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前一般均采用电荷放大器作为微机械陀螺前置接口电路,实现电容变化信号C/V转换提取。文章设计了一种能够抑制低频噪声的微机械陀螺前置C/V转换电路,分析了低噪声前置C/V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用Saber软件对传统电荷放大器和低噪声前置C/V转换电路从时域及频域方面进行了仿真对比,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前置C/V转换电路能更好地抑制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2.
目前,MCS51系列、ATMEL89系列、68HC05系列等单片机应用很广,但他们均没有I2C总线接口,限制了在这些系统中使用具有I2C总线接口器件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I2C总线的A/D转换的接口电路设计与编程,在Proteus仿真环境下建立单片机系统电路模型,实现了基于I2C总线的A/D转换测试过程的虚拟仿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1C电磁阀的结构原理与作用.通过对21C电磁阀建立电路、磁路和力学的数学模型,运用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和研究了电磁阀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海上采油平台仪表气干燥塔控制器,采用STC89C51RC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其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设备驱动电路、指示电路、操控电路。编程工具为C语言,编程思维采用了模块化思维,在Proteus下仿真控制器控制干燥塔进气阀和再生阀,实现干燥塔干燥、充压和再生,实时显示干燥塔运行状态和各状态运行时间。用户根据现场环境、设备运行状况及用气需求调整系统参数,减少再生运行时间,降低再生气消耗,实现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电路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例具体介绍了Proteus在单片机仿真开发中的实践应用。使用Proteus软件的单片机仿真功能,对单片机输出占空比可调节的脉冲信号电路进行虚拟设计。应用Proteus元件库及创建环境模拟搭建仿真硬件电路模型,结合μVision2的软件编译环境,实现程序代码的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电子领域中,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整流电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通过Simulink环境建立电容型三相不可控桥式整流电路的模型,然后改变电解电容和负载电阻的大小来分析三相整流电路输入功率因数的变化;通过增大电容值,使得谐波增加,输入功率因数变小;最后通过电路实验验证该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S3C6410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仪。给出了一种高精度测距的方法,通过将回波信号数字化处理来求取接收波形的起始位置。设计了信号发射电路、接收信号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及ARM系统的检测电路。利用MATLAB仿真,并用C语言实际编程,基于Win CE6.0操作系统设计了模数转换等底层驱动和应用软件系统。实验表明测距仪一致性较好,不一致性约为0.19 mm。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实例介绍了Proteus在单片机仿真开发中的实践应用。数控直流稳压电源采用高可靠性的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系统由具有8位分辨率的双通道A/D转换芯片ADC0808、电流输出型8位D/A转换器DAC0832、电流放大模块电路、显示模块电路组成。通过Proteus软件成功实现了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仿真过程,经仿真表明,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可极大地简化单片机程序在目标硬件上的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楼自动擦玻璃装置智能控制电路的主控模块、驱动模块、运动模块和限位模块。主控模块为单片机最小系统,最小系统中的单片机采用STC89C52单片机;驱动模块采用具有H桥式电路和放大功率的集成驱动电路L298N;运动模块是通过电动机的运动控制由程序和驱动电路实现,电动机的调速由单片机提供的PWM调速信号;限位模块是通过触碰限位开关,确定装置的位置并输入信号。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和仿真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运动准确、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交流调压原理和开关型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的基础上,系统采用STCl2C5608AD单片机产生PWM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对IGBT开关管进行控制。最后给出了仿真及实验波形,结果表明,斩波控制交流调压器具有易滤波,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设计基于80C51的PID—模糊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80C51单片机、温度检测变送、ADC0809模数转换器、输出控制、温度显示和键盘控制电路。控制算法应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算法相结合的PID—模糊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系统温度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基于STC12C5A单片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的测量控制单元的抗干扰性、测量稳定性等问题,将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技术应用到系统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干扰源和耦合通道,结合电源设计、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以及印刷电路板布局设计方法,分析了电磁干扰源、耦合通道和控制测量系统之间的关系。在电动车生产厂家的电磁环境中使用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进行了抗干扰性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电磁兼容性设计后,生产环境对系统的干扰下降到1%以内,测量系统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以AD590为测温元件、AT89C51为核心、液晶显示器为显示器件的温度测量系统。该测温系统测温准确,显示直观,电路设计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应用Proteus单片机仿真软件结合Kile代码编译软件实现的温度显示报警电路模型设计。该设计以80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铂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检测被测环境温度,输出电信号经过调理放大及AD转换,进入单片机,实现最终数码显示及指示灯超限报警。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控系统中的变送器模块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传感器选型、电压电流转换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给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运转状态的分析提供参考信息,设计了滑油温度记录仪。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温度采集、数据储存和数据显示3个模块,其功能分别由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I^2C总线器件AT24C04A和液晶显示器AMPIRE128×64完成。为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并提高开发效率,对系统软硬件的设计进行了Proteus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正确,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7.
搭建了扭曲管闭式冷却塔的换热实验平台,在空冷模式下通过测试在不同风机频率以及风机频率固定时不同的管内流体进口温度、空气干球温度情况下闭塔的传热性能、流动阻力和能耗,得到了风机频率、管程体积流量以及管程进口温度、环境温度对综合传热性能和空冷传热量的影响,进而得出优化闭塔空冷换热的方式,并推导出在不同的季节温度下最合理的运行方式。同时本试验拟合了风机频率和风机功率等与迎面风速的试验关联式以及空冷管外空气的传热系数试验关联式,对扭曲管式闭式冷却塔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ZDJ1PB-2型近红外光谱仪的设计原理及应用,然后详细描述了其辅助设备——样品加热控制器的设计原理。该加热器的核心部件是C8051F206型单片机、外围电路及控制算法。还用到了PT100型温度传感器,由AD9243进行A/D转换,单片机读取后经控制算法,使加热器能保持很好的恒温效果,响应速度快,超调小,稳态误差小,满足设计的初始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玉芹 《仪表技术》2001,(3):39-40,48
介绍利用80C31单片机组成的离心泵动态参数测试仪的设计方案及关键硬件电路,重点介绍了提高温差和转速测试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cooling circuit should be properly designed for maximum part quality and shortest cycle time. The best way to insure the part quality in terms of cooling circuit is to design an optimum cooling circuit in the part design step. It is desirable to keep the optimum cooling circuit as intact as possible even in the mold design step. In this work, we proposed a new way to install cooling channels and baffle tubes in a mold for large automotive parts such as bumpers and instrument panels.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gradient method, a surrogate model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oling circuit for minimizing the temperature deviation over the part. As the surrogate model a response surface of quadratic form was applied. To supply the sampling points to the regression, the face-centered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FCCD) and the Box-Behnken design (BBD) were tried, and FCCD produced a slight better resul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y the optimized cooling circuit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whole optimization process was done in a proper amount of running time, which means the optimizer can be utilized as a design tool in the part design step for th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ooling circuit. The optimized result showed sufficiently low temperature deviation over the p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