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二维Hotelling模型,构建同时考虑平台与商家差异化的博弈模型,探讨强势平台排他策略选择的原因以及影响.研究表明:首先,强势平台存在两种排他动机,分别为“垄断驱动-排他”和“差异化驱动-排他”.强势平台较低的佣金、平台间较低的横向差异化水平、较高的纵向差异化水平以及产品间较高的横向差异化水平均会强化“垄断驱动-排他”,弱化“差异化驱动-排他”.其次,对弱势平台而言,强势平台的“差异化驱动-排他”对其同样有利.弱势平台可以通过适当降低佣金、增加平台间的横向差异化程度、降低平台间的纵向差异化程度,来避免“垄断驱动-排他”的出现.最后,激烈的产品间竞争能够激励强势平台的“差异化驱动-排他”,降低产品间的竞争水平,进而提升商家收益.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强势平台排他策略的驱动因素以及区分排他策略对各方的不同影响,对强势平台的监管和平台行业的反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文  张喆  朱静宜 《系统仿真学报》2022,34(9):2098-2106
针对平台排他性竞争问题,引入2个竞争的PlatformsAgent、100个ConsumersAgent及300个SellersAgent,封装在BarriersModelSwarm表征的封闭市场环境,构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系统。通过BarriersObserverSwarm交叉调用Agents属性信息与行为策略,生成虚拟连接类Order类和ArrayList类循环运行。触动Consumers/SellersAgent单边依赖度差异化条件,对比平台交易量、市场集中度和累积资产,还原双边市场竞争涌现的排他性。仿真结果表明,消费者与销售者依赖度增加,形成平台累积优势,平台间竞争演化出现排他性。探究平台排他性竞争演化,对双边市场监管具有前瞻性论域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平台与互补企业之间的排他性行为日益增多,排他性行为所引发的问题逐渐显露,因此政府加大了对排他性行为的管控力度.综合考虑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的作用,运用Spokes模型在排他性网络下构建平台与互补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探讨平台产品与互补产品的排他性行为对平台企业创新投入与定价的影响,并与非排他性网络情境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排他性网络下,平台与互补企业的创新决策均衡状态随不同条件变化发生转变.在单个平台与互补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时,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对创新投入均有促进作用,选择创新投入的平台与互补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在一定条件下,未进行创新投入的平台及互补企业将被激励进行创新投入;当所有平台与互补企业均进行创新投入时,仅溢出效应对创新投入有促进作用,此时企业的均衡利润低于均不进行创新投入时企业的均衡利润,企业将陷入创新投入的“囚徒困境”.与非排他性网络相比,排他性网络下的企业创新投入更少、平台定价与企业利润更高.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平台企业的排他性行为动机,分析排他性行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平台监管与反垄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部分多归属是双边市场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平台差异化是常态行为. 本文考虑了平台有差异并且用户部分多归属的双边市场竞争模型,对于差异化的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大小平台次序定价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相互竞争的两个平台对两边用户的定价都是正的;在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小平台优先定价时,大平台在定价、单归属用户数量以及平台利润方面相对于小平台占据优势;同时大平台和小平台都倾向于让竞争对手先定价,采用“后发制人”的竞争策略;两个平台用户网络外部性的增强会导致用户多归属数量的提高. 最后采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案例数据对于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5.
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下双边市场平台纵向一体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行业中,平台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日益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在考虑平台竞争且消费者部分多归属的情况下,平台与企业用户纵向分离时,平台对企业用户收取的接入费始终为正,而对消费者收取负价格,且平台利润高于互补品企业的利润。通过引入表示平台企业提供的基础产品与企业提供的互补品之间互补程度的参数d,在Hotelling两阶段博弈框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双边平台的纵向一体化对平台价格结构、市场份额以及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台间存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平台与互补品企业之间互补程度较低,则平台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后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与纵向分离相比,基础产品市场份额减少但利润增加,互补品的定价及市场份额更高。上述研究结论分别在多个行业案例中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易型B2B平台不同匹配规则对B2B交易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讨价还价理论,分别刻画了B2B平台4种匹配规则下交易双方的讨价还价行为,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竞争情形下的均衡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平台不同匹配规则在不同竞争情形中对B2B交易的影响。研究表明,B2B平台上的交易价格取决于平台的交易匹配规则;匹配规则对B2B平台上的交易额(GMV)的影响与平台收取的佣金系数息息相关;匹配规则对B2B平台上买卖双方利润的影响因买方的竞争情形及最终产品的替代程度而有所差异。此外,匹配规则对交易价格、交易额和买卖方利润的影响在不同的竞争情形中表现出不同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合型平台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商家之间的销售竞争,考虑双方进行劝说性广告投放,构建了平台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在不同市场地位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分别给出了平台自营主导,第三方商家主导以及市场地位相同时的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并分析了横向差异化、纵向差异化和广告服务费系数对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差异化(消费者偏好强度)越大,在平台主导和第三方商家主导的两种情况下,平台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第三方商家广告投放水平降低,价格先降低后增加;双方市场地位相同情况下,平台和第三方商家的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相等,并且双方的价格随消费者偏好强度增加而增加,广告投放水平与消费者偏好强度无关。纵向差异化(平台相对于第三方商家的质量差异)越大,无论市场地位情况如何,平台(第三方商家)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越低)。广告服务费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当第三方商家主导市场且广告服务费系数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此时广告服务费系数增加才能增加平台利润。  相似文献   

8.
