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1例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后胆汁瘤形成的患者,记录患者胆汁瘤形成前有无黄疸及处理方法,胆汁瘤形成前TACE次数,碘油栓塞后沉积表现,胆汁瘤形成时间,穿刺引流及预后。 结果 胆管癌患者5例,肝癌4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胆汁瘤形成前有黄疸者7例,7例曾有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史。TACE次数平均值为3次(1~5次),碘油沉积散在淤滞于肝动脉。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4周,7例穿刺引流证实胆汁瘤与胆道相通。7例同时接受PTCD者胆汁瘤愈合,3例未接受PTCD者,胆汁瘤引流管无法拔除,另1例死于引流后1月肾功能衰竭。结论 胆汁瘤形成与TACE中碘油栓塞、淤滞有关。胆汁瘤引流非常重要,部分患者PTCD可降低胆道压力加速胆汁瘤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胆管癌介入治疗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经皮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0例及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加引流术的患者130例行随访复查,发现胆汁瘤12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经皮穿刺外引流10例.结果:胆汁瘤影像学表现,呈囊状扩张8例,呈柱状扩张4例.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3例经抽吸及辅助治疗后好转,3例经外引流加保守治疗后改善,5例携带外引流管直至死亡.结论:胆汁瘤是肝癌及胆管癌微创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以CT为主的影像学检查为其重要的检查方法,且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按病情不同,可行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内胆汁瘤形成的因素及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drainage,PTCD)过程中遇到的4例胆汁瘤患者行胆汁瘤造影术,2例与肝内胆管相通或潜在性相通的患者行胆道成行术,1例与肝内胆道不相通的患者行外引流术,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未做处理.并再对2007年2月至2008年9月246例接受TA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PEI(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CT随访回顾性复习,分析TA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PEI(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与胆汁瘤的关系. 结果 共发现4例胆汁瘤,且均呈囊状扩张.其中2例行胆道成行术,1例外引流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未处理. 结论 胆汁瘤是肝胆手术、肝癌介入治疗、外伤等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其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肝内胆道成行术、外引流、支架放置和酒精消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35-2036,2039
目的 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DSA),然后根据造影表现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5例共行90次介入治疗,其中23例发现复发病灶,12例阴性(第1次DSA未发现复发病灶),在介入随访中,8例病灶缩小,12例阴性病例中有2例复发。结论 肝癌术后DSA可以尽早发现复发病灶,TACE可以降低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磊  王雪薇  周仁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75-776
目的探讨肝癌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病理过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50例接受TA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CT随访,对疑有胆汁瘤的11例患者又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造影。结果发现11例胆汁瘤(11/450,2.4%)中,囊状扩张7例(7/11),柱状扩张4例(4/11)。1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引流术,1例内科保守治疗好转。结论胆汁瘤是肝癌介入治疗后,由于胆管壁坏死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其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与残癌鉴别有助于进一步处理。外引流、支架放置和内科保守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医源性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医源性胆漏患者24例。结果 24例均经ERCP明确胆漏诊断,其中23例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所有患者腹腔引流管胆汁引流量均明显减少或消失,腹痛腹胀症状缓解,黄疽消退,局部腹膜炎体征消失,血常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经鼻胆管造影证实胆漏愈合。1例虽然胆漏治愈,但因为腹腔引流不通畅,引起腹腔感染,最后发生肠瘘,行开腹手术治愈。结论 ERCP、ENBD为医源性胆漏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手段,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ACE在肝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予CT、B超、AFP检查,再行肝动脉造影,然后根据上述结果进行介入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有10例复发,其中有6例9处病灶是由肝动脉造影发现的而之前的B超、CT均未发现,分别行介入治疗后原先病灶均得到控制,后经随访有2例患者分别于17个月及24个月发现复发,再行介入治疗,病灶控制。结论肝癌术后DSA可以尽早发现复发病灶,TACE可以降低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被人用刀扎伤左中上腹,行急诊脾切除和肝修补术。术后B超发现肝左叶内有一5.0cm×3.5cm无回声占位,查CT见肝左叶存一囊性病变,大小为5.5cm×3.5cm,边缘清晰。查体上腹部无明显不适,在外院先后5次行囊腔穿刺抽液未见囊腔缩小。后来我院行胆汁瘤内置管引流术,术前经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造影见胆汁瘤呈椭圆形,与肝内胆管有部分沟通,经穿刺针抽出咖啡色浑浊液体,并取样做细菌培养,瘤腔内置入8.5F外引流管一根,每天引流出胆汁约20ml,1周后复查B超见瘤腔缩小至3.5cm×1.5cm,以后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细菌培养为阴性。8周后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发生胆囊动脉栓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250例,行TACE后发生胆囊动脉栓塞1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内科处理方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250例行TACE治疗后发生胆囊动脉栓塞13例,其中超选择插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窝积液的患者进行分析,为避免胆囊窝积液的发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期间收治的腹腔镜术后胆囊窝积液12例患者,根据积液量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积液5例给予抗炎治疗(甲硝唑+头孢类)。中度积液6例给予抗炎(同上)、支持治疗,2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重度积液2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放置腹腔引流。结果:轻度积液5例经治疗1-2周后治愈。中度积液6例经抗炎、支持治疗2周,4例治愈,2例保守效果差,经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40ml后治愈。