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残留白血病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46例经alo-BMT植活的CML患者骨髓细胞M-bcr/ablmRNA表达。结果:alo-BMT能使约70%CML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bcr/ablmRNA转阴。其中4例患者在移植后+1.5~2.0个月时为bcr/ablmRNA(+),于+3个月转为阴性;1例于+9个月转阴。1例无病存活6年以上患者,其bcr/ablmRNA为阳性;另1例无病存活4年以上患者bcr/ablmRNA为阴性。结论:RT-PCR是当前检测残留白血病最灵敏的方法,但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TELAML1融合基因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双标记FISH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结果和结论RTPCR检测发现儿童B系急淋中22.5%(40例中9例)的患者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完全缓解率达100%。RTPCR和FISH技术是检测TELAML1的有效方法,并为临床诊断和预后估计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评价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的嵌合状态,采用可变串联重复区(VNTR)D1S80位点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10例白血病患者alo-BMT后的嵌合状态进行检测。结果9例为完全嵌合(CC),1例为混合嵌合(MC),其中2例经核型分析结果证明为CC,6例经小卫星DNA探针Southern杂交分析也证明为CC。说明VNTR位点PCR法检测alo-BMT后的嵌合状态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且不需放射性同位素操作,不受血型、性别、HLA配型及骨髓增生低下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nv(16)和CBFβ-MYH11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型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和inv(16)。结果:在15例中国人M4中,10例患者用RT-PCR方法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其中9例不伴异常嗜酸粒细胞的M4中有1例阳性;1例伴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M4EO)为阳性。随访该例完全缓解2个月后,其PCR仍持续阳性。用FISH技术检测的9例M4中得到的2例阳性病例,与PCR方法测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对M4患者无论其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无16号染色体异常的提示,都应用RT-PCR和FISH方法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进行筛选,这对M4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四条引物(R_5,R_6,D_3,D_4)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0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RARα/MYL融合mRNA。建立的方法可在0.1ng细胞总RNA中检出RARα/MYL融合mRNA,相当于在10 ̄4~10 ̄5个正常细胞中检出一个APL细胞,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经KpnI酶切法确认。18例患者表达B型融合mRNA(290bn片段),2例表达A型(311bp片段)。2例患者在完全缓解(CR)达4周和16周时仍可检出融合mRNA。1例患者在CR期RT-PCR检测持续阳性,4周后;临床复发。4例在CR期随访9~29周融合mRNA均阴性。2例急性白血病在维甲酸治疗前拟诊APL,但RT。PCR检测阴性,这2例对维甲酸治疗无效,核型分别是t(8;21)和正常。我们认为,RARα/MYL融合mRNA与MYL/RARα融合mRNA一样,也是诊断和监测APL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了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因染色体易位t(15:17)所形成的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发现:100%的M患者均有PML/RARα;两种亚型M3a和M3b其PML/RARα的转录本不同,M3a94%为L型,M3b84%为S型。结论:RT-PCR检测融合基因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诊断手段,还可用于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4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患者进行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发现18例初发患者标本中均有融合基因转录本;13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CR)后的患者中,12例仍可检测到融合基因的表达;同时对16例巩固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微量残留病(MRD)的检测:8例融合基因持续阴性或未次阴性的患者,除l例不久复发外,余均处于良好的CR状态;而8例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未次阳性的患者,7例已复发,其中3例分别是在PCR阳性结果后3,3及4个月复发的。以上结果表明PML-RARa基因检测在儿童APL的诊断,疗效评价及MRD监测中同样是一个快速、准确且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及随访: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4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14例进行化疗与ATRA交替维持治疗,11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15例接受平均6.5月的化疗即终止治疗。随访结果显示,BMT组复发率最低(9.1%),维持组次之(46.2%),终止组最高(80.0%)。3组3年存活率依次为70.1%,51.4%和18.5%。3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维持组与终止组分别为50.0%和13.0%。再次证实强化疗及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应尽早进行。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mRNA,11例转阴者中10例CCR,1例复发,提示阴转率与转归有较好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97例中国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其中包括35例初发期患者,44例缓解期患者,以及18例进行动态观察的患者,发现二种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或S型)存在于52例初发期APL中,其早期死亡率和复发率S型高于L型,两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62例缓解期患者中有11例PCR阳性,其中5例于检测后1~6个月内复发,6例经强化治疗后仍处缓解期,其中1例化疗2疗程后PCR转阴,提示RT/PCR确实为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一项极灵敏方法,可作为预报APL复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的骨髓移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23例完全缓解(CR)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了骨髓移植(BMT)治疗,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患者BMT前情况23例均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获得CR,然后以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检测survivin基因在APL细胞中的表达率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ML/RARα和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过ATRA处理后,survivin 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72小时几乎检测不到survivin mRNA表达。