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州盛产名茶,诸茶中以紫笋为最。万历《湖州府志》载:“湖州温山出御苑,互通山有罗(山介)产茶甚珍。顾诸山谷生紫笋”。 紫笋茶生于长兴顾渚山明月峡,色呈紫,形似笋,故名。茶以金沙泉焙制。芽茶生高山沃土,清香独具品质。唐朝刘禹锡诗赞:“欲知花乳清香味,须谢眠云跋涉人”。紫笋茶的采摘十分考究,以紫芽白芯、叶卷似笋者为上,叶舒如芹者次。旭日初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4,(7):46-46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都不生产茶,英属印度(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全部版图)的茶,是1780年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并派人赴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聘请中国技术人员,然后在这一地区开始推广种植的。  相似文献   

3.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学报》2003,21(3):318-32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地区,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和茶树生产,四季风和日丽,茶果飘香。资源丰富,是中国乌龙茶之乡,我国四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产地。茶以名地,地以茶扬名。安溪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  相似文献   

5.
选取青藏高原扎仓茶卡和大柴旦典型盐湖硼酸盐矿床,分别从区域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硼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扎仓茶卡和大柴旦盐湖固体硼酸盐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硼自身内在地球化学特性以及外在控制条件,特别是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干旱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物源等控制因素,青藏高原盐湖硼酸盐矿床的形成是内外条件耦合的结果。基于扎仓茶卡和大柴旦盐湖硼酸盐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的研究,确立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盐湖区盐湖硼酸盐矿床成矿模式为高山—深盆—浅水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一种焦香型饮料-开胃茶的设计和制配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利用山楂,麦芽,神曲等天然原料,参照传统中药“三仙汤”的原理,加工在一种焦香味浓郁,口感清新,具有开胃作用的新型饮品,在国内尚属首次上市。  相似文献   

7.
天天喝茶。无非是往壶里放进一小撮茶叶,冲上沸点的开水,三、四分钟后掀开壶盖,先以鼻闻其香,再倒瓷杯,观其色,品其味,这样,才算把茶的色、香、味全都欣赏到家了。 茶是“中国牌”的饮料。英文中的tea,俄语中的Llau,都是汉语中“茶”字的音译。在世界上,茶被称为“和平饮料”,因为茶性温和,它跟咖啡不同。种茶、制茶、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陆羽便著有《茶经》一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此后历代的茶书,有100多种之多! 武夷岩茶。以生长在武夷山景区的峰岩、峡谷、幽涧之  相似文献   

8.
西藏阿里扎仓茶卡-拉果错地区盐湖矿产地处班公错-怒江缝合带西段。南北两侧为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成矿区主要分布于西羌塘高原西部硫酸钠亚型、碳酸盐型盐湖硼、钾、锂、芒硝成矿带(Ⅳ-6)和扎仓茶卡-洞错硫酸钠亚型锂、硼、钾卤水-钠、钙、镁、硼酸盐矿集区内。该区属于藏北寒冷的干旱-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年蒸发量2 065~2 300 mm,为降水量的7~8倍,是盐湖形成的理想地区。该地区共计有大型盐湖矿产4处,以碳酸盐型和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矿为主。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并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盐湖演化、第四系空间结构变化等内容的分析,认为该区域在古湖盆、现代湖盆周边及湖水底部第四系内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盐湖之美     
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有"天空之境"的美称,其洁白的盐池仿若仙境让人神往,事实上不用踏出国门,在我国也有类似的盐湖存在,茶卡盐湖同样美得令人窒息。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位于青海省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它是一座天然结晶的盐湖,盐矿产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Chagusaba是日本静冈市的一种传统茶-草复合系统,是天然植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2013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本文研究了该系统的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并分析了影响天然物种数量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可将50个茶-草复合系统分为5种植被类型;天然植物种类多的茶-草复合系统,其土壤的p H值低,面积广,土地利用方式未曾发生变化;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发现土地用途变化对天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极为显著;相应的,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情况也是天然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1.
Anxi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of Tie Guanyin tea in China. "The cultural system of Tie Guanyin tea in Anxi" was selected as "Nation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in 2014. Tea gardens in this region are organic,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After sampling the soil in these three kinds of tea gardens, we compared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us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Our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ea plantations. 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oil in two organic, three ecological and one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depths of 0-10 cm and 10-20 cm in Anxi County. According to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t tests, soil nutrients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0-10 cm.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soils at 10-20 cm. In organic tea gardens, soil bulk density, porosity,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In ecological tea gardens, the indicators were appropriate and relatively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at a soil depth of 0-10 cm. F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nutrients were at a compact level and negatively affect tea growth.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tea gardens are superior to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gardens is the most suitable strategy for the growth of tea trees.  相似文献   

