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21世纪植物药的开拓与创新进行了探讨,其中综述了植物药的过去和现状,提出了植物药的创新途径并讨论了它的生物筛选、萃取和分离方法。利用我国中医药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地结合起来是开拓新植物药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叙述了其发展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在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环保意识的增长,促使化学商们密切关注它们工厂的运行。符合费用和性能要求的解决方法与减小对环境影响,期望很高。为满足应变要求,工艺和设备供应商们正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处理方法。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证明是能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在过去10年中已工业化,但在废水中采用以除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还是近年的事,不仅对化学,就是对医药、食品和饮料以及纺织工业都面临挑战。由于PV具有能量效率高和费用低的性能,因此正日益使更多的化工行业转向。1操作过程PV是渗透和蒸发的缩写,它是分离中的二个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有关LC-NMR联用技术鉴别贯叶金丝桃,假马齿苋,长叶榧树等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历史,指出中西医的差别实际上是古今之别。阐述了中医学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地位及缘由,预示了在新的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走向世界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关于21世纪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思考——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新世纪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将接受的严峻挑战,强调指出: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6.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已在化学化工、制药、生物等领域得到运用,但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则较少。本文以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液膜、分子印迹膜、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为例综述了膜分离原理及其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类型,综述了国内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分离精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中药与植物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国中药与植物药如何逐步实现现代化提出一些管见,如什么是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药现代化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着手,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要扬长避短,选择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现代化医院的特点,阐述了对医疗器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认识、研究和体会.将信息技术和医学工程融合在一起,旨在强调如何在新形势下,体现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医学教育技术迫切需要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急剧增多。如何选择和处理潮水般涌来的教育信息,如何利用和传授如此大量的教育信息,这是向大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出的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前者是更新教学内容的问题,后者是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的问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正在研究、解决之中。教学手段尽管在技术上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未引起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成为制约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是一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无机陶瓷膜精制清络通痹颗粒的过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无机陶瓷膜在清络通痹水提液精制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药液温度、流速及操作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膜过程的影响及膜分离操作终点判定,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 以清络通痹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孔径膜及不同操作参数下膜通量的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等。结果 对于本体系,孔径为0.2μm的氧化铝膜渗透通量最大,固形物去除率高;合适的操作压差为0.15-0.20MPa,操作温度60℃左右,膜面流速3m/s;微滤过程中,分次加入适量水洗,当微滤液收率达到原药液的100%以上时,有效成分转移率达80%,即可结束微滤。结论 采用0.2μm的氧化铝膜对清络通痹水提液进行微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精制效果.为陶瓷膜分离用于中药精制领域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探索。结果共检索得到具有确切抗肝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120味(如桑枝、枸杞子、秦艽、太子参等),其抗瘤机制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为主,其丰度分别为0.783、0.700、0.46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08、0.283、0.18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25、0.525、0.308;归经以肝、肾、肺、胃、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663、0.358、0.325、0.317、0.275。抗肝癌植物类中药组方思路如下:(1)肝癌早期宜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为主,可选择性寒味苦辛归肝经的植物类中药;(2)肝癌中期宜以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为主,可选择性平味甘归胃、脾经的植物类中药;(3)肝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可选择性温平味苦甘归肾、肺经的植物类中药;(4)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抗肝癌中药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膜蒸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影响膜蒸馏效果的各因素,借鉴该技术在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水提液的特性,对膜蒸馏技术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浓缩工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膜蒸馏分离系数高,在常压和低温下即可进行,该技术在中药水提取液浓缩工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影响膜过程的因素众多,必须结合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变化等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medical community as a whole is attempting to start preventive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disease (CHD) patients earlier in life. However, the main limitations of such interventions are drug resistanceand adverse reactions. Additionally, traditional biomarker discovery methods for CHD focus on the behavior ofindividual biomarkers regardless of their relevance. These limitations have led to attempting novel approachesto multi-dimensionally investigate CHD and identify safe and efficacious therapies for preventing CHD. Recently,the benefit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CHD has been proven by increasing clinical evidence. More importantly,linking CM theory with modern biomedicine may lead to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ccording to CM theory,all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should be based on patients' syndromes. A recent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hasdemonstrated that 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 is the major syndrome type of CHD. BSS is a type of complexpathophysiological stat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or impeded blood flow.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ofBSS include a darkish complexion, scaly dry skin, and cyanosis of the lips and nails, a purple or dark tonguewith purple spots, a thready and hesitant pulse, and stabbing or pricking pain fixed in location accompaniedby tenderness, mass formation and ecchymosis or petechiae. The severity of BS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with the complexity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the degree of stenosis,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occurrence of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mechanisms of BSS of CHD patientsshould be investigated from a modern medicine perspective.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explore the biomedical mechanisms of BSS of CHD, from hemorheological disorders to inflammation andimmune responses, the global picture of BSS of CHD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iesinvestigating the biomedical mechanisms of BSS of CHD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战胜SARS的新医学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在没有疫苗和特异性药物、人群还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因素入手,采取强有力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遏制。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次具体实践。它必将为以后的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设或设想,并且客观评价了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陈镜合教授相应的临床诊疗心得的基础上,详细整理了他的中医学术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和科研方向,系统阐释了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汇通,优势互补"的现代中医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科大学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为本科检验专业学生开设了20学时的电镜技术课。目的是通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电镜设备的实际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初步的科研能力。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总体满意率达到了83%。文章分析总结了电镜技术课实效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背景出发,论述了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特点与新趋势。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具有落后与进步的双重性。分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特征,强调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处在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它既受到文化这个大环境的制约,也受到自身一般内在规律的支配。并进一步用史实论证了近代中国医学的五个特点和三大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三大趋势,反映了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正是连接近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我国当前的卫生工作方针是符合这一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新教在福建的广泛传播,西方医学也随之进入福建社会.在西医院建立之初,人们满怀狐疑,更多的是对医院的不信任,甚至是无情的打击和迫害.随着西医院在中国社会的建立,医院在经过最初的惨淡经营后,很快便为中国人所接受.社会各阶层在经历了最初的猜疑和排斥后,最终承认其科学性并欣然接受.事实上,国人西医观的改变,不仅仅是人们医学观的历史变迁,它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