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胚胎移植技术对充分发掘和利用良种母畜的生产潜力,以加速良种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奶牛和肉牛等家畜的改良和发展工作中,这一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发应用之中。我国目前已有不少省市正在展开这一工作。我们基于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云南省的开发应用和奶牛胚胎性别鉴别与性别控制研究的需要,于1988年5月份开展了奶牛的胚胎移植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家畜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建系技术还不完善,很多大型家畜都未能建立ESCs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畜相关研究的开展。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的建立,为迅速、高效的获得家畜多潜能干细胞提供了新方法。家畜iPSCs的建立,将推动家畜发育生物学、异种器官移植、人类疾病模型建立、家畜品种改良等研究。综述了家畜iPSCs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家畜iPSC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了解卵泡发育动脉及其调控机理对于提高动物繁殖率和控制人类生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扫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家畜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简要综述了当前在家畜卵泡发育基本模式,参与卵泡发育调节的各种因子及卵泡发育的种属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胚胎移植是从供体雌畜收集胚胎并移给受体雌畜使之成为继续妊娠的代理母亲的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几乎已经用于每种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包括人类和灵长类。近十年来,胚胎移植程序日趋精密。包括在牛中完善使用非手术移植方法,长期胚胎培养和冷冻保存以及最近的显微操作和许多与遗传工程有关的技术。这是一门迅速发展并且大火缩短了发明和使用之间的时间隔的科学。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潜在用途继续增加。Walter Heape 1890年报告他得到一窝用胚胎移植方法出生的小兔。  相似文献   

5.
一种非手术性小鼠胚胎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非手术性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率,利用塑料移植导管模拟非手术胚胎移植过程,通过观察染料在子宫角的分布而评估胚胎移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将自然妊娠3.5 d的小鼠囊胚经子宫颈移植受体小鼠。结果表明:将CD-1小鼠囊胚移植假孕2.5 d小鼠单侧子宫角,平均70.9%的胚胎能够发育至成活新生仔鼠,建立了高效非手术性小鼠胚胎移植技术。该方法简便快捷、不易污染、费用低,无需专业的手术器械,且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原则,完全可以取代手术法胚胎移植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和其他大动物的胚胎移植提供了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6.
家畜胚胎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畜牧业即将进入一个可根据产品和环境需要制做和快速繁殖动物的令人兴奋的时代。这正是由于胚胎工程出现的结果。胚胎工程或叫胚胎技术(embryo technology),是以胚胎移植为基础,以转基因动物为中心的,通过人工操作胚胎,定向改变动物性状使之为人类造福的一系列生物技术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胚胎移植,体外生产胚胎,胚胎克隆,性别鉴定和转基因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与人工授精和选种等老技术相结合将会形成大规模生产、销售及移植遗传优秀家畜的景然有序的生产线。本文将综述胚胎工程主要技术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近期和长远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laparoscopy)作为内窥镜的一种。在70年代初已被应用于人类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腹腔镜具有使用简便等优越性,这项技术很快被应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野生动物。近年来,在实验条件下能对多种哺乳动物作精液采集、评定和冷冻保存。腹腔镜技术的建立,可作为雌性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非人灵长类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首次成功,就依靠了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试管家畜”以及生产“试管家畜”的主要技术过程:卵子的回收及卵子的成熟培养;精子的采集及体外获能处理;卵子和精子的体外受精;受精卵的体外发育;“试管胚”的移植等,并对这项生产技术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作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家免是一种小型实验动物,由于这种动物繁殖快、产仔多,取材容易,所以被选作胚胎移植试验动物。通过这一研究可为家畜胚胎移植寻找共同的规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979年我们进行家兔胚胎移植试验28例,怀胎9例,共获仔兔29只。同时,还进行了人工超数排卵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培生  杨秀琴  荣瑞章 《遗传》1980,2(5):42-43
哺乳动物胚胎移植技术是实验胚胎学、遗 传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 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卵的体外受精及对早期 胚胎进行显微手术等研究中,往往是通过观察 卵在体外培养中的卵裂情况来鉴定实验效果。 但是更理想的方法就是将有发育能力的胚胎移 入受体子宫或输卵管内,以观察胚胎能否继续 发育直至胎儿出生。为此,我们对小鼠早期胚 胎进行了外科、非外科手术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胚胎移植又叫受精卵移植和卵移术,也叫人工妊娠和借腹怀胎。 家畜胚胎移植的内容包括一整套技术程序,并不仅仅是采卵和植卵问题。首先要选择供体和受体。供体母畜必须是优良品种,遗传性能优良,身体健康、强壮;受体母畜要求价廉、健康,生殖器官无疾病,性周期正常。通过健康检查尤其是生殖器官检查,将供体和受体母畜确定下来。然后观察和记录供体、受体的性周期,为同步发情作准备,对供体还要进行激素处理,以导致其超数排卵达到提高繁殖力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自1972年小鼠胚胎冷冻首次取得成功以来,胚胎的冷冻技术已逐渐应用到很多种哺乳动物。现在包括牛、绵羊在内的多种家畜物种的胚胎冷冻保存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然而利用冷冻保存的胚胎生产出活的仔猪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并且仅仅是孵出囊胚的冷冻保存获得成功。这种局限性以及胚胎移植后很低的存活率严重阻碍了猪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鹏承  万海峰  李伟 《生命科学》2020,32(7):661-663