12.
Tea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for the economy in northeast India. It also supports the livelihoods of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ea growth is sensitive to climatic conditions making it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Identifying the tea yield response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in operational plantations, and identifying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ic variables that impact tea yield is critical to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industry and informing adaptation. Here, we developed a garden level panel dataset and estimated statistical models to identify the causal effect of monthly temperatur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rought intensity,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tea yield. We found decreasing tea yield returns to warmer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s, and when monthly temperatures were above 26.6 °C warming had a negative effect. We found that drought intensity did not affect tea yield and that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nd in particula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negatively affect tea yield. An increase in average temperatures as expected with global warming will reduce the productivity of tea plantations, all else held equal. Further,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sensitivity of tea plantations to warming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will have immediate pay-offs as well as provid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benefits.  相似文献   

13.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南信阳茶叶资源环境优势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国强  李培玉 《山地学报》2004,22(6):772-775
信阳茶叶是河南省南部大别-桐柏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资源之一。该区域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是河南的鱼米之乡。气候条件独特,利于优质茶叶生长。因此,虽然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信阳茶区茶叶面积小,茶叶总产量少,但产品质量上乘,深受茶叶消费者的喜爱,是全国名优绿茶重要产区。依据信阳茶区茶叶资源环境优势,提出进行名优绿色无公害茶产品的开发;组织茶叶产业化发展;加强信阳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研究推广工作和加强对外经济技术联系协作,为河南省信阳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皖南低丘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是1986年10月—1988年10月对皖南低丘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调查期间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9468个,分别隶属于6门13纲37类。其中线虫类、螨类和蚁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弹尾类、鞘翅类幼虫、双翅类幼虫、蜘蛛类为常见类群,两者共占全捕量的94.03%。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2万个/m~2,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为200—500个/m~2。30年树龄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最丰富,多样性、均匀性和密度-类群指数最高,其变化规律一般是30年茶园>20年茶园>15年茶园;7年树龄茶园群落土壤动物个体数虽少,但组成并不贫乏,且分布均匀,故多样性与密度-类群指数较高。土壤结构较好的黄红壤茶园各项指数大于土层薄、排水不良的黄棕壤茶园。群落各项指数秋季均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16.
周尚意  张晶 《地理科学》2015,35(11):1357-1363
以地方性理论为切入点,提出历史事件为地方性的来源。在洞庭碧螺春原产地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和金庭镇(原西山镇)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地方性在洞庭碧螺春生产销售方面的作用。运用级差地租理论和垄断市场理论说明了当地通过占据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地方性”而获得了级差地租和垄断利润。研究结论为:① 历史事件和传说具有空间不可移动性,可以成为形成级差地租的因素。② 历史传说赋予地理标识产品的质量无法通过理化手段测量,因此会出现原产地之外的茶叶假冒当地茶叶销售获利。派生的建议是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对地理标识产品的宣传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信阳茶区资源环境特点,通过分析茶叶资源利用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发展绿色茶产品角度,提出茶叶资源利用保护对策:要有计划地增加和保护茶叶品种资源,建立茶叶良种繁育体系;进行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茶园环境保护,进行生态型茶园建设及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茶叶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为信阳茶区绿色茶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茶技术的地理扩散与世界四大茶叶产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原产于中国,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数十种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等诸多功效,加之物美价廉,因而深得人们喜爱。在过去的1500年间,茶叶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断从中国向世界各地进行地理扩散。目前,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已有50多个,由于受茶叶生境条件的制约,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形成了东亚、南亚、东非和东南亚四大茶叶产区。本文从世界茶叶的起源和地理扩散入手,分析了世界茶叶生产的起源、扩散与地理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茶叶的生产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福建山地分布近海面至海拔2158米,立体气候特征极其明显。本文根据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将山地划分为:1.大叶种茶树最适宜、适宜、不适宜种植三个气候带;2.中、小叶种茶树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气候带。并依此提出科学开发福建山地茶叶生产的五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作者及国内相关研究数据,分析茶园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Al的库容、循环流量和速率,提出茶园生态系统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生态系统Al的惰性库、调节库和活动库之比为10 000∶200∶1;Al的内外循环量都很大,分别达51.89 kg.hm-2.a-1和33.48kg.hm-2.a-1;调节库和活动库Al的周转速率非常快,年更新率分别达0.34%和55.48%,体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没有的特别高的Al循环特征;茶园Al循环导致了土壤的加速酸化、无机态Al向有机结合态Al的转化和生态系统中有机结合态Al的不断积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