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自身抗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120例对照者血清CRP自身抗体吸光度(A)值,并以对照组的95%可信区间A值作为判断CRP自身抗体阳性或阴性的界点.结果:ACS征组血浆CRP自身抗体A值水平(1.75±1.09)显著高于SAP(1.27±0.61)和对照组(0.88±0.43),P<0.001,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无相关性(P>0.05).ACS组CRP自身抗体阳性比例(44.17%)显著高于SAP组(8.84%),P<0.001.结论:CRP自身抗体不是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CRP自身抗体水平可能是随着斑块不稳定而变化的,与ACS患者斑块不稳定相关,但CRP自身抗体在ACS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核患者结核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10例结核患者及200例健康者的结核抗体、ESR与CR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ESR、CRP与健康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中结核抗体阳性组与结核抗体阴性组ESR、CRP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结核患者组的CRP与非活动性结核患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核抗体、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抗体、ESR、CRP对结核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CRP对判断结核活动性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的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辅助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RF,应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85例病人中,RF灵敏度为73.24%,特异性分别46.33%,CRP灵敏度为86%特异性分别36%,抗-CCP抗体灵敏度为74%,特异性分别96%,3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7%,特异性23%。结论:RF、CRP和抗-CCP抗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差异,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者结合起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迟延芳 《河北医学》2012,18(1):57-59
目的:观察梅毒抗体阳性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以探讨其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75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80例健康正常人c反应蛋白水平,并同时对比分析梅毒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梅毒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组(P<0.001).I期、Ⅱ期、Ⅲ期梅毒患者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患者梅毒分期的增高,CRP水平有所降低.梅毒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RP检测在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Ig)G、Ig M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2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g G、Ig M抗体、CRP及D-D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预后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g G、Ig M抗体、CRP及D-D水平预测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Ig G抗体、Ig M抗体、CRP和D-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治疗预后不佳56例(25.45%),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佳与预后良好组住院时间、是否集体生活、有无抗菌药物应用、Ig G抗体、Ig M抗体、CRP及D-D含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g G抗体、Ig M抗体、CRP和D-D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 G、Ig M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免疫球蛋白(Ig)M抗体与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6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CR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IgM抗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CRP、IgM水平高于轻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IgM抗体与CRP的作用显著,可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任焕民  刘晓良 《河北医学》2016,(12):1943-1945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C反应蛋白( CRP )、抗环瓜氨酸(抗-CCP )抗体、抗核抗体( ANA)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2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和ANA水平,比较两组5项指标的阳性比例并评价5项指标诊断RA的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均<0.01或P<0.05);联合检测5项指标的特异度高于单独RF、CRP、ANA检测( P 均<0.05),灵敏度高于单独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检测(P 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8.
揭旭日  陆翔  王小超 《右江医学》2012,40(6):785-787
目的探讨血清锌离子、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与RA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分析收治的108例R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分期。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乳胶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免疫荧光法测定CRP,化学法检测血清锌离子浓度。结果 RF、抗-CCP抗体与锌离子浓度无关(P>0.05),CRP、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与锌离子浓度有关(P<0.05或0.01)。RF、抗-CCP抗体、CRP与骨质疏松无关(P>0.05)。结论类风湿因子阳性、抗-CCP抗体阳性、CRP升高与RA患者骨关节破坏关系不大;锌离子浓度低下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抗CCP抗体、RF以及CRP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就诊的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期于我医院例行体检的39例健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抗CCP抗体、RF以及CRP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患者的抗CCP抗体、RF以及CRP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敏感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RF以及CRP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升检查的准确性,值得广泛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胸部CT表现与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间的相关性。方法CT检查患者胸部病变程度,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患者CRP、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C3,并统计阳性率。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SLE患者胸部病变发生率为73.21%,CRP、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C3降低阳性率分别为56.14%、54.38%、45.61%、64.91%。胸部病变患者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胸部病变组(P0.05),CRP和C3降低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E胸部CT表现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被用来预测胸部病变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10年4月—2010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CCP抗体(包括69例RA患者,69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并分析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97%和91.30%,抗CCP抗体与RF、CRP、ESR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讨论RF(类风湿因子)、CRP(C反应蛋白)和抗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同时通过RF、CRP和抗CCP抗体对50例RA患者和50例非RA患者进行检验,分别设为RA组和非RA组;其中RF和CRP选择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而抗CCP抗体选择ELISA法检测;观察两组患者RF、CRP和抗CCP抗体的阳性检出情况和性能情况。结果RA组患者的RF、CRP和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非R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RA患者中,RF、CRP和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依次为68%、84%和70%,特异性依次为78%、34%和96%,三项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依次为98%和24%。结论在RA患者的诊断过程中,RF、CRP和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表现出较高灵敏性,可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10年4月—2010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CCP抗体(包括69例RA患者,69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并分析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97%和91.30%,抗CCP抗体与RF、CRP、ESR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作中,细胞融合出现集落后,如何将产生理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尽早分离出来,是制作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1971年由Engyvall首创的ELSA法,具有敏感、准确、简便的特点.不象放射免疫法那样需要复杂的设备,特殊的试药、及良好的防护在此法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生物素(Biotin)—抗生物素(Avidin)系统更能提高其敏感性,现将应用此法筛选抗CRP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介绍如  相似文献   

15.
