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卉 《环境导报》2003,(24):47-47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作为提供维持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之负载量是有限的,超过这一负载量的过多人口,必然造成资源的消耗,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础。 首先,人口增长的直接后果是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全世界每年要损失500~700顷的耕地,由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全球土地荒漠化也日益严重,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仍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71%,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反映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尽管人类目前仅探索了5%的海底,但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已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5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每年全球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损失已高达130亿美元。我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也是重要的海洋国家,加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对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土地的管理不当和环境受到压力,使全球许多干旱地区的土地正在退化。尽管国际上在努力防止沙漠化,但问题正在继续恶化,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与8.5亿最穷的人口正面临着沙漠化威胁。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每年有35亿公顷土地都受到了沙漠化的不良影响,其中,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完全变成沙漠,有2100万公顷变成半沙漠状态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农村中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村民由1977年的570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35亿人。全世界每年由于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0亿美元,而控制沙漠化每年却只需45亿美元。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引起的。当然,人类也有能力来控制沙漠的扩大和治理已经变成沙漠的土地,如改善农业技术、植树造林、种植牧草、改善土地管理、改良灌溉方法与排水方法等。现就沙漠化的原因、危害与防止沙漠化的对策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有关全球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的报告.报告指出,管理不当和环境压力正在使世界上的许多干旱地退化.尽管采取了国际行动阻止沙漠化的发展,但问题日益恶化;全球有1/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有35亿公顷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受影响的面积相当于北美和南美的土地面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一、大气污染。全球每年释放二氧化碳达220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的一半(约9亿)呼吸着不清洁、不健康的空气。二、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温度和雨量变化,干旱和洪水频繁发生,使世界产生1000多万环境难民。三、地球臭氧层减少。这使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加剧,患皮肤病和白内障的人不断增力口。四、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全年约有700万多公顷耕地变为不毛之地。五、水源短缺、污染严重。全世界每年有2.5万人由于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致病死亡,12亿人缺少安全食用水。六、海洋环境恶化。全球每天往海里倒的垃圾和污染物多达数万吨,使…  相似文献   

7.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9.
全球荒漠化情形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1/4。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遍及六大洲,约有13.5亿人口生活在荒漠化造成的贫穷落后的困境中。全球性的土壤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到本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可耕地。  相似文献   

10.
<正>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一个国家环境发展得再好也不能解决全球的环境危机。在事关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上,需要全人类携手迎战,更需要扶弱济困,帮助弱势国家迅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角落都盛开出鲜花,才能拥有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美丽春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是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南  相似文献   

11.
忠言 《环境》2003,(2):4-5
1960年,福斯特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敲响了全球环境安全的警钟。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滥垦滥伐加速热带雨林消失,使“地球之肺”受到损害;臭氧层出现空洞和海平面上升,使人类生存环境出现“天塌地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在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物种锐减使人类相依为命的“朋友”越来越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退化,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正在动摇,这种退化与动摇,正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正如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所指出的那样,有清晰的迹象表明,环境资源短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可能促成暴力冲突,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2.
张羽 《沿海环境》1999,(8):13-14
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规模可怕的沙尘风暴,被大风吹起的“沙墙”犹如洪峰般高达数十米,席卷了四个省.沙尘风暴波及之处,遮天蔽日,白昼变成黑夜,有85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这只是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个缩影.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地退化,形成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土壤发育的地表荒芜状态.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非常严重,首当其冲的是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里的戈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总共有15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土地面积的15.9%,其荒漠化土地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在60年代至70年代,平均每年新增荒漠化土地1560平方公里.据《人民日报》最新披露的数据,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7.6%,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三百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形成了在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与其俱生而来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晶 《世界环境》1999,(4):15-18,24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引起了全球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工业化革命以来陆续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全球环境问题不具有国家边界的限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近年来关于全球环境的讨论多集中在如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环境问题也具有很大程度的全球性。由于这些问题大都牵涉到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商业利益。因此…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山东环境》2001,(4):45-45,43
时至今日 ,环境问题已不再仅是关系人类生活质量 ,而且更成为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因此 ,保护环境其实已成为保护人类的同义语。这使得环境问题得到了全世界空前的深切关注 ,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焦点之一 ,也是我国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2 0世纪是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 ,人类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害…  相似文献   

16.
当人类为自身不断发展的征服自然的能力所陶醉之时,却不得不为自身的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所忧虑。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掠夺性开发,最终像澳洲土著人的飞镖一样,把负面的影响完全还于人类自身。不断加剧的环境、资源、能源、粮食和人口五大全球性危机,人类影响下加速的全球变化压力,生态危机正逐渐演化成人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知道全球每小时有1214.058万平方米森林消失在人类的视线中:如果你了解全球每年有1000个物种消亡,而在过去的500年间,物种消亡的速度是每年100个;如果你明白森林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栖居是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生存空间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就此,我刊访问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  相似文献   

19.
黄淼  方莉 《世界环境》2007,(4):72-74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诉诸国际合作与良政治理。而发展援助在全球环境治Noon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发展援助视角分析全球环境问题治理,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制度安排理论与实践;二是区域成员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与政府间合作的援助框架;三是国家间进行的、针对环境问题所开展的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20.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张坤民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但是在各级环境行政、监测、科技岗位从事环保工作的只有8万人,加上各部门、各行业、各厂矿企业从事环保的也不超过30万人。中国的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要靠公众的积极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