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盾  周运衡 《石油机械》1999,27(9):46-48
针对某油田热采蒸汽驱用隔热管连续发生管柱断裂事故,做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主要包括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显微断口观察、讷部透射同镜金相组织检查及管材机械测定。分析结果认为,隔热管断裂均发生在经过返修的内管和外管焊接部位,由于焊接不当,形成各种形式的初始裂纹,成为发生断裂的断裂源.另外,用普通碳同管制造的隔热管体(风管和外管)经过长时间在300℃以上温度下工作,其显微组织汲力学性能已经退化,极易发生脆性  相似文献   

2.
某装置汽提塔再沸器SV126安全阀弹簧在着火事故中发生断裂。通过对断裂弹簧的外观检查,断口形貌电镜扫描、金相组织分析、断裂弹簧的硬度测试及弹簧强度计算,分析了弹簧断裂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抽油机尾轴承座的4条M30-6h螺栓断裂的失效分析认为,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制造质量及装配质量,仅靠加大螺栓直径,断裂事故照常发生,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应从加强制造过程的工艺控制,理化检验,以及提高装配质量入手,使螺栓在装配过程中免受偏心载荷。  相似文献   

4.
北方某石化公司焦化装置改造于2003年9月竣工,运行两年后,在对地脚螺栓进行紧固时发生6根地脚螺栓断裂。通过现场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和金相分析.找到了断裂产生的原因:螺栓材料存在严重的低倍缺陷和显微缺陷,在长期拉应力、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屈服破坏,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抽油机尾轴承座的4条M30─6h螺栓断裂的失效分析认为,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制造质量及装配质量。仅靠加大螺栓直径,断裂事故照常发生。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应从加强制造过程的工艺控制、理化检验,以及提高装配质量入手,使螺栓在装配过程中免受偏心载荷。  相似文献   

6.
抽油杆在深井中的断裂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原石油勘探局文留油田抽油杆的断裂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抽油杆断裂的特点和原因,就整个抽油杆柱而言,45.79%的断裂发生在井下900~1500m杆段;就单根抽油杆而言,50%~89.8%的断裂发生在抽油杆接头的圆弧过渡区。断裂的原因是抽油杆头部圆弧过渡区断面变化大,加工时镦锻造成加工缺陷和应力集中,使用时这一部分又是不稳定变形的施力点,因此成为抽油杆的易断裂区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一是改进抽油杆的结构或加工工艺;二是实现抽油杆使用管理系列化;三是改进抽油杆柱设计。  相似文献   

