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排CT血管分析软件在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显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 探讨16排CT血管分析软件在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6排CT血管分析软件显示的检查结果。结果 容积重建显示10例均海绵窦扩大、动脉早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7例动脉早期大脑中静脉显影并扩张。血管分析软件分析显示直接型瘘7例,其中3例瘘口位于海绵窦Ⅱ段,1例位于海绵窦Ⅲ段,2例位于海绵窦Ⅳ段,1例位于海绵窦Ⅴ段,瘘口呈线条状5例,呈非线条状2例。间接型瘘3例。结论 高级血管分析软件技术能清楚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价Willis环的功能,可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在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CCF病例行16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9例均显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5例动脉期大脑中静脉显影并扩张。结论16SCTA对诊断CCF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14例经CTA及临床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方法本组14例,其中外伤11例,颈内动脉海锦窦瘘10例,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4例。结果主要CT表现①眼球突出,②眼上静脉扩张,③海绵窦扩大,④眼外肌增厚,⑤眶尖软组织肿胀。结论对突眼病人进行CT扫描发现上述表现时可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CTA可明确瘘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CCF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TOF-MRA)及3D-CE-MRA,其中7例为外伤性,3例为自发性,男性6例,女性4例,均经临床及DSA确诊,比较分析3D-TOFMRA与3D-CE-MRA在CCF的显示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3D-TOF-MRA可见6例显示海绵窦扩张,9例可见眼上静脉扩张,2例岩上窦、2例岩下窦引流,海绵间窦扩张2例,瘘口显示2例;3D-CE-MRA可见全部10例患侧海绵窦扩大,3例为两侧海绵窦显影并扩大,可见海绵间窦扩张,眼上静脉扩张10例,岩上窦引流5例,岩下窦7例,瘘口显示6例。结论 3D-CE-MRA较3D-TOF-MRA在CCF诊断对海绵窦扩大及瘘口显示、静脉回流等细节显示更清楚,但对双侧海绵窦同时显影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征象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影像表现。结果本组9例均见海绵窦扩大及引流静脉动脉期提前显影的CCF表现,5例为直接型CCF。结论CTA对CCF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和时机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08-70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MRI及MRA影像表现,以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MRA检查。结果:CT及MRI平扫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8例,眼上静脉扩张8例,不同程度眼球突出8例,眼外肌增粗6例,球后脂肪浑浊3例,伴有颅脑损伤7例,其中CT显示颅底骨折7例。8例MRA原始图像及MIP图像可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的位置,以及增粗的眼上静脉,部分患者可见眼下静脉、岩上窦、岩下窦、海绵间窦扩张,并可显示侧支循环情况。结论:CT、MRI平扫结合MRA检查没有创伤,无需对比剂,安全可靠,可以完成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9例10眼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B超、CT和/或MRI检查。结果 三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均发现眼上静脉扩张、眼外肌肥大、眶内脂肪垫增厚;部分CT或MRI检查还显示扩张的海绵窭。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6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经静脉入路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另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结果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组中15例达到完全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3.3%(15/18),3例部分栓塞,血管造影示瘘口仍显影,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本组栓塞术后短期并发症有:暂时性眼眶内胀痛、头痛,短暂性眼外肌麻痹。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组中,治愈率为62.5%,其栓塞术后并发症相对较经静脉入路栓塞组多。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风险低,且优于经动脉入路栓塞;对部分用球囊或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失败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选择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病例1,男,45岁,颅脑外伤后,头痛、左眼球突出、复视。查体:搏动性眼突出,有血管杂音,眼球表面静脉迂曲扩张,呈深红色,眼压增高,眼底增高,眼底静脉压增高,血管迂曲扩张,眼球运动性麻痹、复视。病例2,女,60岁,面部外伤6个月,右眼软组织肿胀,结膜充血,视力减退;查体眼压略增高,眼底静脉充血迂曲。2影像表现3讨论见图1~5。3.1疾病概述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一般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少数颈动脉海绵窦瘘主要或完全由颈外动脉供血,特称为颈外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海绵窦瘘75%以上的由外伤引起,称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其余无外伤史者,称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表现: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与海绵窦充血、压力增高以及回流静脉的方向有关。常有搏动性突眼,患侧眼眶、额部、颞部、耳后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3.2影像学表现颈动脉海绵窦瘘表现为眼上静脉增粗(有时眼下静脉也可同时增粗),海绵窦增大,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  相似文献   