纵向一体化结构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博弈模型,对平台企业进行一体化的内在机理以及一体化对平台企业的定价、市场份额、利润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垄断还是竞争平台,平台具有进行一体化的内在激励,在平台竞争时一体化策略能够获得较纵向分离结构较高的社会总福利.一体化平台会降低互补品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定价,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到平台上交易.当一体化平台与纵向分离平台竞争时,在平台定价对称的约束下,一体化策略能够提高平台的市场份额,但是互补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会有所降低,此时一体化企业主要依靠平台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9.
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梳理了我国双边市场产业的用户归属特征的基础上,从用户归属行为的视角对双边市场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竞争平台有差异以及用户部分多归属的条件下考虑了双边平台定价的博弈论模型,研究表明用户部分多归属会降低平台的定价和利润,用户单归属时的平台利润最高, 平台具有阻止用户多归属的内在激励,同时平台差异 化会提高竞争平台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成果可供双边市场企业制定定价和竞争策略之用,也可供政府进行产业规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部分重叠业务的双边平台企业竞争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差异或完全差异化的双边市场结构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常见,更为普遍的情形是平台企业经营部分重叠业务.基于Hotelling模型构建了具有部分重叠业务的双寡头双边平台企业竞争模型,围绕两种情形对其均衡解的存在以及均衡解的结构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分别经营特色产品的双寡头双边平台企业在两种情形下实现均衡时,同侧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获得的利润均相等;存在完全单归属最终用户的情形下,单归属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与重叠业务比例呈负相关,而部分多归属最终用户的均衡价格与重叠业务比例呈正相关;部分多归属与竞争是否激烈的关系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研究了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双寡头竞争环境中,假设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对线性需求情况下,研究了提供具有横向差异化产品的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展产品范围的可能结果、盈利性及其福利影响。研究发现了提供横向差异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品范围决策的几个关键因素,即引入新品牌的固定成本、产品差异化程度和竞争方式。从理论上揭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台企业脆弱性爆发导致平台参与者退出平台面临履约或违约的两难抉择,进而制约网络效应实现,严重影响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的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平台互补商和平台客户间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引入环境约束、关系嵌入以及资源约束等平台企业脆弱性影响因素。探讨其对平台参与者间履约策略选择的影响,并对各参数的演化结果进行实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企业脆弱性增大促使双方迅速向违约方向演化;高平台企业脆弱性下,系统演化对超额收益、总成本和违约成本的变动敏感,降低互补商总成本分担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平台参与者选择履约策略,而客户总成本分担系数、互补商和客户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变动已不能使系统演化至均衡。因此,降低平台企业脆弱性,增加超额收益,降低总成本以及互补商总成本分担系数,加大违约成本等措施,均有助于平台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由“违约”转向“履约”,最终推动平台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渠道进行营销.与传统渠道不同,社交媒体零售商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建立社交关系,进而影响渠道的需求.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了零售商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强度对各方利润在协调前后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程度和社交关系强度同时影响到渠道的协调策略.当零售商间的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不会主动对渠道进行协调;协调后,较强或者较弱的社交关系强度会对制造商的利润产生负向影响,而对零售商的利润则会产生正向影响;当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程度以及社交关系强度满足特定关系时,可以使渠道各方利润在协调后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彭岚 《系统工程》2021,(2):72-80