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和生理特征上的高度相似,它们在人类传染病、生殖、发育、代谢、神经和衰老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常见胚胎工程技术进行综述,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配子收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同时,还结合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胚胎工程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同步胚胎移植所要求的生理机制,在有些家畜中,特别是在绵羊,已经明确。交配过的动物,其激素状况和胚胎阶段的变异,已证明可以导致胚胎的死亡,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步所引起。也许在胚胎移植过程中,更加大了激素水平和胚胎阶段之间的偏差。在某一确定时间给予受体一些激素,并在开始这一处理后间隔一定时间,移植处于某一特殊发育阶段的胚胎,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研究骨骼肌发育调控机制对于肌肉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家畜肉质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骨骼肌发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大量肌肉分泌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此外,为了维持体内代谢稳态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机体协调多个组织器官形成了复杂而又精密的代谢调控网络,对于调控骨骼肌发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组织器官通讯的潜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肠道等组织器官通讯对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靶向调控骨骼肌发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键的步骤是人工诱发超排卵、采集孵细胞、体外受精与体外培养以及胚胎移植。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治疗不孕症,计划生育和优生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家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DW  Zhu HB  DU WH 《遗传》2011,33(5):459-468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家畜基因组,使其获得新的可遗传性状,为培育优良家畜品种提供了革命性途径。DNA显微注射法和体细胞克隆法是制备转基因家畜最常用的方法。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进行家畜抗病育种(抗病毒、抗菌和抗寄生虫),改良家畜的生产性状(胴体组成、奶品质、产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培育环保型家畜新品种。文章从动物转基因技术入手,阐明其在家畜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策略,并探讨家畜转基因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总结了国内外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结合心理和生理的描述,为临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章节,从动物生殖生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配子与胚胎生物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国内、外动物生殖领域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本书适合从事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兽医产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使用,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动物胚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胚胎移植技术最早是由英国的Walter Heape率先研究的,随后经过了胚胎学家几十年的努力才在上个世纪来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医学生殖,畜牧业,动物保种等领域。本文集中论述中国的胚胎移植技术发展以及它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 在中国商业性的动物胚胎移植正在蓬勃发展,其成功率已经和国外同行相差不大。通过胚胎移植工作者的努力,一些从事商业性胚胎移植的公司已经能够做到鲜胚移植后奶牛的妊娠率55%~70%,冷冻胚胎的妊娠率达到45%~60%。不仅如此,在各个省还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的冷冻胚胎中心,为本省的畜牧产业提供胚胎或者相关的服务。 在动物保种方面,胚胎技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胚胎技术将活的胚胎冷冻在液氮罐以实现永久保存。例如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陈大元先生提出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实现对大熊猫的物种保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和奶的需求会进一步提高。依靠常规的选育技术来改良牲畜是无法满足人民对于畜牧产品急切要求,要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实现畜牧业的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胚胎技术等新技术会为我国的畜牧业的产业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动物胚胎技术必将在中国有一个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