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中老年LA一般系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脑白质缺血性病变,轻者仅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但随病情进展逐渐演变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cy、叶酸及维生素B12与中老年LA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疏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白质疏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低密度带,在MRI T2加权像上为弥漫性高信号。小动脉病变导致的白质纤维脱髓鞘是发生白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脑白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小血管病的类型之一.研究表明,LA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使我们对LA临床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文章对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年病人9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8例内科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善头颅CT检查并完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2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分析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结果观察组出现脑白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白质疏松越严重者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P0. 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聚焦卒中临床问题(Ⅱ)——2007国际卒中大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遗传性脑动脉疾病 法国Viswanathan等的双中心队列研究提示,与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障碍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而不是MRI脑白质高信号。背景:CADASIL是由于Notch3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性动脉病,患者临床表现有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降低;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脑白质疏松和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脑白质疏松的颅脑影像学及临床所见的报道较多,对脑白质疏松的正常老人、痴呆和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证实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疏松和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脑白质疏松的颅脑影像学及临床近见的报道较多,对脑白质疏松的正常老人、痴呆和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证实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与颈内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相关性。方法按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收集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1例,分为痴呆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正常组三组,双盲法检测每个观察对象的颈部血管超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痴呆组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正常组之间双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越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越慢、舒张期末流速度越慢,认知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9.
韩磊 《山东医药》2010,(4):50-50
伴皮质下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微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脑卒中、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躯体残疾等。从骨髓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和循环祖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结构和功能重建,改善缺血区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正>脑缺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其中慢性脑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伴发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进程中,其主要包括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缺血导致的脑白质损害或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脑萎缩。缺血后的病理损伤机制复杂,尤其是长期病理损伤可能导致进展性或持久性  相似文献   

11.
<正> 脑白质疏松症(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诊断学术语,系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上显示低密度影,MRI T_1加权像上显示等信号或低信号,T_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均显示为高信号。LA也称脑白质改变或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LA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等各种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一氧化碳中毒,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现就LA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LA与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狭窄与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关系。方法纳入160例该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白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分析血管狭窄与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73例(45.6%)。认知障碍组患者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年龄、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短、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及血管狭窄严重是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轻度脑白质疏松与中度组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MMSE总得分高于重度组(P0.05),重度组血管狭窄程度得分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血管狭窄程度得分高于轻度组(P0.05)。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注意力及计算力与延迟记忆得分及MMSE总分逐渐降低(P0.05)。结论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不同病变部位脑白质疏松(皮质下及脑室旁)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并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将其分为皮质下病变组和脑室旁病变组(n=30),再根据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组,统计皮质下病变组和脑室旁病变组的一般资料、血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Logistic回归性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皮质下病变、脑室旁病变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室旁病变组,脑白质疏松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存在明显差异(P<0.05)。皮质下病变组,脑白质疏松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皮质下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的脑白质疏松的AUC为0.8...  相似文献   

14.
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白质疏松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国外报道它占卒中病人的3%~44%[1],此种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为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危险凶素、临床表现,现对我科病房中两年来78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与同期132例非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执行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发脑梗死非痴呆74例住院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评定发病14 d、1个月、3个月执行功能状况进而分组,完善辅助检查,并采集血压、血糖、年龄等病历资料.结果 头颅MRI之双侧、多发、隐匿性、皮层、基底节梗死病灶、重度脑白质疏松、侧脑室扩大、皮质萎缩,女性、发病年龄、日常血压、空腹血糖、受教育年限、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高血压、吸烟、饮酒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双侧、多发、隐匿性、皮层、基底节梗死、重度脑白质疏松、侧脑室扩大、皮质萎缩、年龄、性别、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教育年限、高脂血症很可能与脑梗死后执行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白质病变程度、部位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程度及部位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57例WML患者(WML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和部位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L组中、重度患者MMSE总分均有明显降低;重度患者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中度患者亦显著低于轻度者(P〈0.05)。WML组皮层下脑白质疏松者MMSE积分显著低于脑室旁疏松者(P〈0.01)。结论WML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有较大影响,皮层下脑白质损害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LA)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LA伴MCI患者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LA伴MCI患者31例(病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2组行常规头颅MRI及DTI扫描,并进行认知及心理检查,最后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组之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伴MCI患者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损害,且这些部位的损伤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下降及泌尿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在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将102例PD患者分为记忆受损组30例、非记忆受损组35例和认知正常组37例,运用Scheltens视觉评定量表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比较3组侧脑室旁、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小脑幕下区脑白质疏松程度差异;分析脑血管危险因素在3组中的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脑血管危险因素等对记忆损害型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结果记忆受损组额叶高信号、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较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明显增高(P<0.05)。与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比较,记忆受损组TC明显升高[(5.87±0.81)mmol/L vs(3.86±1.10)mmol/L,(4.82±1.08)mmol/L],HDL-C明显降低[(1.17±0.24)mmol/L vs(1.26±0.53)mmol/L,(1.27±0.36)mmol/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TC与视觉再生呈负相关(β=-0.341,P=0.000;β=-0.212,P=0.030),教育程度与视觉再生呈正相关(β=0.201,P=0.038)。结论侧脑室旁脑白质疏松、高TC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会导致PD-MCI患者的记忆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与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筛查出LA患者188例,非LA 142例。入院后采集病史,测量血压,化验血糖、血脂,行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睡眠呼吸监测等检查,通过头颅MRI检查,分析脑白质损害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白质病变及程度与年龄、性别、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因素呈正相关,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MRI结果将脑白质疏松分为脑室周围LA和皮质下LA,并进行计分和分级.结果 共纳入113例卒中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39例,平均(61.33±1.32)岁.有脑室周围LA患者(n=86)的年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