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以2005-01-30~2008-08-19期间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并溶栓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其血浆BNP浓度,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浓度危险分层统计处理.结果 STEMI溶栓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1),而两组BNP浓度在STEMI溶栓后出现死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100 pg/mL组病死率为0,BNP 100~500 pg/mL组为3.57%,BNP>500 pg/mL组为12.5%;不同BNP浓度组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测定BNP浓度对STEMI溶栓后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预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945、0.945.结论 血浆BNP浓度对AMI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预测价值,能为临床医生对AMI溶栓后患者及早进行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估计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5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 例,ACS早期患者60 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 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比较,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AMI组NT-proBNP浓度[(1900.10±571.15)pg/mL]高于UA组[(312.78±44.47)pg/mL,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我院ICU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新发房颤(NOAF)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ICU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44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NOAF将患者分为NOAF组与非NOAF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病史、超声与血管造影特征、治疗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对患者进行6个月隧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采用多变量分析评价患者发生NOAF及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预测因素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共有77例(17.5%)发生NOAF(NOAF组,n=77),363例(82.5%)未发生NOAF(非NOAF组,n=363).68例(15.5%)死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肌梗死(MI)病史(OR=4.510,95%CI1.680~12.107,P=0.004)与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OR=1.103,95%CI1.055~1.153,P<0.001)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MH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MHR预测NOAF的截断值为15.873,敏感度为75.98%,特异度为65.03%.多变量Cox比例模型分析表明,NOAF(HR=2.330,95%CI2.489~8.625,P=0.019)与Killip分级Ⅲ/Ⅳ级(HR=2.951,95%CI 1.219~7.137,P=0.017)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I病史和MHR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NOAF与Killip分级Ⅲ/Ⅳ级是老年ACS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44-214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与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单纯冠心病、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NT-proBNP水平下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NT-proBNP高于其余3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NT-proBNP高水平组(NT-proBNP≥1 200 pg/mL)与低水平组(NT-proBNP<1 200 pg/mL)之间在TG(P<0.05)和HDL-C(P<0.01)上存在差异,且2项指标与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P<0.05)和0.57(P<0.01);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在BUN、Scr、Cr、GFR上有差异,且4项指标均与NT-proBNP水平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8(P<0.05)、0.42(P<0.05)、-0.62(P<0.05)和-0.73(P<0.01);高水平组的累积发病率高于低水平组.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和单纯疾病患者,不仅与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有关,而且与患者并发症累积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3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分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心衰组)及非心衰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评价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价值;同时对心衰组患者随访,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等事件,评价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价值.结果 心衰组患者为272例,非心衰组患者为261例,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18.6±114.7)pg/mL vs.(238.6±8.7)pg/mL,P<0.01].其中心衰组中220例患者平均随访(158±32.8)d,心源性再住院组及心源性死亡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再发事件组,分别为(2683.4±86.9),(3283.4±105.7)及(1123.5±72.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 NT-proBNP(r=0.987;P=0.002)和心房颤动(r=0.876;P=0.005)、室性心动过速(r=0.891;P=0.005)是心源性死亡、再住院患者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 急诊检测NT-proBNP有利于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中心衰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好.LogNT-proBNP、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是心源性死亡、再住院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和肽素(copeptin)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入住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的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时立即留取血清标本测定和肽素、NT-proBNP水平及其他常用临床血液指标,所有病例均随访30 d,记录患者生存情况。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血清和肽素水平在30 d随访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50 pg/mL vs. 12.378 pg/mL)。经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和肽素、ln(NT-proBNP)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有独立预测意义(OR值分别为1.069、1.768)。ROC曲线分析提示,和肽素、NT-proBNP的AUC分别为0.762、0.703,二者联合预测ROC曲线AUC为0.840,优于单一指标AUC。进一步分析发现,两者均呈高水平的患者较之低水平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和肽素及NT-proBNP均可作为急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钙卫蛋白A4(S100A4)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1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非MACE组(37例)和MACE组(91例);同时选取64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100A4、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A4、BNP和cTnT对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非MACE组血清S100A4、BNP和cTnT水平显著性低于MACE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100A4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BNP和cTn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90,95%CI 1.24~6.74)、Killip分级(OR=5.02,95%CI 2.53~9.94)、吸烟史(OR=1.67,95%CI 1.07~2.61)、BNP>389.17pg/mL(OR=1.76,95%CI 1.19~2.61)、cTnT>0.93ng/mL(OR=1.61,95%CI 1.05~2.49)、S100A4>120.56pg/mL(OR=1.88,95%CI 1.16~3.02)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血清S100A4水平显著上升,可作为预测AMI患者MACE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N末端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AMI患者入院后24、48 h内NT-proBNP的血清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后24、48 h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水平的NT-proBNP AMI患者[(1 720.5±650.7)pg/mL]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性高于低水平[(350.6±78.5)pg/mL]的AMI患者(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具有较高的NT-proBNP水平,其浓度的高低对AMI的治疗、危险分层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晓凯  华丽 《全科护理》2021,19(12):1701-1704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25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确诊后是否记录发生新发心房颤动将其分为新发心房颤动组70例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155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是否合并糖尿病(OR=3.126)、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OR=3.245)、β受体阻滞剂耐受程度(OR=2.874)、睡眠障碍(OR=8.941)、饮食依从性(OR=1.231)均为影响AMI病人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偏多,临床应重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