基于产品不确定理论,消费者对产品效用评估具有质量占优和品味占优两种状态。通过构建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平台模式下产品评论对制造商定价和零售商利润的不同影响效应。产品评论通过差异减小(增加)效应和均值转移效应影响供应链竞争:差异减小效应使上游制造商竞争加剧,总体上导致产品价格降低;差异增加效应缓解了上游制造商的竞争,总体上导致产品价格提高;均值转移效应引起产品需求出现不对称状况,导致获得好评的制造商处于竞争优势。在质量占优状态下,制造商定价和零售商利润将降低;在品味占优状态下,制造商定价和零售商利润将提高。产品不确定对产品评论对于价格和利润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考虑交叉网络外部效应的多边配送平台,本文讨论了该类平台增值服务投资与定价策略.首先构建了以平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然后求解得到最优增值服务投资和定价策略,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探究了增值服务投资系数、边际增值服务投资成本、基础投资和交叉网络外部效应对最优定价策略、最优增值服务投资策略和平台最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若增值服务投资系数较大,则平台应加大增值服务投资,同时提高交易费、广告费和配送费;2)若平台的基础投资较大,则平台应减少增值服务投资;3)若消费者对配送人员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增加,则平台应提高广告费,加大增值服务投资,同时降低交易费和配送费,甚至对消费者进行补贴;4)若消费者对广告商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增加,则平台应提高广告费和配送费,降低交易费,同时加大增值服务投资;5)若广告商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增加,则平台应大幅度提高广告费和交易费,减少配送费,同时降低增值服务投资.该研究成果为多边配送平台的运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中平台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抽象函数建立了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的一般模型, 并利用一般模型讨论了垄断与双寡头情形下的市场均衡特征以及在双寡头情形下价格变动的战略效应. 进一步在均匀分布的假设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参数与质量差距变量对市场均衡时价格与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一般模型中, 垄断平台能够比双寡头平台更加有效地协调两边的价格结构; 双寡头平台的竞争呈现强者更强的效应; 双寡头平台竞争中价格具有战略互补效应, 而下游市场的战略互补效应要高于上游市场的战略互补效应. 基于均匀分布假设可以得到, 低质量平台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高质量平台则宜"因时而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平台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频繁提供增值服务。本研究在互联网平台双边用户均为部分多归属的情形下,建立双寡头竞争模型,分析厂商为消费者提供基础产品的前提下,互联网平台为双边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对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定价及平台利润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增值效用、平台差异及组间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互联网平台为双边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时,若平台差异较小,则可为平台带来用户规模优势,若差异适中,则可带来定价优势,若差异较大,则可带来利润优势。研究还表明,增值效用、平台差异及组间网络外部性对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及竞争平台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双因素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再制造竞争闭环供应链分散式和集中式定价模型,分析了新产品、再制造品和废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以及与系统成员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需求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而对零售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再制造竞争程度增加,两种决策模式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总期望利润将会增加.通过算例仿真,指出了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直接关系到各节点企业和系统的期望利润,系统总期望利润与再制造竞争程度呈正比,与需求不确定性呈反比变化.因此闭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设置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收益协调机制以发挥再制造竞争优势和降低需求不确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碳配额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为了探究此机制下企业生产、减排和碳交易的最优决策以及低碳技术的扩散度,构建了低碳技术-传统技术两种减排博弈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同时,以WS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利用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碳配额和竞争强度升高对减排水平、碳价格和碳交易量提升无益,但产量与碳配额正相关,与竞争强度负相关.宏观层面,低碳技术的扩散程度取决于企业间竞争强度以及碳配额水平,碳配额的降低以及企业竞争强度的减弱都能够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与补贴机制相比,碳配额交易机制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即碳配额交易机制能够促进低碳技术扩散程度并令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现风险规避对不同协调合约的影响, 在设计效用函数时, 同时考虑了订购过剩风险和短缺风险, 建立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情形下回购合约和期权合约的协调策略模型, 给出回购合约和期权合约在不同风险假定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 并得出如下结论: 1)在期权合约中制造商制定价格可以不用考虑零售商的风险态度; 2)无论风险态度如何, 在两种合约中皆表现为控制系数(表示垄断程度)越高, 越容易趋近完美协调, 供应链系统利润也越高; 3)在风险规避假定下, 比较了集中供应链和分散供应链的系统效率, 发现集中供应链系统利润并非必然高于分散供应链的利润, 这取决于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 因此, 在风险规避的假定下, 不同供应链协调策略表现为极其不同的性质, 为以后此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