7.
螺纹连接处发生断裂是石油钻具连接失效中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事故。为避免和减少螺纹断裂事故,通常采用超声波、磁粉等方法对钻具螺纹进行无损检测,但只能发现已存在的螺纹缺陷。螺纹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螺纹连接处存在应力疲劳区,使用中当应力疲劳达到一定的极限时,螺纹就会发生突然的断裂。为此,大庆油田科研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总结制订出了专用的石油钻具螺纹应力疲劳检测方法及检测工艺,并开发了应力评估软件。应用该软件对石油钻具螺纹进行应力疲劳检测评估,准确率达96%以上,预防钻具疲劳断裂成功率也达到96%以上。该技术在石油钻具螺纹产生缺陷前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避免、减少石油钻具因应力疲劳而发生的断裂事故,同时,增加了我国石油行业的无损检测手段,提高了检测水平,也提高了钻井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应力腐蚀断裂是焊接结构断裂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化工设备中更为突出,尤其是这种断裂失效呈脆断特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本文探讨了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开裂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从设计、材料的匹配、制造及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控制焊接结构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芳  李伟 《河南石油》2003,17(2):49-50
近年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新建输油管线在投产初期发生多起断裂事故,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对新建榆油管线投产初期断裂原因分析发现,管线受绝对约束时单方面的温度应力不会造成管线断裂,若约束条件不好或弹性敷设曲率半径过小时,综合应力大于管材许用应力,管线断裂。据此制定了防治措施,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焊接结构的塑性断裂失效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塑性断裂的发生过程和特征,分析了压力容器材料、使用载荷、充装情况、截面变化等因素对焊接结构塑性断裂的影响,并从设计、加工、使用、检验等环节提出了增加结构安全度、防止发生塑性断裂失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油管柱发生断裂的特点及油井工况对断裂的影响.油管断裂主要表现为螺纹断裂,断口位置在螺纹尾部.管柱各部位发生断裂的频率极不均衡,且井口第1根油管断裂发生率最高.油管螺纹断口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显示了这种断裂属于机械疲劳断裂.油管柱的断裂寿命分布有双峰特点,大量油管在很短的工作期间内发生了非正常断裂.油井的各种工况条件对油管柱的断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顾隽 《高桥石化》2006,21(6):49-49
由于国产往复式氢压机多次发生十字头与活塞杆连接处断裂的事故,对国内外的十字头活塞杆连接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活塞杆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某油井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1起油管断裂事故,在随后打捞过程中,1根油管又发生弯曲。为分析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断裂油管和弯曲油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和尺寸测量;对起下油管所用的吊卡磨损程度和尺寸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对油管材质进行了试验。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管材质符合标准要求,油管在下井过程中断裂和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吊卡严重磨损后,油管接箍承载端面一侧滑入吊卡孔内,承受异常载荷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鄯善油田抽油杆断裂井的井况、工况、载荷等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对抽油杆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彻底搞清了抽油杆断裂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技术措施,并对现役旧抽油杆实际使用寿命进行理论预测,从而延长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抽油杆断裂发生机率,降低了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15.
抽油杆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断裂抽油杆的设计强度校核、断口的宏观形貌分析和材质及金相组织的检验表明,由于抽油杆热处理未达到工艺要求,导致出现非正常金相组织,降低了抽油杆的疲劳性能,加之表面有磕伤,造成应力集中,因而在使用后不久发生了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TK829井钻杆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TK829井在进行原钻具试油时发生Φ88.9mm钻杆断裂事故,造成该井事故完井,经济损失较大。当时井内 H2S含量较高,但无法从主观上直接认为是 H2S腐蚀造成。为搞清断裂原因,对断裂钻杆进行了研究。采用宏观分析方法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方法对断裂钻杆断口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并通过采用直读光谱仪、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显微镜对断裂钻杆材料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试验。详细介绍了分析钻杆断裂原因的详细过程,对同类型事故的判断、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河拗陷断层的选择性反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拗陷反转断层发育,表现形式多样,有下正上逆反转断层、断面倒转逆断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的反转断层等。辽河拗陷的反转断层分布于次级构造单元的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内,绝大多数发生于控制断陷沉积的北东向或北北东向的主干断层部位。在控制断陷发育的同一断裂系中,仅有部分断层发生反转,对于同一条断层,仅在某一区段发生了反转。在拗陷内形成了正、逆断裂并存,同一条断裂有正有逆的复杂组合特征。辽河拗陷的反转断层多属于局部反转,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8.
冷却塔风机高强度U型螺栓在运行3000h后发生断裂,断裂部位和断口形状表明,断裂发生在剪切力部位,断口平齐。断裂原因是风机轮毂结构设计存在缺陷,U型螺栓在交变荷载下产生松动,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剪切力增大,导致U型螺栓发生脆性断裂。改进时采用了双夹板轮毂结构,其在高荷载下螺栓不会发生松脱,能更好的锁紧叶片,减小叶片摆动产生的冲击力。改造后,风机振动值下降了一倍,运行18个月没有发生螺栓断裂。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在早第三纪发生构造负反转。采用零点、距离-位移曲线和生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结果表明,断裂的主反转期是早第三纪早期,构造反转结束于早第三纪中晚期。负反转构造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图7参21(杨明慧摘)  相似文献   

20.
疲劳断裂是焊接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占失效结构的70%以上,是一种损伤累积的过程,由循环应力、拉应力和塑性应变共同作用而发生,断裂前无明显的预兆,具有低应力脆断的征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文分析了接头形式、应力、缺陷、热影响区组织和环境等因素对疲劳断裂的影响,认为应力集中是降低焊接接头强度和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并从抗疲劳设计、减小调整焊接残余应力、改善构件表面质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防止焊接结构发生疲劳断裂失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