10.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now 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人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人路栓塞6例,经两种人路栓塞1例(双侧瘘).12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4例虽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少许岩下窦的引流(2例为眼静脉人路者)和翼丛引流(2例).1例面静脉-眼静脉人路,插管过程中面静脉痉挛,手术失败,患者在5 d后自发症状缓解,7 d后动脉造影显示CCF已自愈.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特别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效果确实,操作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MRI影像资料。结果: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在低场MRI表现上有增粗扩张的眼上静脉及增宽扩大的海绵窦。结论:低场MRI对评价颈动脉海绵窦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应用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两种静脉人路对25例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28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16侧,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12侧。用电解可控弹簧圈(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3到24个月对10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复查。对其他15例进行了电话随访。结果 2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5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3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5例残留瘘口的患者中4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残留岩下窦引流,1例残留翼丛引流。6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复发,其余14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经电话随访未出现症状。结论 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对于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5例经CTA确诊的头皮巨大血管畸形的影像资料,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PR)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3例,合并动静脉瘘1例,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CT平扫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CTA可见条状或蚯蚓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及引流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等)。1例除显示头皮畸形血管外,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1例存左侧横窦发育细小的变异。结论 CTA三维重组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及与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可替代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簧圈介入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适应证及治疗技术要点。方法:所有病例经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弹簧圈介入治疗。结果:经动脉途径成功栓塞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途径成功栓塞2例颈动脉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为岩下窦途径,1例为眼静脉和岩下窦途径。结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以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波(包括彩色超声Doppler),CT,MRI在显示眼上静脉(SOV)扩张及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导致SOV缴张的机理及通过增粗的SOV逆向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对116例伴有SOV扩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形态和病因分析,对其中7例CCF患者进行SOV逆行插管,用弹簧圈或可脱球囊堵塞瘘口,结果:发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SOV扩张,CCF是导致SOV扩张的主要疾病,本组病例中CCF92例(包括高流瘘及低流兼),眼型Graves病14例,眶尖炎症2例,Tolosa-Hunt综合征2例;眼部血管畸形2例,眶炎性假瘤,眶内血肿,海绵窦肿瘤及海绵窦血栓形成各1例,扩张静脉直径3.5-7.0mm,各病种管径扩张大小无明显差异。管径最粗者为CCF,影像检查同时能发现眼外肌肥大,眶部病变和海绵窦膨大等相关表现,结论:超声波(包括彩色超声Dopler),CT,MRI均能良好SOV扩张,结合MRI,CT和超声波检查的其他表现,可对导致SOV扩张的病因作出诊断,对伴有SOV扩张的CCF患者行SOV逆行插管栓塞瘘口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管铸形法作海绵窦区的铸形血管解剖及选择典型的能够对颈动脉海绵窦瘘作出分类的病例资料,做对比研究,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鲜颅底标本,从动脉和静脉分别注入铸形剂,获得海绵窦血管铸形标本。选择6例包括典型的能够对颈动脉海绵窦瘘作出分类的病例资料的DSA影像资料及特殊合并脑干感染的临床病例。结果:海绵窦及其交通窦显示良好,颈内动脉及微小血管显示完全。显微结构显示清晰,且骨骼被漂白,铸型美观。临床典型病例能对颈动脉海绵窦瘘作出分类,并与形态学基础良好对比。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基础和临床对比研究对临床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眼眶血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眼眶血管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探讨其可能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117例确诊眼眶血管畸形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结果:8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均显示为反向动脉化血流的眼上静脉扩张;27例眼眶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显像呈充满正向静脉血流的畸形血管团,并随体位而改变;3例眶前部动静脉畸形显示为异常扩张的畸形血管团;4例眶后部动静脉畸形可同时显示畸形血管团及眼上静脉扩张;另2例眶后部动静脉畸形仅显示眼上静脉扩张,均充满双向混杂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眼眶血管畸形及其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作为眼眶血管畸形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海绵窦瘘几种治疗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经不同方法治疗2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就其结果进行了评价,方法:颈总动脉切开肌肉片“放风筝”4例,开颅穿刺海绵窦马尾填塞6例,股动脉穿刺微导管球囊栓塞10例,眼上静脉穿刺弹簧圈栓塞1例。结果:“放风筝”治愈1例,既闭塞瘘口又保持动脉通畅,2例颈动脉闭塞,1例瘘口及海绵窦部分闭塞,开颅穿刺海绵窦马尾填塞4例,CCF消失,颈动脉保持通畅,2例CCF大部分栓塞,6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 ,5 1岁 ,因视力减退、右侧眼球凸出逐渐加重半年入院 ,患者无外伤史。查体 :搏动性窦眼 ,眼睛周围听到血管杂音 ,球结膜充血 ,眼球运动受限 ,视力减退 ,余无阳性体征。临床诊断为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 :右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分支与海绵窦相通 ,造影剂迅速进入海绵窦 ,以致于颌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因海绵窦瘘的窃血而不能充盈 (图1) ,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和左侧颈外动脉未见与海绵窦相通。DSA诊断 :右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讨论 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cavernousfistul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