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旁路系统提升热电机组风电消纳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三北地区冬季供热期弃风现象严重的问题,提出利用高低压旁路供热解耦传统热电机组的电热强耦合关系,并基于旁路系统供热的热电机组电热特性,建立风电消纳能力数学模型,根据电网调峰需求,给出热电机组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高低压旁路系统参与供热可大幅提升热电机组的风电消纳能力和供热能力。为了保证高低压旁路供热安全,要注意高低压旁路蒸汽流量的匹配关系。采用"传统抽汽+高低压旁路"切换方式供热,风电消纳能力最强。以某330 MW热电机组为例,采用高低压旁路供热可进一步提升供热能力90.56%;在满足额定供热量的前提下,采用"传统抽汽+高低压旁路"切换方式供热可进一步提升热电机组风电消纳能力324.46%。  相似文献   

2.
<正> 用热设备是供热系统的终端,该部分的热能损失占供热系统总耗能的24.3%。用热设备在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制糖、制药、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和机器制造等行业广泛利用。一、用热设备的分类用热设备的形式很多,按其工艺性能可分成下面几类:干燥、蒸发、蒸煮、蒸馏和加热(伴热、保温)等。当然蒸汽还可以用作动力(如蒸汽透平)和原料(水煤气),但它们不属于蒸汽热利用的范畴。故这里不能把它们包括在热设备之内。  相似文献   

3.
浙江供热现状及蒸汽供热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火电机组供热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热市场潜力巨大且多以稳定的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但电厂与热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国家现行的供热相关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浙江工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故通过对机组在不同抽汽参数和输送管径下供热距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蒸汽供热距离随供汽参数、流量、管径及保温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且在满足热用户用汽参数的前提下,合理解决了蒸汽长距离供热的一系列问题,为电厂采用蒸汽长距离供热方式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五、蒸汽管网的优化设计城市供热系统的热负荷除了采暖热负荷之外,还有一大部分热负荷是生产工艺用热,这部分热负荷一般都供应蒸汽。生产工艺用热负荷的一个特点是昼夜和季节性变化大;另一个特点是管网流速决定送汽参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厂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城市供热系统蒸汽管网有必要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蒸汽蓄热器是变压式蓄热器中的一种,它以水为热介质来蓄积热能,并在以后需要时释放出热能。在某些供热系统中,热能的需用量和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时间性的盈和缺。为了节能,可在系统中装用具有调节作用的蒸汽蓄热器以平衡热能的需用量和供应量。蒸汽蓄热器的主要应用场合有下列四种:1)热负荷波动大而频繁的供热系统;2)瞬时热能耗量极大的供热系统;3)热源间断地供热或供热量波动大的供热系统;4)需要蓄存热能供随时需用的场合。上述第一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部分工业企业中由于工艺用热的特点,热负荷有剧烈而又频繁的变化,如无蓄热装…  相似文献   

6.
节流减压式供热造成热能的无效贬值和浪费.蒸汽喷射泵技术能有效利用高品位蒸汽的热(火用),进行供热蒸汽的压力匹配,回收废蒸汽,使蒸汽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起到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凝结水回收的经济意义 蒸汽供热系统中凝结水回收是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蒸汽作为一种载热体,从锅炉里产生出来,经热网输送至用热设备。从系统节能的观点看,锅炉、输送、用热设备、凝结水回收中哪部分热损失较大呢?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  相似文献   

8.
<正> 疏水阀是工业供热系统中工艺设备和蒸汽管网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附件。我们知道,通入蒸发器、烘干设备、热交换器等热工设备和蒸汽管网中的蒸汽,经过充分的热交换或热损耗后,蒸汽温度降低,大量的蒸汽冷凝成水。这些冷凝水如果不及时排除就会阻碍新鲜蒸汽的输入,有时还能造成水阻,使蒸汽设备的热效率降低,热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不但阻止了  相似文献   

