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EM在林地资源表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市为例,借助于G IS软件,首先利用由矢量化等高线生成的DEM数据自动提取坡度信息,然后计算坡度的正割值信息再与南京市的林地栅格数据结合,完成了本区内几种林地在不同坡度级上表面积大小的统计.最后与由坡度信息和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结合求算的投影面积作比较分析,得出DEM的研制可为林地资源更为精确的统计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格网DEM中基于坡度信息的粗差检测与剔除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DEM的粗差检测及剔除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每个表面上的点,在坡度上,高程或突变量引起的形状不连续,可能被怀疑有误差,通过坡度上每个点,应用坡度逼近或改变量来计算,考虑坡度变化的相对值,并以这些相对值计算一个统计值为判该点合法性的阈值,使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坡度算法分析及精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度是最基本的地形因子之一.介绍了基于DEM的坡度计算方法,对坡度分级统计中的误差来源分类进行分析,并结合GIS软件产品用实验法分析其DEM精度,以及各误差因素对坡度统计计算的影响,以便在实践中根据不同资料适当地选择算法和软件产品,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焦点。本文从粗差对DEM的影响入手,介绍了两种适用于规则格网DEM的粗差探测算法,分别为基于坡度信息的算法和Felicísimo提出的基于参数统计的算法,并对后者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通过ZX铁路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两种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绘制可旋转的三维区域图的一种算法,阐述了主要数据结构的选取、区域图绘制参照坐标系确立、区域图数据的处理及区域图绘制的主要过程。在保证三维区域图绘制质量的同时,解决了速度和消隐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曲靖市沾益县内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和一些实测数据为信息源,分析不同分辨率DEM计算图斑坡度的精度;分析比较并确定生成DEM的网格大小;分析不同分辨率DEM在不同软件平台下计算图斑坡度的精度;分析坡度对图斑坡度精度计算的影响。为实际应用DEM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详细给出了在Surfer 8.0中利用地形图生成DEM数据的具体流程和实际步骤,并进一步在Erdas Image 8.7中生成了坡度坡向图和三维模拟飞行.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确实能快速有效的生成大批量的DEM基础数据,且经济实用,为其它地区批量生成DEM和DEM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面坡度对土方量精度的影响,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GNSS RTK技术及航空遥感技术采集的宁夏22个不同坡度区域地形数据,在Arc GIS 9.0环境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进行地面坡度分析,基于DEM方法进行土方计算,以原始采样数据土方量为准值测定各研究区域的土方量精度,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土方量相对误差随平均坡度及采样间距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平均坡度对土方量相对误差影响显著,土方量相对误差整体上并没有随平均坡度变化呈现明显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而随平均采样间距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格网绘制等高线是数字测图等高线绘制的主要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三角格网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获取与转换方法,进行厚始数据的预处理,提取地形地物特征,依据生成的三角格网及相关信息绘制等高线。  相似文献   

10.
