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颖  吴茂英 《中国塑料》2015,29(1):100-103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羧酸二烷基锡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与羧酸根羰基C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羧酸二烷基锡是通过其羧酸根羰基C原子和(或)二烷基锡离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适用于羧酸二烷基锡。  相似文献   

2.
曹先贵  吴茂英  刘辉 《中国塑料》2018,32(7):116-121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丙二酸、丁二酸和马来酸单丁酯的钙、锶、钡、锌和镉盐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羧酸单酯金属盐所稳定PVC的变色随其分子中羧酸根羰基C原子的正电性和金属离子的极化力的增强而减慢,而分子中含有亲双烯结构的二元羧酸单酯金属盐所稳定的PVC的着色减轻;据此可以推知,二元羧酸单酯金属盐之所以能抑制PVC的变色,并不是因为能取代不稳定氯(Frye和Horst机理),而是因为能以羧酸根羰基 C 原子和金属离子与 PVC 发生亲电反应,而之所以分子中含有亲双烯结构的二元羧酸单酯金属盐所稳定的PVC着色减轻,则是因为它们还能与PVC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3.
粟颖  吴茂英 《塑料》2015,(2):63-65,82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对取代苯甲酸盐对PVC的热稳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分子中与羧酸根羰基C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和金属离子的极化力的增强,对取代苯甲酸盐的热稳定性能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对取代苯甲酸金属盐应该是通过其带正电荷的羧酸根羰基C原子和(或)金属离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不是通过传统Frye和Horst机理抑制PVC变色。因此,PVC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4.
梁玲  吴茂英 《中国塑料》2014,28(4):56-61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均具有初效型主热稳定剂的热稳定特性,与硬脂酸钙(CaSt2)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的热稳定性能随其分子中与脲亚胺基相连基团的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其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推测出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通过其羰基C原子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传统的Frye和Horst理论不适用于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  相似文献   

5.
吴茂英  粟颖 《中国塑料》2016,30(8):75-78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硫醇(酚)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α-C原子正电性的增强和S—C键强度的减弱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硫醇(酚)是通过α-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稳定氯取代)不适用于硫醇(酚),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种脲衍生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脲衍生物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脲衍生物的热稳定性能随羰基上C所连接基团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热稳定性递变规律可以推测,脲衍生物是通过其羰基上C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的。这就意味着关于热稳定剂作用机理的传统Frye和Horst理论至少不适用于脲衍生物,因此,脲衍生物作为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对脲衍生物、金属有机酸盐和有机锡类化合物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结构关系所做研究取得的结果。可以看到,这些化合物类型热稳定剂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均呈现随分子中带正电荷亲电反应中心的亲电反应性的增强而提高的递变规律。据此推测,这些热稳定剂并不是通过Frye和Horst不稳定氯取代亲核反应机理,而是通过其分子中的亲电反应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稳定PVC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几种取代苯基(硫)脲对PVC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1)取代苯基(硫)脲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CaSt2)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2)取代苯基(硫)脲的热稳定性能随羰基C原子上所连接基团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可以推测,取代苯基(硫)脲是通过其羰基C原子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的.这就意味着,关于热稳定剂作用机理的传统Frye和Horst理论至少不适用于取代苯基(硫)脲.因此,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地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9.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6-氨基尿嘧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与脲基N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6-氨基脲嘧啶是通过6-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稳定氯取代)不适用于6-氨基脲嘧啶,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吴茂英  梁玲 《中国塑料》2013,27(8):45-49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取代二苯基脲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取代二苯基脲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CaStz)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取代二苯基脲的热稳定性能随其分子中与尿母核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其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可以推测出取代二苯基脲是通过其拨基C原子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的,传统的Frye和Horst理论不适用于取代二苯基脲。  相似文献   

11.
新型PVC热稳定剂——二元羧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碱中和法制备了己二酸钙、癸二酸钙、癸二酸锌和复分解反应法制备了二聚酸钙,并通过红外检测和元素分析证明了二元羧酸盐的结构,采用刚果红法与热烘法研究了二元羧酸盐对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二元羧酸盐都有不同程度的热稳定性。由于二元羧酸锌存在严重的“锌烧”缺陷,刚果红试纸变色时间较与其有相同羧酸基的钙盐短,如癸二酸钙为37.0min,癸二酸锌为8.0min。几种二元羧酸钙中癸二酸钙对PVC的热稳定效果最好,当其含量达到1%时,对PVC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滴加法制备了一系列二元羧酸稀土盐,采用稀土离子滴定测定产物的产率,用红外光谱检测其结构,并通过刚果红法和热烘法两种热稳定试验方法研究了二元羧酸稀土盐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并与硬脂酸稀土、二聚酸钙等热稳定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元羧酸稀土盐能有效延长PVC的热稳定时间,减缓PVC的变色速度,尤其是二聚酸镧碱式盐(Ⅱ)可使PVC刚果红变色时间长达74min,180℃热烘90min基本不变色;不同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效果的对比发现相同酸根的镧盐热稳定效果比铈盐好,己二酸的稀土盐热稳定效果差于二聚酸的铈盐,二聚酸碱式盐热稳定效果好于二聚酸正盐。  相似文献   

