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娜 《科学之友》2005,(9):30-31
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对自然界的掌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你可以乘坐飞机在须臾间模横跨整个大陆,到达任何想去的城镇,或者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布置一座山上的植被和风景,甚至还可以为河流选择更方便我们的流域。人类以自己的聪明创造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可以去搬山、填海,大手笔地改变着自然。但是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可以和大自然抗衡了吗?  相似文献   

2.
奥秘     
《科学之友》2004,(10):18-19
登山家面对的是以人类微薄的体力去挑战大自然的伟岸,星际旅行家面对的则是以人类短暂的生命去跨越星际间几乎无限的距离,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过去几十年间虽然有所增长,但自然衰老依然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即使在基因图谱逐渐被揭开的今天也没有迹象表明人类的寿命会在可预见的将来获得数甲级上的延长。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马年刚到,编辑部又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以下选登其中两封,并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春节好!我是《大自然探索》的忠实读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在黑龙江有很多湿地、森林,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这是整个地球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如果我们人类不抓紧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以后只能在这些刊物和照片上看到了,所以我便买或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之类的书刊收藏,《大自然探索》是我收藏之列,我们黑龙江办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4.
千里碧波,闲庭信步;万里长空,身心化尘。当你感到与大自然融汇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快意村人类来说。最大的自然是宇宙空间、人与自然最自由和谐的关系,是人在宇宙空间畅游那种意境或许就是天人合一的境办宇宙航行,多么美好的事业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它对高技术的种种要求如何实现。面对它作一番畅想吧!我们乘坐的是一则艘巨大的冲压喷气宇宙飞船,它与冲压喷气飞机类似,在航程中用最前端的巨大漏斗形氢收集器,将散布在宇宙空间的氢分子和氢原子收集起来,作为核聚变的能源材料,以提供工农业和民用能源,并使飞船加速飞…  相似文献   

5.
<正>大自然崇高而卓越,无论现在还是以前,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大自然,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但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它正在翻天覆地的改变着吗?你探索过大自然的奥秘吗?来吧,看一下《大自然探索》,从现在开始,了解一下大自然吧。让我们携手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里,地球是生命的唯一乐土。因为,在水星上你会被烤焦,在金星上你会因窒息而死亡,而在冥王星上你会被冻成冰捧……然而,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地球生命仍然面对可怕的杀机。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太空的攻击,或许能解释地球上从多次生物大灭绝到轮番大规模冰期的起因,来自太空的杀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天文学家至今争论不休。现在就让我们乘坐“太空超级过山车”,到外太空去做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一览太空中的种种杀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8.
徐娜 《科学之友》2005,(17):30-31
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对自然界的掌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你可以乘坐飞机在须臾间横跨整个大陆,到达任何想去的城镇,或者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布置一座山上的植被和风景,甚至还可以为河流选择更方便我们的流域.人类以自己的聪明创造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可以去搬山、填海,大手笔地改变着自然.但是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可以和大自然抗衡了吗?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家园—一大自然,是由地表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内能和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不同地貌形态类型;气候水热条件差异造就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而水体则表现为海洋、河流、湖泊与沼泽。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诸如海陆变迁,气候冷暖干湿波动,物种的产生与灭绝,以及高耸入云的雪峰,深邃狭窄的河谷,波状起伏的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翡翠般的湖泊,开满鲜花的草甸,发育钙华的山谷,生长着国宝大熊猫的川西北山地森林等等,不仅隐藏着无数的奥秘,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刊于今年8月13日至19日举行的“大自然探索之旅”夏令营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参加者的来信,盛赞此次活动的意义并写下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体会和感悟。我们特从中挑选数篇摘编如下,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大自然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上有些生物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奇怪,但它们既不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也不是恐怖电影的道具。不管你相信与否,它们百分之百是大自然的产物。下面让我们去看看它们的样子究竟有多怪。血牙真菌当你徒步穿越树林遇到这种看上去鲜血淋淋的植物时,你也许会怀疑自己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新型“绿色”电源──镍氢电池谢德明绿色,大自然的象征。地球,在被人类侵犯以来,早已面目全非。“人类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只需要人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工业生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便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口D口。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12.
水体富营养化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行为的惩罚——当我们污染了水体,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体系,最终也就破坏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自有生命以来,人类与植物就有着千丝万缕而又无法尽言的微妙关系。通常。我们人类与植物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朋友,和平共处,共同参与地球大自然的组成。然而,我们与植物也常常是竞争对手,有时甚至搞得你死我活。植物在我们人类面前似乎毫无作为,只能任人宰割。不是吗?人类为了兴建城市大肆砍伐植物,无论原来是多么稠密的森林还是多么茂盛的草原,  相似文献   

