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耗水分析是干旱区平原绿洲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水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断面法、引水量法、蒸发系数法等。本文以新疆叶尔羌平原绿洲为例,应用三种方法,分析了叶尔羌平原绿洲1993~2002年水资源的转化及消耗。三种方法的耗水量分析基本一致。分析表明:总耗水中灌溉地的耗水约为62%,非灌溉地约为30%,水面蒸发约8%。非灌溉地的自然生态耗水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内陆干旱区面积253万km2,占国土面积1/4。解放以来,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西部大开发浪潮更促进其社会经济提速发展,但水资源日益成为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内陆干旱区年降水量除海拔很高的山区外,都在200 mm以下(塔里木盆地绿洲为50 mm左右)。水资源产生于山区,消耗于平原绿洲。绿洲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内陆干旱区精华所在。由于内陆干旱区自然生态极为脆弱,而在平原绿洲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简称四水)转化频繁,增加了水资源评价分析的难度,给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规划和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基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3.
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四水转化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水土资源不同利用情景的水资源转化和消耗进行模拟,研究地下水的适宜开采量和灌溉规模问题。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社会经济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3%~60%;如果维持灌溉地年耗水650 mm左右、非灌溉地300 mm左右,那么最大灌溉面积约为850万亩,适宜的地下水利用量约为10亿m3,对应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9。  相似文献   

4.
将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应用到和田绿洲墨玉灌区,对该灌区1996-2003年的水分运动与转化进行模拟演算,结果表明:引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因此,改革现行的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应用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麦盖提县绿洲的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不同利用情景的水资源转化和消耗进行模拟,研究地表水可利用量已限定的情况下,地下水的适宜开采量和灌溉规模问题。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社会经济系统耗水约占总耗水的60%,灌溉面积及地下水开采量是合适的;适宜的地下水开采量为1.0~1.5亿m^3,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25~0.3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宜过高,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6.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叶尔羌河流域的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在此对阿尔塔什项目如何替代平原水库、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能进行分析论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流域内山区水库、平原水库、地下水库联合调节,进行流域内的水文补偿,跨流域的电力补偿及利用下游灌区平原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可确保叶尔羌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以及下放生态水。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的要求与区域四水转化的特点,提出区域水土资源平衡中应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引水—耗水—排水平衡、耗水平衡。文中以青铜峡灌区为例,说明了水资源三个平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指出区域的四水转化研究是区域水资源平衡分析的重要科学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叶尔羌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任务,通过对叶尔羌河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替代灌溉效益较差的平原水库,提高灌区灌溉效率,节余灌区引水,确保叶尔羌河向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增加枯水期灌区供水,改善灌区灌溉供水条件。采用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初步分析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承担水资源配置功能所需的灌溉调节库容,拟定了水库调度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对叶尔羌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雷志栋  胡和平  杨诗秀  田富强 《水利学报》2006,37(12):1470-1475
应用散耗性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塔里木盆地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开都孔雀河、和田河的大型绿洲的耗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包括绿洲年耗水水平、绿洲耗水的年内分布、绿洲各类土地的耗水、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比例、农田土壤耗水平衡与耗水组成、地下水补给与消耗的组成及潜水蒸发的分类等的初步定量结果。深化了绿洲耗水的认识并为绿洲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简易遥感腾发模型在干旱区平原绿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基于植被指数一地表温度特征空间的三角形算法进行改进,用梯形特征空间代替三角形空间,并把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出来的瞬时腾发量扩展到日、月等时间尺度上.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喀什噶尔绿洲、叶尔羌绿洲及和田绿洲2001.2002年的腾发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腾发量的时空分布,模拟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Various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been designed to simulat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the water-cycle system between atmospheric water, surface water, 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 But few have been designed specially for oases in arid desert areas where the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vulnerable because of unwise water-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the Hotan Oasi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in China, and he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allocation of the limited water-land resources,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at the vulnerabl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re can b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social economy there can develop sustainably, a dissipative hydrological model for the Hotan Oasis (DHMHO) was developed. It was an outcome of years of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in arid areas and on the water–land conditions in the Hotan Oasis. Based on statistics, DHMHO introduces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whereby we dynamically calibrated model parameters with monthly data from year 1971 to 1995. Then the calibrated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model the moisture movement from 1996 to 2003 and thereafter rationality check and error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error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groundwater depth values are almost (11 of 12 points) within 20%, and those in annual watershed outflow simulation are mostly (six of eight points) within 20% with an average annual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NSEC) of 0.80. With DHMHO and IPCC assessment, we also simulated the mois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in the Hotan Oasis from the year 2011 to 2020. Results show detail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otan Oasis in the next decade and hence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establishing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allocation policies on the local water–land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和田河流域耗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田河流域位于干旱内陆区,降雨稀少,蒸发剧烈,水量散耗是该地区水份运动的主要形式。本文采用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对流域耗水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河流、水库、地下水、绿洲灌区的耗水水平,流域耗水的年内分配,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比例等方面体现耗水现状,为和田河流域今后的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农业灌溉所占用水量和耗水量比例最大,而其水分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因此节水潜力较大,为合理调控区域灌溉用水,本文将田间试验观测为基础的灌溉节水理论和方法与遥感数据反演区域耗水(ET)的点面优势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作物耗水定额管理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型,通过控制区域上的作物耗水量分布,促进区域灌溉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实现资源性节水。模型主要功能包括遥感反演数据统计分析、区域耗水目标分解、作物ET定额分配、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潜力分析以及净灌溉需水量估算。可实现从区域综合耗水控制目标向主要作物ET定额的分解,并转化为灌溉用水管理中可控制的灌溉定额,通过逐年设置主要作物的ET控制定额和种植结构情景方案,分析区域的节水潜力,消除奢侈耗水,实现不同水文年和耗水控制阶段目标下的灌溉定额管理,为区域灌溉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多元方差分析用于黄河水位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永生  时正华  朱庆平 《水利学报》2003,34(11):0048-0053
作者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多元方差分析法。并取黄河下游近年来出现过的三类具突变性洪水的水沙资料,用水沙因子的不同搭配描述其水位过程中的非线性扰动,依据最小均方误差原则得出了高精度的非线性拟合模型。这一模型结构及参数确定方式用于同对断面其它年份水位过程拟合时,精度相同。此外本文还阐明了黄河下游含沙量对水位的影响,及模型参数摆动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16.
自以水循环为基础的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式提出以来,一批基于耦合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模型被先后提出,但其采用的耦合方法往往忽视了经济社会用水过程与天然水文过程之间的动态反馈作用.本文通过改进SWAT模型,并嵌合水资源配置模块,开发了基于水循环的分布式水资源调配模型(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趋势及回归分析的珠三角城市群需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用水量进行了特征及结构分析,其中分析了总用水量和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量等与地区生产总值、年末人口数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一般用水量随着经济与人口增长而增长的结论不同,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城市总用水量与地区生产总值表现较强的负相关性,与年末人口数也呈一定程度负相关。基于相关性分析成果,构建基于经济、人口为自变量的二元回归模型及趋势模型,对城市群水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与常用的分项水量预测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趋势模型和二元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良好,与实际值偏差在2%以内;趋势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最为接近,二元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偏小,而常用的分项水量预测法结果偏安全。相比分项水量预测法,趋势及二元回归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和便利操作性,可供类似城市群需水预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