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观察两组疗效,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记录中位生存时间及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FP水平分别为(399.13±430.214)、(235.31±308.047)U/L,对照组分别为(491.90±439.203)、(609.81±420.135)U/L,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观察组、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50%,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8%、0,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0,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0、0,两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比较,P均<0.05。结论与单行TACE比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较好,且术后患者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接受TACE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12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成单纯TACE和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肝癌病灶进展和生存期。结果单纯TACE组(66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38和52例,联合抗病毒组(54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14和22例。对两组术后ALT和AST的异常数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单纯TACE组有完整资料的39例肿瘤进展时间(TTP)为22.487±3.899周;联合抗病毒组29例TTP为22.483±3.965周。两组行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0.05);单纯TACE组(41例)平均存活时间12.19±1.09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34例,生存率82.9%;术后12个月生存的21例,51.2%;TACE联合抗病毒组(29例)平均存活时间15.06±1.62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26例,生存率89.7%,术后12个月生存的23例,生存率79.3%。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TACE后肝癌患者的肝衰竭进程,可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分别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AF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采用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环节率(ORR),随访生存率和复发率、治疗前后KPS评分、肝功能水平、AF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ORR、DCR、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微创疗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但射频消融术+TACE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6,(1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对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变化及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DBil、GGT及CHE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随访12个月、24个月时生存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5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同步TACE治疗;对照组先行TACE治疗,1~2 w后再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治疗前后肿瘤体积、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阳性患者中治疗前AF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体积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同步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与先行TACE治疗相比疗效更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行TACE;观察组:采取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时近期疗效,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术后不良反应;并以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39%(P0.01),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生存期与BCLC分期、术前AFP水平及肿瘤大小与病灶数有相关性(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BCLC分期及肿瘤大小、病灶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应用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且BCLC分期及肿瘤大小、病灶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脏》2020,(1)
目的研究载药微球用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加载吡柔比星的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对照组予以碘化油联合相同药物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ALT、AST、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T细胞比值),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ALT、AST、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腔积液、肝脓肿发生率分别为96.67%、66.67%、70.00%、90.00%、61.67%、3.33%、1.67%,对照组分别为98.33%、63.33%、76.67%、91.67%、58.33%、0、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80.003%,对照组生存率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可行,对肝功能影响较小,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使用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2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时使用碘油栓塞化疗的患者,每例行栓塞术4次以上,于首次术后1、3、6、12和24 m随访生存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增强CT等变化,比较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观察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在首次术后3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缓解率为(57.44%),明显高于TACE组[(45.23%),P0.05],6个月时微球联合组AFP为(296.7±96.3)ng/ml,明显低于TACE组[(346.9±118.3)ng/ml,P0.05],12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直径为(3.36±1.37)cm,明显低于TACE组[(4.98±1.87)cm,P0.05],24个月时微球联合组生存率为(15.0%),明显高于TACE组[(2.3%),P0.05]。结论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患者病灶缩小程度、AFP下降水平、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碘油栓塞化疗组,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栓塞化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老年肝癌TNM分期ⅢA和ⅢB期的PLC病人152例,根据病人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81例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71例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病人均于治疗后3、6、9个月门诊CT复查。病人均随访至2019年5月或死亡,比较2组病人生存期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TACE术后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1.97%、5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ORR分别为59.15%、39.44%,均高于对照组的48.15%、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9个月,对照组为12.65个月,2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06)。观察组病理性血压升高、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0.56%、49.30%、33.80%、25.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骨髓抑制、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LC可提高疗效,延长病人生存期,虽然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但病人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二甲双胍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维生素B_(12)及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P300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较大,因此对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重视对上述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舒张性心衰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MWT)、脑钠肽前体氨末端(NT-pro BNP)、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E/A)、舒张早期E峰减速时间(D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并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MWT、NT-pro BNP等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6MWT、NT-pro BNP等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合并舒张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同时也可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由于二甲双胍存在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证实。方法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服药后对患者乳酸浓度及APACHEII评分及1年的生存率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70例患者治疗1年后乳酸浓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有下降,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1年生存率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在慢阻肺患者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乳酸的升高,并且能降低APACHEII评分,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8月—2019年2月期间全科门诊诊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独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叶酸水平、治疗前后维生素B_(12)水平、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叶酸水平分别为(6.44±1.26)、(6.52±1.41)、(6.56±1.54)nmol/L,均要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为(406.44±99.26)、(405.53±103.40)、(406.56±95.52)pg/mL,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对照组数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发展。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分别为(20.81±1.31)、(20.44±1.26)、(19.67±1.53)mmol/L,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淼  郭毅飞  时立新 《山东医药》2012,52(29):47-4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对初诊糖代谢异常伴腹型肥胖患者血脂及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糖代谢异常伴腹型肥胖患者3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0例(1 500 mg/d)、吡格列酮组16例(30 mg/d).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在治疗剂量下,二甲双胍主要降低LDL-C水平,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G、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凝固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另48例患者给予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TACE组CR为33.3%,联合组为75.0%(P〈0.05);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患者AF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TACE治疗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为100%,TACE治疗患者为91%,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分别为83%和47%(P〈0.05)。结论微波凝固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观察二组在观察一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_(12),最后对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上升(P0.05);观察一组患者叶酸水平无显著变化,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维持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20,(9)
目的探讨氩氦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14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7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氩氦刀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采取LogRank检验,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联合TACE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血糖正常组(对照A组) 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二甲双胍干预组(对照B组) 40例,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干预组(观察组) 40例,3组均给予冠心病正规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28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B组明显(P 0. 05)。治疗前,对照B组及观察组LVEF、E/A比值低于对照A组,LVEDD水平高于对照A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LVEF、E/A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 0. 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B组(P 0. 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且降糖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炎性指标及血液高凝状态,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IRI、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指数(BMI)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T2DM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IR)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BMI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As_2O_3)联合脱氧氟脲苷(FuDR)、卡铂(CAP)、吡柔比星(THP)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58例行As_2O_3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获益率分别为48.3%、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疼痛、发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s_2O_3联合FuDR、CAP、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单纯使用TACE治疗,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