聚体及其固化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六甲基二硅氧烷用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粉体技术》2019,(3):42-47
为了制备疏水纳米SiO_2,提高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利用改进的Stber法合成出纳米SiO_2;依据脱醇缩合原理,用有机溶剂置换醇水溶剂,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原位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及一系列疏水性能测试表征产物结构并评价疏水效果。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纳米SiO_2成功接枝上有机基团,颗粒形貌呈规则的球形,粒度约为50 nm,团聚现象明显减弱。通过疏水效果测试,改性后的纳米SiO_2能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且在石蜡溶剂中能稳定存在1年以上;因其吸水率减小至28%,亲油化度增大至62%,接触角由23. 1°增大至129. 8°,可见疏水效果大幅提高。通过研究改性条件得出:最佳改性剂浓度为60%,最佳改性温度为100℃,最佳改性时间为25 h。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外光谱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涂料的紫外固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测试了不同配方和固化条件下涂膜的摆杆硬度、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考察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粘结剂附着力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化过程中C=C双键发生聚合,其转化率反映了涂膜的固化程度;增大光强、减少稀释剂用量和延长固化时间均有利于提高双键转化率和摆杆硬度;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双键转化率先增后减;增大二官能PUA比例能够提高涂膜柔韧性和抗冲击性;KH570能够改善涂膜附着力,加入量越大改善效果越明显,且静置对附着力有很大影响;其作用机制是KH570分子中的双键与丙烯酸双键发生聚合,羟基与基底间形成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单质铜(Cu0)为还原剂,采用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合成了丙烯酸乙酯-co-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MSPMA)共聚物[P(EA-co-DMMSPMA)]及其湿固化膜,研究了P(EA-co-DMMSPMA)分子量增加以及DMMSPMA含量对P(EA-co-DMMSPMA)湿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A-co-DMMSPMA)分子量增大,湿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略有上升,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在P(EA-co-DMMSPMA)分子量为10000,DMMSPMA含量为25%(wt,质量分数)条件下,其拉伸强度为2.09MPa,断裂伸长率为3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1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仙人球状Ag/TiO2颗粒,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Ag/TiO2@PMMA复合超材料。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证明改性后的Ag/TiO2颗粒成功地装载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内,形成复合核壳颗粒Ag/TiO2@PMMA;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实复合核壳颗粒排列均匀,单分散性良好。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波段波长为530nm附近出现了单一透射峰,峰高约为6%,并且在此波长下具有纳米平板聚焦现象,聚焦强度为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一系列甲基丙烯酸酯在超声波辐照作用下的共聚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反应前期,单体的转化率随单体水溶性增大而增大,共聚反应动力学决定于单体的水溶性。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证实共聚物为嵌段体。  相似文献   

12.
(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壳聚糖与环氧丙烷及丁氧基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水溶性的两亲性化合物(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作为具有独特性能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的性能,利用乳液共聚合方法,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引入共聚物分子链。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TMSPMA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红外谱图中1144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表明TMSPMA与MMA/B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引入TMSPMA的共聚物在250℃以前热性能稳定,MMA/BA共聚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得到提高;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摩尔浓度及降低TMSPMA摩尔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甲基丙烯酸丙酯-三甲氧基硅烷(A-174)、聚丙烯酸(PAA)分别对羟基磷灰石(HA)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溶液共混、取向模压成型技术制备出直径为3.2 mm的聚DL-丙交酯(PDLLA)/HA复合棒材。上述方法由于增进了复合材料在界面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N-PMI/MMA/AN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用DSC,TBA及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BA能 了地表征N-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从TGA结果看,加入N-PMI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用GPC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测试表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发生了共聚,共聚物中丙烯腈成分的实测含量略低于理论含量;试样中的微胶囊的吸热和放热温度与纯微胶囊的吸热放热温度接近,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中微胶囊的热效率逐渐增大;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试样中共聚物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将丙烯酸六氟丁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甲基)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合成含氟硅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共聚物膜的吸水率及对水和油的接触角.XPS结果表明,共聚物膜表面的F和Si元素相对物质的量明显高于150 n...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性能优异的高聚物增强木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以大青杨木材为研究对象, 选用双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通过加热引发聚合的方式制得P(GMAcoMMA)/木材复合材料。利用SEM、 FTIR和XRD表征其结构, 并测试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 GMA的加入, 使高聚物与木材细胞壁紧密接触, 界面相互作用力增强; GMA一端的环氧基团, 与木材细胞壁上的羟基充分发生了化学反应, 其双键与MMA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从而使P(GMAcoMMA)接枝在木材细胞壁上, 并且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与未改性的木材相比, P(GMAcoMMA)/木材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MOR)、 尺寸稳定性、 防腐性能和热稳定性依次提高90.53%、 54.05%、 92.85%和31℃。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富马酸二异丙酯(DiPF)与富马酸二正戊酯(DnAF)两种单体之间的共聚反应研究结果,得到了不同共聚组成的PDiPF/DnAF系列共聚物,并对这一系列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密度及结构与其氮氧透过性的关系,还对共聚物的力学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 PTC法由 2 -环己基硫代乙醇合成了 CHTEMA,表征了其结构 ,讨论了 PTC酯化的最佳条件。通过与TDGDMA共聚得到了低色散性的新型光学塑料 ,并研究了其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