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差值、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差值)、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0d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30d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差值、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差值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或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方法:①选择2002-05/2005-06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按摩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30~40岁26例,41~50岁65例,51~60岁49例,61岁以上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综合治疗组60例;药物治疗组50例;针灸推拿组5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综合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针灸、推拿结合治疗。中药内服以补肾活血通痹汤加减。药物组成:骨碎补15g,威灵仙10g,泽泻30g,白术10g,川芎10g,丹参15g,姜黄10g,葛根20g等。药物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每日1剂水煎服。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569,10mL/支),1次/d。推拿:患者取坐位,先在患者颈项部涂敷颈康膏(主要成分为补骨脂、狗脊,自制),用掌根揉搓颈椎皮肤后,再以揉、滚、搓、拿等手法放松颈背部项韧带、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上肢肌肉。再行弹拨、理筋、点按等手法沿肌肉走向进行重点治疗,拨正偏歪的颈椎棘突,纠正椎体小关节错位;最后分别按揉风池穴、夹脊穴、百会穴等。针灸:用4.0~6.7cm毫针取第2~7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百会、落枕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min,中间行针一两次,1次/d。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通痹汤加减,静点灯盏细辛注射液,方法同综合治疗组。针灸推拿组:选穴及方法同综合治疗组的针灸、推拿方法。各组均治疗20d。③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联邦德国EMETC-2021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参数,采用LG-R80A型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20d后行主要症状评分[显著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积分=0);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减少2分以上);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2分者)]。④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针灸推拿组(P<0.01,0.05)。②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3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针灸推拿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与药物治疗组相近。③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综合治疗组和针灸推拿组治疗后明显快于治疗前(P<0.05~0.01),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快于其他2组治疗后(P<0.05~0.01)。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和椎动脉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和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药+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或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①选择2002—05/2005-06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按摩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30—40岁26例,41~50岁65例,51—60岁49例,61岁以上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综合治疗组60例;药物治疗组50例;针灸推拿组5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综合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针灸、推拿结合治疗。中药内服以补肾活血通痹汤加减。药物组成:骨碎补15g,威灵仙10g,泽泻30g,白术10g,川芎10g,丹参15g,姜黄10g,葛根20g等。药物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每日1剂水煎服。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569,10mL/支),1次/d。推拿:患者取坐位,先在患者颈项部涂敷颈康膏(主要成分为补骨脂、狗脊,自制),用掌根揉搓颈椎皮肤后,再以揉、滚、搓、拿等手法放松颈背部项韧带、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上肢肌肉。再行弹拨、理筋、点按等手法沿肌肉走向进行重点治疗,拨正偏歪的颈椎棘突,纠正椎体小关节错位;最后分别按揉风池穴、央脊穴、百会穴等。针灸:用4.0-6.7cm毫针取第2—7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百会、落枕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min,中间行针一哺次,1次/d。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通痹汤加减,静点灯盏细辛注射液,方法同综合治疗组。针灸推拿组:选穴及方法同综合治疗组的针灸、推拿方法。各组均治疗20d。③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联邦德国EMETC-2021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参数,采用LG—R80A型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20d后行主要症状评分[显著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积分=0);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减少2分以上);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2分者)]。(毋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针灸推拿组(P〈0,01-0.05)。②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3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i),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针灸推拿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与药物治疗组相近。⑧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综合治疗组和针灸推拿组治疗后明显快于治疗前(P〈0.05—0.01),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快于其他2组治疗后(P〈0.05~0.01)。 结论:综合治疗法冶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和椎动脉血液供应,明昆改善患者症状,冶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和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特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4例患者,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患者症状、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电泳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推拿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3.2%.结论 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浓、高黏、高聚的血液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晕定眩汤及熏蒸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1999-01/2004-12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中药熏蒸和中医推拿后缓慢放松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和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并以经颅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纳入17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犤(1.20±0.27,1.32±0.34)mPa·s,(t=2.611,P<0.05)犦。②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3.97±0.96,4.41±0.99)g/L,(t=3.010,P<0.01)犦。③治疗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犤(40.2±4.8,38.1±5.3)cm/s,(t=2.772,P<0.001)犦。结论中药汤剂及熏蒸推拿方法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4例≥60岁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75 mg.d-1,7 d后若无低血压则加量至150 mg.d-1,若血压降至90/6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减半;阿托伐他汀20 mg.d-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可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CS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E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调节CSA患者血浆ET、CGRP浓度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对急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20mg的长春西汀注射液,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长春西汀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20mg的天麻素注射液,每天1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能明显改善急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40例C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液黏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SV、EDV、M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V、EDV和MFV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针灸推拿具有显著疗效,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11/2005-05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考值,由华西医科大学应用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检测1万余正常人统计得出。②对照组:采用自动牵引床进行单纯牵引治疗,重量为体质量的25%~100%,每次牵引时间30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牵引治疗法基础上增加中药热敷(处方为生川乌、生草乌、花椒、洋金花各20g,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红花各30g,延胡索、川芎、土鳖王、乳香、没药、威灵仙、刘寄奴、麻黄、细辛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将蒸热的布袋放置于其腰骶部热敷,冷却后交替更换布袋,30min/次,1次/d,6次为1个疗程)配合推拿治疗(每次治疗40min左右,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d。③治疗前后采用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采用Wintrobe管测定红细胞压积;采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④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红细胞压积与正常人参考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仅有全血黏度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且效果好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晕定眩汤及熏蒸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1999-01/2004-12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中药熏蒸和中医推拿后缓慢放松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和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并以经颅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纳入17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1.20&;#177;0.27,1.32&;#177;0.34.)mPa&;#183;s,(τ=2.61l,P&;lt;0.05)]。②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7&;#177;0.96,4.41&;#177;0.99)g/L,(τ=3.010,P&;lt;0.01)]。③治疗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40.2&;#177;4.8,38.1&;#177;5.3)cm/s,(τ=2.772,P&;lt;0.001)]。结论 中药汤剂及熏蒸推拿方法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无突发性耳聋症状的正常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盐酸异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汀治疗)和单独治疗组(盐酸异丙嗪单独治疗),每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0%(97/100),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3.00%(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黄芪注射液,观察组治疗前后2组疗效(肌酐、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肌酐、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黄芪注射液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对颈椎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颈椎病患者112例,分为西医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56例。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助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ESR、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PCV)、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周ESR、Fib、CRP、PCV水平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周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血小板电泳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西医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94.64%,西医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86%、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活血通管方内服外敷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IL-6、TGF-β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门诊及住院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通液术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活血通管方口服联合外敷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IL-6、TGF-β及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血通管方内服及外敷的使用,并对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IL-6、TGF-β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观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搏动指数(PI)、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PI、认知功能、生活功能及定量脑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处P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α频谱、θ频谱、δ频谱相对功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PI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