9.
对再热蒸汽系统进行抽汽供热改造,已成为电厂增加或提高机组供热能力的主要供热改造方式之一。本文以300 MW纯凝发电机组为例,论述了再热蒸汽系统供热改造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和注意事项,为电厂机组同类型供热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家颁发的“供热系统节能工作暂行规定”,对企业的疏水阀应用管理以及凝结水的回收节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供热系统中疏水阀的选用和布置,以及凝结水回收系统的论证和设计,必须确定用热设备的蒸汽需要量,掌握凝结水排放的特点和数据。本文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经编译整理而成,介绍用热设备蒸汽需要量的确定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用热设备的蒸汽耗量(或凝结水量)的估算,其中还提及各种应用场合下疏水阀排水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在节能工作中,供热系统节能所占的比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供热系统的煤耗约占全国总煤耗的三分之一,但热能利用率却很低,仅29.7%。国家要求从1984年起,用七年的时间,力争把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提高9.1%,即从1984年的29.7%提高到38.8%据估计全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800万吨其中仅回收一项(包括阻止蒸汽泄漏和合理回收凝结水二部分)就有1100万吨标煤的节约潜力,占总节煤潜力的30%左右。凝结水回收是蒸汽供热系统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搞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蒸汽作为一种载热体,从锅炉里产生出来,经管网输送至用热设备,把约80%的热量释放出来,气态的蒸汽变成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心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为实例,研究用热泵供热代替蒸汽节流减压,回收蒸汽在减压过程中的损失,用专门研制的热力单元进行模块化组合,用热泵供热系统替代常规的传统热力系统,建立优化的用热网络,回收低品位的余热资源,达到节能降低,保护环境,实现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引进的聚酯纤维纺丝装置为实例,研究用热泵供热代替蒸汽节流减压,回收蒸汽在减压过程中的火用损失,用专门研制的热力单元进行模块优化组合,建立由热泵、高效闪蒸、调压、疏水等组成的热泵供热系统替代常规的传统的热力系统,建立优化的用热网络,将低品位的蒸汽增压后再供给工艺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抽汽减压环节普遍存在的火用损大、整体经济性较差问题,提出基于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回收供热蒸汽余压,接带厂用电系统,实现供热蒸汽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案,并以一超超临界1000 MW和亚临界300 MW燃煤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BSILON热力建模软件分析了工业供汽和居民采暖余压梯级利用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电冷三联产系统中溴冷机排出的大量废热,提出了2种回收制冷废热的方案,并对其一次能耗综合热利用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能源利用率均得到了有效提高,在供冷/供热蒸汽量比较小时,系统相对简单的方案1优于方案2;当供冷/供热蒸汽量比增大时,方案1的一次能耗综合热利用率和综合效率变化极小,而采用热泵的方案2的一次能耗综合热利用率和综合效率均先提高后降低,且在供冷/供热蒸汽量比为3.3 k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蒸汽供热系统包括四个部分:锅炉、输汽管网、用汽设备和凝结水管网。蒸汽供热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取决于这四部分的运行效果,哪一部分的热损失较大呢?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企业锅炉热效率低,出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用汽需求;而有的企业因用汽设备疏水阀损坏,造成蒸汽直排,用汽设备热交换效率低,亦不能满足工艺加热要求,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应  相似文献   

17.
沈金山 《能源工程》1995,(1):6-7,13
采用集中供热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措施,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城市供热系统选用蒸汽系统还是热水系统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商讨。 一、几种形式的集中供热系统 1、水蒸汽集中供热系统 由热电站(或热力站)向外供应蒸汽,经蒸汽管网把用户所需品质的蒸汽直接供给供热区用户使用。除特殊用户需要高压、中压参数的蒸汽,须单独设置高、中压管路外,一般蒸汽供热系统都选用压力低于1.5MPa的低压管路系统,在满足用户用热需要的同时,可减少系统投资,增加发电效益。由于蒸汽沿管路流动有较大的压力损失,故供热半径一般不能太大,在5km以内。 2、热水集中供热系统 按照温度范围,热水集中供热系统一般可分为:高温热水系统,水温高于150℃;中温热水系统,水温在110~150℃;低温热水  相似文献   

18.
毕慧杰 《节能》1990,(9):31-33
本文以一个每小时烘烤21台载重量2t 的轻型货车贷厢油漆的烘干室"电改煤"供热的经济效益分析为例,阐述了在烘干炉窑上推行以煤代油、以煤代电是可行的。特别是对电力供应紧张,因缺电而影响生产发展的地区、单位,将电热烘干改为燃煤供热烘干,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帅  郑立军  俞聪  王曦  孙立本 《节能技术》2021,39(1):40-43,53
典型的热电机组抽汽供热一直难以摆脱"以热定电"的处境,为了缓解热电矛盾,本文以某电厂330MW机组供热改造为例,分析了切除低压缸进汽供热技术的技术要素,以文献中的实验数据为依据提出了低压缸的冷却蒸汽控制参数.制定了更换连通管蝶阀、加装冷却蒸汽旁路系统及末级温度测点等技术措施,对改造后的供热与调峰能力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 表明:切低压缸供热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机组运行灵活性,对同类型机组供热改造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解耦,提出了一种集成蒸汽喷射器的热电解耦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全工况计算模型.以某350 MW热电联产机组为案例机组,集成蒸汽喷射器的热电解耦系统作为喷射器供热机组,对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节煤率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当供热量为700 GJ/h时,热电联产机组和喷射器供热机组最低电负荷率分别为50%和34%,喷射器供热机组电负荷调节范围更大;与热电联产机组相比,喷射器供热机组在一定情况下经济性更高;喷射器供热机组在高引射率、低电负荷率和低热负荷率下运行较为节能;供热量为200 GJ/h时,电负荷率低于85%才能保证喷射器供热机组相比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更好;电负荷率为80%时,热负荷率低于0.91才能保证喷射器供热机组相比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