13.
抑制PVC热降解的稳定剂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已经得到了发展并且已经发现各种二烷基锡化合物特别有效。近来已经证实在稳定剂和聚合物之间发生很多有益的反应。R_2SnX_2稳定剂(R=烷基;X=各种基团,例如硫代乙醇酸烷基酯或马来酸烷基酯)通过同聚合物中不稳定的氯原子互换反应和吸  相似文献   

14.
金属氯化物,包括有机锡氯化物是PVC热稳定剂在加工条件下形成的反应产物,它们会影响PVC的稳定性。例如:氯化锌有强烈的不稳定作用,但氯化铅往往表现得不明显。然而,烷基锡氯化物可以起稳定作用,这取决于所用的类型(烷基  相似文献   

15.
以月桂酸、十四烷二酸、柠檬酸和硝酸镧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羧酸镧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对PVC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复合羧酸镧及组成成分对PVC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羧酸镧对PV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与辅助热稳定剂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热稳定剂在与PVC共同受热的过程中,镧离子的配位作用是减缓PVC热降解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伴有羧酸盐吸收HCl的作用。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月桂酸镧的前期热稳定性较好,而十四烷二酸镧和柠檬酸镧的长期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唐海飞  陈思  王姣 《广州化工》2023,(18):35-38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卡博特韦分子表面静电势、平均局部离子化能、前线分子轨道、原子电荷及概念密度泛函活性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卡博特韦分子羟基O(27)原子具有较多的Mulliken负电荷,附近具有分子表面静电势极小点,具有较多负电荷,较高f-值,为HOMO轨道。羰基O(24)及O(23)原子计算结果类似。研究表明:卡博特韦分子中羟基O(27)、羰基O(24)和O(23)原子为亲电反应活性位点,亲核反应的部位主要集中羰基C(14)、C(6)和C(9)原子上。在静电吸引中,羰基O(28)、羟基O(27)及亚甲基H(31)将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二(硫代甘醇酸2—乙基己酯)二烷基锡(DOTG)结构对 PVC 稳定作用的影响,表明 Sn-C 键的稳定性和其对 PVC 热降解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DOTG热稳定剂对 PVC 的氧化光降解的稳定作用较差,本文还讨论了它与其它几种 PVC 稳定剂,如 DBTM、EBHPT、HOBP、BHBM 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双(β—烷氧羰烷基)锡羧酸酯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β-烷氧羰烷基)二氯化锡与有机酸(呋喃甲酸、吡啶甲酸、丁酸、辛酸、月桂酸、苯乙酸)反应,制成了新的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文中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新合成的有机锡化合物具有潜在的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硬脂酸镧对PVC热稳定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金博  邓剑如  奚家国  周飞  蒋向 《塑料工业》2006,34(6):54-56,60
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硬脂酸镧对PVC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硬脂酸镧对PVC具有明显的热稳定作用;硬脂酸镧在PVC降解过程中对共轭双烯结构的形成,不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硬脂酸镧能与PVC中的氯原子发生作用,使得C—Cl键趋于稳定,使得PVC在降解过程中1,3重排更为困难,因而明显抑制共轭多烯结构的形成;并根据PVC降解的协同消除机理,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从酯基锡热稳定剂的结构和性能出发,阐述了酯基锡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机理和复配原理,分析了我国在酯基锡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酯基锡主要通过与PVC中不稳定Cl发生交换反应,与HCl反应生成硫醇,减弱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以及硫醇破坏PVC中的共轭结构来抑制PVC降解;酯基锡与硫醇类化合物、双酚A等抗氧剂、β-二酮和水滑石均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与这些化合物复配能有效地提高其热稳定性;酯基锡产品品质问题、生产过程安全性差、缺乏关于酯基锡热稳定机理和毒性机理的系统研究及环境评价体系,是酯基锡产业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