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其中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24例(占67%),阴性表达12例(占33%);22例缓解期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其中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8例(占36%),阴性表达14例(占64%);初发、复发组、PML/RARa基因长型阳性组与缓解组相比,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增高(两者P值均〈0.05),而与急性白血病组相比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减低(两者P值分别〈0.05,〈0.001)。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无论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或阴性,用ATRA治疗都能达到完全缓解;临床上并发DIC和严重感染的4例APL患者的survivin mRNA表达皆为阳性(其中1例死亡),而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均较轻,只有轻微的皮肤粘膜出血、发热和乏力等症状。2例APL患者经用ATRA治疗后外周血象以及骨髓象诱导分化症象不明显者,其survivin 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较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明显减低,survivin基因表达与临床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中迅速、准确检出PMI/RARα融合基因对于及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亚砷酸(As2O3)提高诱导缓解率、减轻出血导致的早期死亡至关重要,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嵌套式RT—PCR方法繁琐且费时,亟待改进以满足临床APL快速、准确诊断的需要。本研究采用TRIZOL快速提取高质量的细胞总RNA,随机引物反转录,热启动单轮PCR,适当控制MgCl2及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4条引物,3个体系,相同循环参数,对40例初诊APL患骨髓标本同时扩增PML/RARα融合基因及内对照RARα。结果显示,40例APL患标本均扩增出特异条带,非APL标本无特异扩增产物;阳性扩增片段清晰易辩、断裂点类型易于确定,检测可在6小时内完成。结论:此改进的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快速、特异、简便,完全满足临床对初诊APL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定量检测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并对1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PML-RARa转录本水平(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10-5μgNB4细胞cDNA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其重复性的CT值,管间、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1%、3.8%。4例患者初治骨髓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分别为1884、5533、1803、4677拷贝,平均为3475拷贝。经ATRA+化疗治疗后其PML-RAR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至40、135、79、229拷贝,平均为121拷贝。还有1例患者治疗前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为8600拷贝,经过4个月治疗,虽然此时患者处于完全缓解期,但其转录水平拷贝数仍有730。3个月后患者出现复发,转录本水平升至为11000拷贝。经过ATRA+化疗治疗后转录本水平又逐渐下降至1200拷贝。结论;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灵敏、重复性好。治疗后APL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复发时基因转录本水平又升高。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一致,这有助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技术在骨髓涂片(BMS)上检测PML/RARα基因重排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采用光谱绿(Spectrum Green)和光谱桔红(Spectrum Orange)分别标记PML和RARα两种基因探针对27例临床拟诊为APL的患者进行BMS-D—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18例初诊患者中,CCG检出t(15;17)者14例,他们的BMS-D-FISH和RT—PCR均证实有PML/RARα基因重排,从而肯定了对APL的诊断;而CCG未检见t(15;17)易位的4例中有1例显示阳性的BMS-D-FISH和RT—PCR结果,证实该例有隐匿易位存在,其余3例的两种检测均是阴性,因而他们被重新诊断为AML而不是APL;9例缓解患者中,CCG查出1例部分缓解患者有t(15;17)易位,其BMS-D—FISH和RT—PCR均为阳性,而8例完全缓解患者(6例伴正常核型,2例未作CCG检测)的BMS-D-FISH和RTPCR检测显示6例阴性,2例阳性,提示该2例患者有微小残留病(MRD)存在。结论:BMS—D—FISH是检测APLPML/RARα基因重排的敏感可靠方法,有助于APL确诊及其MRD检测,适合于CCG检测失败、伴有隐匿易位、RT—PCR检测缺乏材料以及需作回顾性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17.
1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明显特征而核型分析正常或非典型t(15 ;17)患者是否伴有分子异常及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APL初诊患者 193例 ,选取其中 32例进行FISH法检测。部分病例应用RT PCR作补充检测。结果  193例APL患者中 132例 (6 8.4 % )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 (15 ;17) (q2 2 ;q12 )。 193例中选出 32例按核型分析结果分为 3组 :第 1组 14例检出t(15 ;17) ;第 2组 13例未检出t(15 ;17) ;第 3组 5例为涉及 15和 17号染色体的变异复杂易位。第 1组病例FISH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与核型分析相符。第 2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 ;17) ,但FISH结果证实该组病例均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第 3组FISH检测不但检出PML/RARα融合基因 ,而且确定其阳性信号不在 15 q上 ,而位于除 15 ,17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结论 临床表现APL特征的患者 ,不论核型分析是否发现典型t(15 ;17) ,FISH和RT PCR检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诊断方面 ,FISH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 ,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因此对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不能确定的APL初诊患者 ,FISH检测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完全缓解 (CR)率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情况。方法 ATRA 2 5mg·m- 2 ·d- 1 、As2 O30 .16mg·kg- 1 ·d- 1 联合治疗初发APL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 O3 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  31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 2例 ,2 9例获CR ,CR率 93.5 %,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 (2 5 .1± 3.9)d。 6 6 .5 %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白细胞升高 ,6 5 .5 %出现肝功能异常 ,多在As2 O3减量或停用后 1周内恢复。所有患者初发时均为PML RARα阳性 ,CR时 10 .3%转阴 ,巩固治疗后检测的 13例中 10例 (77.0 %)转阴。至今 2 9例获CR的患者仍处CR状态 (1~ 8个月 )。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初发APL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