胃病患者血清Hp抗体与CRP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545-545
目的:观察胃病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胃病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p-Ig M,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的含量。结果:胃病患者血清CRP、Hp-Ig M的阳性率分别为82.5%、78.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Hp抗体阳性者CRP含量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者及正常人群(P<0.01),其CRP水平与Hp抗体阳性的符合率为78.9%。结论:Hp感染和CRP含量的变化与胃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检测40例RA患者,35例非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RF、CRP、ESR,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RA组抗CCP抗体和RF、CRP、ESR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非RA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诊断R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高于RF,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抗CCP抗体对于RA的早期诊断优于RF;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度;CRP和ESR对RA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对疑似RA以及RA的患者定期检测抗CCP抗体和RF、CRP、ESR,在RA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观察、病情估计和判断预后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国云  张庆  杜丽艳  曹立杰 《重庆医学》2018,(20):2703-2705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凝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住院的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抗体、血常规、PCT、CRP等指标检测,并按支原体IgM抗体阳性与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对照组偏高,凝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CRP较其他两组明显偏高,PCT较对照组偏高,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中以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居多,阳性率为61.48%;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肺炎患者较支原体IgM抗体阴性患者及对照组D-dimer、FDP、CRP明显升高,PT、APTT明显降低.PCT在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邢娜  姚智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611-61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免疫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60例AASV患者进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其靶抗原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的检测,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pANCA阳性组患者发病前病程较长(P<0.05),AASV患者ANCA及其靶抗原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对19例治疗6~12周患者的PR3、MPO和CRP结果进行比较,CRP含量降低(P<0.01)。结论:ANCA及其靶抗原对AASV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这一抗体水平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不能作为AASV缓解和转归的监测指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引起炎性变化,影响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RP水平随疾病缓解或部分缓解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由艳秋 《黑龙江医学》2011,35(8):566-569
目的 评价CCP抗体及RF在RA诊断中的价值以及CRP、ANA做为辅助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9例RA患者,55例SLE患者与31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ELISA方法测定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RF及CRP,分别比较抗CCP抗体及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A组抗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信号与IL-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骨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3组:①对照组:设阴性对照(加入PBS)和阳性对照(AngⅡ,1μmol/L);②CRP刺激组(分别加入CRP 5,10,20 mg/L);③干预组:加入10 mg/L CRP,同时加入CRP抗体1μmol/L或SB203580(10μmol/L,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应用ELISA、RT-PCR、Western Blot技术和EMSA方法,检测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NF-κB活性与IL-6分泌与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RP呈剂量依赖性上调NRK-52E细胞IL-6分泌与mRNA的表达。CRP上调NRK-52E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与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CRP抗体、SB203580下调CRP对NRK-52E细胞的炎性激活效应。结论:CRP直接诱导NRK-52E细胞NF-κB活化及下游因子IL-6 mRNA与蛋白质的高表达,可能通过p38MAPK的磷酸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