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通过在冠状动脉局部持续缓慢释放抗增殖药物来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相比,DES再狭窄发生率由20%-30%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药物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36例发病在12 h内或发病超过12 h但仍有胸痛的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或DES.观察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136例患者中植入BMS 72例,植入DES 64例,DES组所植入支架的直径明显小于BMS组,而长度则大于BMS组.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BMS组总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冉血管化明显多于DES组,而心绞痛复发、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及心脏性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和DES均具有较好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与BMS相比,DES可降低远期靶血管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早期定义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丢失率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0%~30%),也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安全性,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全降解聚乳酸西罗莫司洗脱支架(XinsorbTM)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16枚和Xinsorb支架16枚分别随机置入16头小型猪的前降支(16枚)和右冠状动脉(16枚)。置入30d和90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部分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将支架分成等长的两部分,一半用树脂包埋后制作硬组织切片,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HE)分析组织形态,评价新生内膜增殖及管腔狭窄率;另一半用戊二醛固定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段血管内皮化情况。结果 Xinsorb支架置入后未出现支架内血栓,并有效防止血管弹性回缩造成的血管狭窄。病理分析提示:置入30d,Xinsorb支架比BMS能显著减少新生内膜面积(0.9±0.2)mm2比(2.2±0.2)mm2(P〈0.05)和管腔狭窄面积(19.3±3.4)%比(38.2±5.3)%(P〈0.05),置入30d时BMS内皮化完全,但Xinsorb支架表面有部分未完全内皮化,Xinsorb支架内皮化完全所需的时间在30~90d。结论 Xinsorb支架在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90d内,可以有效地支撑血管壁防止弹性回缩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在置入早期轻度延迟内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无载体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polymer-free sirolimus-eluting stent,PFSES)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金属裸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n=13)、无载体纳米微孔裸支架(polymer-free bare mental stent,PFBMS,n=13)、聚合物载体西罗莫司洗脱支架(polymeribased sirolimus-eluting stent,PSES,n=13)以及PFSES(n=13)被分别随机置入26头小型猪的前降支(n=26)和回旋支(n=26)。支架置入28天和90天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管腔丢失。90天后处死部分动物(n=12)行塑料包埋硬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置入28天(n=24)及90天(n=12),PFSES与BMS相比,显著降低管腔丢失(0.69±0.49 mm比1.27±0.36 mm,P=0.041;0.77±0.44 mm比1.33±0.29 mm,P〈0.01)。在90天组织形态学分析中,损伤积分相似的情况下,PFSES较BMS明显减少新生内膜面积(2.412±1.149 mm2比4.475±1.345 mm2,P〈0.05)。PFSES炎症反应与BMS相似,且明显低于PSES。结论PFSES在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28及90天后,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内膜增殖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减少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再狭窄高达39%~67%[1],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5%~35%[2],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3]。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洗脱球囊  相似文献   

7.
<正>自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Gruentzig于1977年完成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辟冠心病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新时代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经历了从PTCA到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再到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断裂与再狭窄的关系及支架断裂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536例患者,实验分为DES组(N=397)和裸金属支架(BMS)组(n=139).分析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及复查时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找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断裂的病例,分析支架断裂和再狭窄的关系以及支架断裂的病变特征及形态特征.结果 DES组和BMS组再狭窄分别为31例和30例(P<0.01),其中5例发生支架断裂,断裂的支架均为DES,BMS组未见支架断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断裂的5例靶病变均为扭曲病变,支架断裂均发生在血管扭曲成角处.结论 支架断裂是DES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原因之一,扭曲病变置入长的DES后可能容易发生支架断裂.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已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发展到了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然而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关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支架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串联支架置入是指同期在同一血管内连续置入2枚以上支架、支架之间相互重叠少许的一种PCI术式.当串联支架的总长度≥60 mm时,该术式则被命名为"全金属外壳(full-metal jacket)"技术[1].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药物洗脱支架串联置入(overlapping drug-eluting stent,ODS)术式常用来处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其优势在于可完全、充分地覆盖病变;同时,它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串联置入相比可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然而,新近发表的多个研究则显示,处理弥漫性长病变时采用ODS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优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单个置入[2-3].因此,ODS术式可能并不是一种完美的PCI策略,其存在的问题、真实的临床表现仍值得临床医师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型L605钴铬合金平台可降解聚乳酸共聚物载体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bioabsorbable polymeric sirolimus-eluting stent,BPSES)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金属裸支架(bare mental stent,BMS)18枚、单纯可降解聚乳酸共聚物涂层支架(bioabsorbable polymer-only stent,BPOS)18枚以及BPSES 18枚被分别随机置入18头小型猪的前降支(18枚)、回旋支(18枚)以及右冠状动脉(18枚)。置入28天和90天,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管腔丢失。置入7天、28天以及90天处死部分动物行塑料包埋硬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置入28天及90天,BPSES与BMS相比,显著降低管腔丢失(28天0.54±0.45 mm比1.11±0.45mm,P=0.048;90天0.42±0.34 mm比0.96±0.41 mm,P=0.024)。在损伤积分相似的情况下,置入28天时BPSES较BMS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0.90±0.40 mm2比1.88±0.71 mm2,P=0.015),而在90天时亦叮见此趋势,7天、28天和90天BPSES和BPOS炎症反应及内皮化程度与BMS相似。结论BPSES在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28天后,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90天时亦可见此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裸支架(BMS)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3种不同血管重建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的糖尿病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7例,比较其BMS、DES和CABG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随访2年的临床结果。结果:BMS、DES和CABG3组间住院时期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随访结果中,BMS组、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率分别为17.6%、10.4%,均显著高于CABG组的1.9%(P<0.01);BMS组的总MACCE发生率为23.1%,显著高于CABG组的10.7%(P<0.01),而DES的总MACCE发生率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置入BMS后再次血管重建率和总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而DES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不逊于CABG。  相似文献   