重度积液2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管F10(肾造瘘管),引流出积液约100ml后治愈。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恰当的处理,能有效避免胆囊窝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内转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转移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4F RH导管至肝总动脉。先行全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造影结果显示的肿瘤血管,引入超滑导丝将4F RH导管超选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肝右动脉,经导管灌注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并以超液态碘化油混合表阿霉素-盐酸吉西他滨(泽菲)作为化疗栓塞。多次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每次TACE间隔4~6周。结果经过3~5个TACE疗程,达到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好转1例,稳定1例,进展6例。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疗效肯定,能延长患者存活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和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TACE PEI组(n=32)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1周内再于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每周1~2次;TACE组(n=28)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两组病例均每4~6周重复行TACE,每例治疗2~4次.结果 TACE PEI组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为68.8%,TACE组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为39.3%.TACE PEI组和TACE组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分别为75%、46.4%,2年生存率分别为35%、2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锡立  赵志军  周青  王志学  李俊勇 《医学争鸣》2004,25(15):1382-1382
1临床资料1994-01/1999-08原发性肝癌55例分为:A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B超导向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综合治疗组28例和B组单纯TACE组2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的6 992例患者,其中71例出现手术严重并发症,有43例经ERCP成功治疗。结果:严重并发症并经ERCP成功处理的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胆漏15例,胆囊管结石残留和(或)胆总管继发结石、胆囊壁间结石共15例,急性胰腺炎4例,继发性肝脓肿3例,胆管狭窄5例,以上病例均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1例上消化道出血者配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胆管狭窄者放置支架,部分胆漏和肝脓肿液化者还同时行介入B超,分别放置腹腔穿刺引流管和肝脓肿穿刺引流管。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除胆管狭窄者随访6~12个月外,余均随访1~3个月后治愈,均未再次手术。结论:实时进行ERCP检查和处理有助于明确术后并发症的病因或诱因,有利于指导相应治疗,从而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少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经组织学及三期cT增强扫描确诊的64例少血供肝癌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34例,先行TACE,再行B超引导下PEI;对照组(B组)30例,仅行TACE治疗。结果研究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3.3%、42.1%,近期有效率为73.5%。对照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44.4%、25.0%,近期有效率为43.3%。两组间比较生存率和近期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血供肝癌TACE+PEI疗效优于单纯TACE,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71-6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采用非手术切除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尤其失去手术切除指征的、以右叶为主的、或术后复发而不能手术切除者、或拟以Ⅱ期切除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肝脏血管造影、插入肝癌供血动脉分支,注入表阿霉素60mg,40%碘化油栓塞,导管退至肝总动脉,在DSA下造影,观察栓塞情况。情况良好后注入榄香烯注射液80ml而退管、摄片,每6~8周重复2~4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成功完成TACE,二次治疗时病灶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缓解。结论TACE对失去手术时机的肝癌患者,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已成为晚期不能手术肝癌治疗面临的现实问题。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小肝癌,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仿,但对大的肝癌,由于无水乙醇不能渗透整个瘤体而影响疗效。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小剂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PEI)加小剂量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2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病理过程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85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肝穿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的患者CT随访,对疑有胆汁瘤的12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汁瘤造影,所有胆汁瘤均行外引流或无水酒精消融治疗.结果 发现12例胆汁瘤(12/850)均呈囊状扩张,其中3例伴病灶周围的柱状扩张,2例伴肝内胆管的"软藤状"扩张,经外引流或酒精消融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胆汁瘤是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肝内胆管管壁坏死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基础,治疗上可采取外引流、酒精消融及内科保守治疗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3例甲状腺囊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并按抽出囊液量的2/3注入无水乙醇,每周注射1次,视治疗效果,共行20次治疗.[结果]53例患者经20次治疗后治愈5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增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超引导下进行囊肿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进行梗阻胆管的外、内/外引流或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所有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引流,患者黄疸、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的320.0±98.5 mol/L降至术后106.4±84.3 mol/L,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性胆汁、胆道感染和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或X线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