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超高设计的简化方法--对其优点和缺点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曲线设计中,超高起着补充横向摩擦力以提供足够的横向力的作用。尽管超高是道路几何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但经验表明,它对于确定曲线上的行车速度并不起重要作用,与此相比。平曲线半径却一向与第85位观测车速V85(即在所有观测车辆中,85%的车辆以该速度行驶)相关。尽管如此。大部分以设计车速概念为基础的传统几何设计准则中都暗示.在规定的范围内。任何曲线半径和超高的组合都是可以接受的。使用大容许半径和低设计车速会导致过高的实际行车速度.这对于道路安全不利。一些设计标准中引入V85作为设计参数,对于检查设计车速的适宜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对简化曲线半径与超高的关系提出了建议,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替代方法。文中站在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论述了这种简化方法的优点。同时讨论了其理论上和实践上可能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谢经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23-224,232,330,331
该文论述了通过理论研究与室内动三轴试验,揭示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软弱黄土路基残余变形规律,建立了路基残余变形的计算理论与预估方法。该预估方法在实体工程中得到了验证,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永平  张逸  鲁雯卓 《上海公路》2023,(3):14-22+45+216-217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中常用的线形同向竖曲线线形质量,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将线形参数、平整度纳入“人-车-路”动力学模型。以半径2 000 m、5 000 m同向凹曲线为算例,采用Newmark-β法编制程序计算,从运动、力学角度,分析表明线形变化是引起车线共振的形成原因,并采用加速度峰值等振动指标和汽车振动感知标准,总结了车线共振特征结构,确定了线形内的共振区和稳定区范围。对竖曲线形态、行驶方向以及同向竖曲线半径和间距等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找出同向竖曲线产生较强车线共振的二种线形工况:不对称竖曲线各半径的曲线小度小于3 s行程时,将形成耦合共振区;同向竖曲线间直坡长度小于3 s行程时,也产生耦合共振区。总结计算分析成果,确定同向竖曲线车线共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竖曲线半径、半径差以及短的曲线长度和曲线间直坡长度,这也是影响行车服务性能的主要因素。从降低车线共振角度,采用七次抛物线作为缓和竖曲线,同向竖曲线增设缓和竖曲线降振效果显著,加速度振动峰值、均方根下降到原来的3.5%以内,远小于振动感知阈值。考查纵断面线形与平整度耦合振动工况,增设缓和竖曲线,对比直坡状态下的人体加速度均方根接近1,...  相似文献   

4.
公路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测算模型"中的加速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找出平直路段测算模型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速度微分方程推导、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计算、加速曲线绘制等方法对运行速度平直路段的加速方式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动态加速度"的概念,优化得到能科学表征出平直路段运行速度变化的即时加速度计算方法(动态加速法)。结果表明:动态加速法将即时加速度与即时速度和期望速度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模拟出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经与车辆加速曲线图表对比,动态加速法优化和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加速度获取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文旨在依托汉堡车辙试验建立起高精度的车辙预估模型。对6种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与轮载压力下的汉堡车辙试验,以及标准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借助ABAQUS软件计算汉堡车辙试件的最大剪应力;以6种沥青混合料的汉堡车辙深度、试验温度、最大剪应力、抗剪强度和加载次数作为基础参数,通过多元拟合分析,建立起基准速度为66km/h的简化车辙预估模型;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理论推导行车速度与路面车辙的关系,将简化的车辙预估模型经速度修正后得到最终的车辙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70℃的车辙深度约为50℃的4.5倍;轮载压力是影响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另一敏感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0.7 MPa的车辙深度约为0.5 MPa的1.7倍;混合料永久变形与加载次数呈非线性关系;所建立的车辙预估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对方程均有显著意义,实测值与预估值具有很高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是可接受的,且可预估任意行车速度下的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了轮毂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根据材料的P—S-N曲线预估了轮毂的疲劳寿命。在此基础上对轮毂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得轮毂的最大应力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道路平面线形的加速度干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速度干扰作为对车辆速度摆动的描述,可以作为乘车舒适性的定量评价指标,加速度干扰主要受驾驶人、道路和交通状况3个因素的影响。结合道路平面线形的特点,分别建立了车辆行驶在道路直线段、缓和曲线段以及圆曲线段的加速度干扰模型。并将模型进一步离散化处理,使之便于实际计算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对行驶在各种道路平面线形上的车辆的加速度干扰进行了分析求解。  相似文献   

8.
利用加速加载试验及室内车辙试验建立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室内车辙试验考虑了3种不同温度、3种不同轮载及3种不同试件厚度共27种工况,每种工况加载1h得到室内车辙曲线;加速加载试验采用了3种路面结构,利用传感器实测路面温度,每种路面结构采用实际轮胎加载50万次得到加速加载车辙曲线。车辙预估模型采用指数形式,模型自变量包括抗剪强度、剪应力、加载次数、路面温度及行车速度。其中抗剪强度采用单轴贯入试验测定,剪应力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计算中采用的模型参数均为实测参数。以试验数据及力学计算数据为基础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系数,得到沥青路面的多参数车辙预估模型。通过验证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同时该模型适应度广、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半径曲线箱梁结构底板受力特性,以底板纵向微段为分析对象,结合其传力机理,对该类结构底板横向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径向力学平衡,将底板轴向力转变为径向等效荷载,并参照单室箱梁下翼缘正应力分布形式,推导出箱梁底板横向应力计算公式。以中马友谊大桥19号V型墩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了底板横向正应力,结果显示:箱梁底板横向正应力大小与曲率半径、底板刚度、腹板刚度有关;曲线外形引起纵横向应力耦合,受力复杂,该类结构底板横向正应力较大;本文方法相对有限元求解横向应力偏大,但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进行分析,提出限速的必要性。对85%位车速与圆曲线的曲率变化率CCR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8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并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对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限速值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