DEM重采样误差空间分布格局及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采样在实现不同尺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变换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重采样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采样方法及坡度对重采样误差的影响.以某地山区5m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通过邻近点插值法(NEAR)、双线性插值法(BIL)和立方卷积插值法(CUB)3种不同方法对原始格网DEM进行重采样处理,利用随机样方法分析了大于5m的重采样高值误差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Kruskal—Wallis和Mood中位数检验方法检验了采样方法与坡度等级对重采样误差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绝对值大于5m的重采样误差成显著性空间集聚分布;BIL与CUB方法无显著差异,而NEAR方法与BIL,CUB方法差异显著;坡度等级对重采样误差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相结合,利用地质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坡度图、坡向图对长白山地区进行了山体滑坡易发程度分析.首先基于遥感技术对长白山地区的卫星图像进行了分类,并绘制了土地利用图,然后用长白山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分别获取了坡度和坡向信息;其次利用AHP技术计算了5种山体滑坡影响因子的重要度,结果显示坡度重要度最高,坡向重要度最低;最后根据山体滑坡影响因子的重要度,使用GIS的栅格数据叠置功能绘制了山体滑坡易发区划图,图中显示最危险区域(危险度≥O.9)主要分布在集安市、临江市和和龙市周围的山区地带中靠近中朝边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基础数据.等高线地图作为生成DEM的重要的数据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Ensine为开发组件,建立了基于等高线矢量数据的三维真实感地形模型,结合实例开发分析每一个步骤的实现过程,并给出所生成的三维地形图实例.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研发和生成三维数字景观的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字影像图和DEM生成三维数字景观的算法;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和DEM生成三维数字景观的算法.在VirtuoZo.NT系统上实现某大学校园园区三维数字景观生成,实验表明文中给出的理论、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基础数据,数据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随着传播而累积,从而影响DEM应用结果的可靠性.从DEM不确定性传播的角度,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研究了DEM不确定性传播对坡度、上坡集水面积、地形指数和TOPMODEL模型的影响,发现DEM不确定性传播对坡度、上坡集水面积和地形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对上坡集水面积影响最大,对地形指数影响最小;但DEM不确定性传播对TOPMODEL模型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DEM误差性质属系统(函数)误差或是偶然误差是一个基本概念问题,是DEM误差理论的关键,也是DEM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地面DEM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对把地面或其局部视为随机曲面的观点以及以随机误差概括DEM误差的流行观点和方法提出明确异议,引述并理论解读了文献[1]的研究成果,指出了DEM地形描述精度Et极强烈统计相关于V、R事实,表明了Et与V、R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由数学逼近理论给出的对于Et的裁断误差的V、R函数表达,指出了统计数学和数学逼近在这一问题上的"殊途同归",论证了DEM高程误差具有同样的性质:数学逼近理论和统计数学途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选定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表面分析和叠置分析方法,获取坡耕地和梯田的坡向分布图,讨论了地貌形态对DEM和影像判读的影响及提高精度的方法;结合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统计资料,计算出不同坡向上农作物的增产量和保土保肥量.采用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该流域的坡改梯和筑坝淤地等工程治理措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DEM若干理论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用中误差描述和评价DEM整体精度的DEM随机误差观提出质疑,认为DEM是由带随机误差的原始数据内插而成,DEM误差就应由性质不同的两部分误差组成,即测绘所产生的随机误差和内插所产生的对地表曲面的逼近误差,二者可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内插误差,应采用定义域内的全部点是否符合最大绝对偏差的一次性否决法进行检验.通过讨论三维地面概念模型和DEM高保真问题等概念,说明DEM误差以随机误差概而论之的实质是漠视了DEM高保真这一质量要求;并结合地图代数研究,论述等高线族和地形结构线族的空间几何对偶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广义Voronoi界线,因此,当利用等高线数据生产DEM时,并不存在选择性采样F-S数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边坡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在传统的二维条分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基于高分辨率DEM构建边坡三维模型,将二维条分法中的土条拓展为三维条柱法中的条柱,通过分析每个条柱上的受力状况,根据极限平衡理论,以GIS二次开发的方式,将三维毕肖普法引入GIS软件平台,实现了三维圆弧滑动面的构造和三维安全系数的计算,该方法实现了三维模型构建与三维安全系数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应用本方法,以金沙江溪洛渡库区老木沟滑移型塌岸体为例,进行三维稳定系数的计算,与二维计算结果相比,结果偏于安全,主要的原因在于将滑动面视为球形滑动面,因此需要在程序中加入控制性结构面或控制性节点,使其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9.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城市内涝淹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无法模拟城市地表淹没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WMM的内涝灾害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SWMM模型的构建方式,将城市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概化为水池并输入到模型中进行模拟,使得溢流水体可以沿着水池底部地形流动,并依据模拟结果和DEM数据计算出城市地表的淹没过程.通过实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可以利用SWMM模拟出城市地表的淹没深度和淹没范围,实现了内涝灾害模拟,为城市内涝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