14.
段军 《科学之友》2004,(3):50-53
自然界总有挖掘不尽的魅力,就像一位婀娜的少女引人探究。当你为闻到她的芳香欣喜不已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离她更远了,有更多未发现的奥秘更深地吸引着你……于是探究——发现——未知——再探究。永远有未知的领域,永远在不停的探究。大自然的魔力就在于此,它将人类带入了永无止境的循环的反复中,而它自己却在一旁静静地观看。那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人类只在乎探究的过程:因为过程.人类学会了勇敢、忍让和适应环境,得以进化于今:因为过程,人类又学会了放弃、沟通和返朴归真,必将走向来来。  相似文献   

15.
雨中拍仙境     
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对风光摄影很偏爱,常不顾一切地外出采风,为此没少吃苦头,也没少挨批评。但我觉得值。因为大自然太美了,每当我步入大自然,便忘记一切,融入其中了。 今年6月底,我和四位不同地区的同行一起出差川、渝、鄂、湘。任务完成,我提议去张家界,立即得到他们的响应。我为了摄影,他们为了看山。 他们四人中有三个是胖子,最胖者有110公斤。抬夫见状紧跟不舍,以为我们必定有人坚持不了要坐抬桥。而胖子们来此是为了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亲近、感悟大自然,尽管大汗淋漓,气喘如牛,腿也快迈不动了,但他们依然坚持,…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友谊     
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经常发现两种动物之间有“共生”、“共楼”现象,也就是它们彼此依赖生存.按人类来讲,也就是存在着“友谊”。这种“友谊”观象也带给我们人类以感悟.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建立和谐社会,彼此多关心和爱护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不可否认,人类总是缺乏安全感。当你每天需要驾驶汽车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目的地时,你希望能有一位司机替你效劳。但如果这位"司机"就是你的爱车呢,你还放心吗?科技发展的速度总是让人惊叹,就当我们还在膜拜特斯拉的大屏操作系统时,自动驾驶汽车就已经从图纸设计走向了实车试验,并将很快大规模投入市场。也许就在10年前,谁也不曾想过,我们的代步工具汽车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贴身服务者。与人类司机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简直就是"完美驾驶者"。它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紧急情况能更快速地作出反应,面对拥堵复杂的道路,也能更妥善地处理。更诱人的是,它从不害怕、生气,也绝不会眨眼。面对离我们  相似文献   

18.
假如你在森林里漫步时发现了 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尖状物的物 品,你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也许会是“它存在多久了?” 考古学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发现一件文物有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历史,那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件文物的确切年代,因为由此你常可以推断出谁拥有过或者制造了它。 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研究学院的教授格伦·伯杰说:“这就好比你是一个侦探,你需要重新勾勒出当时的犯罪场景。要确定文物的年代,你要做的不是把这罪犯找出来,而是要了解当时谁住这儿,是什么时候。” 和侦探一样,考古学家也有一套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多数人面对狰狞的蜘蛛或诡谲的蛇时都会感到害怕。德国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人类祖先在几百万年前与大自然抗争时形成的特殊习惯,并一直遗传到今天人类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嗜热生命     
你能想像你在滚烫的沸水中游泳吗?当然不可能,绝大多数生命都不可能,在这样的温度中构成我们生命躯体的细胞很快就会分崩离析而不复存在,但是大自然的魅力之一就是往往有超越人们想像的奇迹存在,就在我们的地球上,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些生命却在那些我们认为是地狱的高温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这里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天堂,离开这个天堂迎接它们的将是死亡,它们就是越来越引起人类关注的嗜热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