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许典葵 《广东科技》2008,(2):136-137
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而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岩浆热液因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等因素使热液中成矿物质达到过饱和,从而产生矿质沉淀;沉积盆地含矿热卤水流体在热对流、沉积压实等作用下运移、充填、聚集;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形成硫化物矿床;地幔流体的碱交代作用形成大型-超大型中高温热液矿床。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各种构造环境又对流体中的成矿元素的分配、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东湾金矿的矿区的地质概况、矿体地质特征及富金流体的演化及充填交代成矿原因的分析研究,得出东湾金矿是地幔深源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而且还从矿源层中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部位,尤其是NNE向断裂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总结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背景。方法应用岩石化学及铷、锶、硫、氧等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研究方法。结果含矿主岩碎斑熔岩岩石形成的初始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并重熔了地壳组分;成矿热液起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在沿构造上升过程中混合了浅部地下水溶液,形成了一种混合热液。结论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性质为弱酸、弱还原性的中低温热液,成岩成矿物质既来源于深部(上地幔),又有浅部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豫西龙门店Ag-Pb-Zn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门店Ag-Pb-Zn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特征以及C-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成矿时代,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含量与岩体及地层含量相当;岩体与围岩中成矿元素Ag,Au,Cu,Pb与Zn均表现出富集的特征,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复杂性;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本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地层提供了部分物质,龙门店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成因为与早白垩世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内蒙古大苏计斑岩型钼矿床赋矿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对3种岩体(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 石英斑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231, 227和225 Ma, 为印支期产物。3种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 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石组合特征与区域地质背景揭示, 大苏计地区在印支期处于伸展环境, 软流圈上涌导致不同深度的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产生与大苏计斑岩型钼矿成矿相关的母岩浆。这些母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萃取前中生代形成的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 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不断地富集钼元素, 当岩浆挥发分达到过饱和时发生流体相与熔体相的分离, 钼进入流体相。岩浆热液沿裂隙充填, 在演化过程中发生沸腾作用, 导致大量钼和石英沉淀, 形成大苏计钼矿床。  相似文献   

6.
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石英、萤石、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对甘肃省干沙鄂博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床中发育大量包裹体,按室温下的成分相态特征,将其分为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气液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气液H2O包裹体、含子矿物的CO2-H2O包裹体等7种类型.在成矿过程中,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变化,反映了成矿介质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在岩浆-热液成矿期,流体-熔体包裹体大量存在,以及富H2O相CO2-H2O包裹体与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密切共生,表明成矿时曾经发生两次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热液不混溶作用导致萤石和REE-氟碳酸盐的晶出,而CO2-H2O不混溶作用引起了硫化物的沉淀.  相似文献   

7.
研究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结晶演化特点、岩浆热液过渡与矿化的关系。利用Linkam TS1500热台对甲玛矿床含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鉴定、均一温度测定,采用电子探针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温度为630~880℃。Na、Ca等元素易富集于岩浆挥发组分中,挥发组分饱和出溶形成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元素从最早的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开始,强烈地选择性进入挥发性气相中进行迁移,出溶的挥发组分中具有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在成因上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中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西南缘,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该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和岩浆岩的控制,其中矿区中的中下寒武统岩石中存在成矿元素的原始同生富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同时,薄竹山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部分成矿流体及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9.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对安庆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薄层灰岩与矿床的形成最为密切;月山岩体与围岩的不规则状接触带构造及断裂构造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来自于上地幔的燕山早期中酸性钙碱性月山岩体为区内的成矿母岩.岩浆带为本区提供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决定因素;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良好的通道和场所,是成矿的必备条件;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层位、岩性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良好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矿石组构、蚀变分带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的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岩浆贯入作用为辅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大红山铜铁矿床中菱铁矿的成因及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红山铜铁矿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背景、矿床背景、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经地球化学分析(菱铁矿化学成分分析、同位素分析)及成矿环境分析,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物与正常沉积物的组合.成矿环境为有机质丰富的弱还原环境,有后期热液富集的特征,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的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元素最复杂、成矿特征最典型的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以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锡多金属矿体、锌铜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量、稀土元素及H-O同位素分析,意图进一步探讨区内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并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结果显示,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以富集Cu、Pb、Fe、Sb、In等元素,贫Ge为特征;闪锌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富集的“V型”右倾曲线,以LREE/HREE值较高、Eu和Ce负异常为特征;闪锌矿H-O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伴随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上述特征表明,铜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云章 《太原科技》2012,(4):85-86,89
繁峙县金鸡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矿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在区内形成了一系列断裂破碎带,后经热液多次充填、叠加,金、多金属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部分有利地段形成了金、多金属矿体。通过对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周边已知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钼、铁矿床多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5.
221铀矿床位于黄沙铀矿区中部,其深部及外围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系统采集矿床坑道内矿石及围岩样品,对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矿石与围岩中微量元素的分类明显不同,相关性上也有较大差异。与该矿床铀迁移、富集密切相关的元素有Sc、Ni、Y、Nb、Sr、Cs、Pb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铀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上、下地壳混合的特点,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其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矿床岩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的测试和特征分析.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与矿体相比,盖县组片岩、大石桥组大理岩显示出相似的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以及稀土配分模式,印支期花岗岩仅在P,Zr,Hf等微量元素上出现较大反差,吕梁期-燕山期岩浆岩体在稀土配分模式上只有Er明显亏损,反映金成矿与地层和岩浆岩关系密切;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复杂性,吕梁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盖县组片岩和大石桥组大理岩均为该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且深部成矿物质也参与成矿,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济宁铁矿属于鲁西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呈条带状赋存于济宁岩群中。它与赋存于泰山岩群中的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其独特之处。从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铁的迁移与富集等方面对济宁铁矿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济宁铁矿是山东境内的新类型铁矿,它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蚀状态下的太古宙克拉通绿岩带。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两当县金厂沟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阐明了研究区的金矿化特征和伴生元素特征,进而从地层、岩性、构造、成矿热液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金成矿地质条件。最后初步探讨了金矿成因,提出了金的成矿模式,指出了金厂沟金矿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并总结了本区的找金标志。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是中国的铁矿资源大省,其中鲁西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型、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沉积型、岩浆型等多个成矿类型;其中尤以沉积变质型铁矿、接触交代型铁矿最为重要,是山东省的主要铁矿石来源。在梳理鲁西地区各种类型铁矿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典型铁矿床特征、控矿要素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以地质演化史为轴线,建立了鲁西地区各类型铁矿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鲁西地区铁矿的形成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地层沉积、岩浆侵入、区域变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等地质及成矿作用的高度耦合下形成的一系列地质产物;即在新太古代时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如韩旺式、苍峄式、杨庄式和济宁式铁矿)和岩浆型铁矿(如肖家沟式铁矿),在晚石炭世时期形成了沉积型铁矿(如山西式铁矿),在早白垩世时期形成了接触交代型铁矿(如莱芜式、莲子汪式铁矿)和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如朱崖式铁矿)。各种类型铁矿床具有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和多要素共同控矿的特点。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应按其成因类型和控矿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查部署,以此促进鲁西地区的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