13.
正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内皮功能损伤也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同样也对冠状动脉造成了一定损伤。不论是置入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对血管损伤的共同特征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尽管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再狭窄的  相似文献   

14.
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目前PCI术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支架内血栓.近年来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发现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FIM、RAVEL、RESEARCH、e-CYPHER、TAUXS-Ⅳ等研究均证明了DE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然而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相比,DES在更好的防止支架再狭窄的同时却延迟了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增加了支架血栓形成的整体风险,特别是易形成极晚期支架血栓而增加死亡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术(PCI)开展25年来,术后冠脉再狭窄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研究证实,术中置入普通支架(BMS)不能防止术后冠脉内膜的过度增生,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30%。自2001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议首次公布了RAVEL试验结果(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0)以来,PCI真正进入了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全球每年约超过200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PCI已成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如此,PCI本身仍然存在尚未克服的难题——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介入手段之一,置入的支架能够支撑血管壁,使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再通。但是置入部位容易发生内膜增生性改变,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应用的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为20%~30%。后来研发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能够抑制平滑肌增生,使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10%以下),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弥漫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487-49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弥漫病变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分析影响这类病变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接受置入单个长度>25.0mm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及支架置入位置不理想者。分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128)和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组(n=77)。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等规范药物治疗。手术成功判定标准为至少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照体位行冠状动脉造影,肉眼判定残余狭窄<20%和前向血流TIMI3级。再狭窄判定标准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支架内或支架邻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05例患者(男性181例,女性24例)227个靶病变置入382枚支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93.8%,B2型病变为6.2%。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达到86.8%。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8±0.43)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40.09±12.94)mm,54.2%的病变接受了重叠置入支架。比较置入DES组和置入BMS组,两组的患者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DES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明显小于BMS组[(2.80±0.37)mm比(3.10±0.48)mm,P=0.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率DES组(15.4%)小于BMS组(48.4%),P<0.001。晚期支架内腔径丢失BMS组明显大于DES组[(0.94±0.76)mm比(0.39±0.53)mm,P<0.001]。靶病变血管重建率DES要明显好于BMS(11.6%比38.5%,P<0.001)。支架内再狭窄在置入DES组的局限性再狭窄比例大于置入BMS组(33.3%比18.2%,P=0.029)。对影响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再狭窄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用支架重叠置入(OR=2.82,P=0.017)和支架类型(OR=5.71,P<0.001)是对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弥漫病变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对于弥漫病变,我们应该使用长支架,尽可能减少支架重叠置入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降低再狭窄风险的同时,通过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抗CD34抗体通过特异捕获血液中内皮祖细胞,加速支架术后血管再内皮化。本研究目的是将抗CD34抗体涂敷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通过实验小猪支架术后不同时间造影,随访评价抗CD34抗体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早期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的支架包括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irolimous-eluting stents,SES)和抗CD34抗体与雷帕霉素洗脱联合支架(anti-CD34 antibody and sirolimous-eluting combined stents,ASES)随机植入到符合条件的10头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共植入了6个BMS、7个支架和7个ASES),支架植入术后2 w,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动物处死后,对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OCT图像及支架段冠状动脉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分析,均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及小的附壁血栓。2.在2 w OCT检查图像上,ASES新生内膜覆盖率显著高于SES[(55.56±35.27)%vs.(41.82±23.28)%,P=0.047],ASES平均内膜覆盖厚度不但显著高于SES[(89±5.0)μm vs.(32±4.9)μm,P<0.001]、还高于BMS[(89±5.0)μm vs.(44±7.2)μm,P=0.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也显示,ASES和BMS新生内膜覆盖水平及质量均优于SES。结论:将抗CD34抗体联合应用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能够显著抵消后者在支架术后早期对再内皮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