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碱液(NaOH)吸收法对赣南红壤地区马尾松和草地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 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尾松和草地土壤呼吸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观测期间,土壤呼吸速率5月最高,1月最低,且土壤呼吸总体速率草地大于马尾松林地,但1月和2月马尾松林地大于草地;马尾松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与草地则具有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且都与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短暂或临时性的降雨对土壤呼吸具有速率显著争强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对温度的敏感性(即Q10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马尾松林地的Q10值小于草地的Q10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厦门市木麻黄属的三种木麻黄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检测了6个酶系统12个酶位点.三种木麻黄种内都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83.3%、83.3%和75.0%;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6、0.429和0.399;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23、0.420和0.482.在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中,均存在杂合子过量的情况,而细枝木麻黄符合Hardy-Weiberg平衡.三种木麻黄种间的遗传一致度很高(0.9605-0.9654),体现出其亲缘关系很近.相似的生境和相同的染色体数目使其种间的分化很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不同植被的土壤、对土样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抑制剂的有无对稀有放线菌进行分离、筛选出57株稀有放线菌,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它们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不同植被土壤分离的稀有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草句土>风沙土;土样不同的预处理后稀有放线菌的检出中,自然风干>化学处理>烘干处理:土壤共有8个菌株对指示菌有拮抗作用,其中3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对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影响具有明显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而演替,土壤微生物总量在不同植被下均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土壤微生物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间差异较大,不同pH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土壤溶液的浓度、含氧量和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温度的变化可以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施肥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一致,矿区不同区位段侵蚀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2年MODIS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1000m,时间分辨率为1个月的NDVI数据集对黑龙江省生长季里整体植被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年际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降水及气温等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气候因子与不同类型植被多年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生长季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差异较大,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类型不同,林地植被NDVI较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2)黑龙江省13年间NDVI变化趋势为:全省总体平均NDVI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耕地、草地植被NDVI 2000~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林地总体无明显变化,林地内部及周边地区林地转耕地草地的区域NDVI下降明显.(3)从像元尺度看,降水和温度对植被NDVI在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研究区大部分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降水相关性强于气温.  相似文献   

6.
海南农垦部分胶园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垦区11个农场胶园养分为例,比较2006年与2003年垦区胶园养分变化:近3年垦区胶园土壤和胶树养分整体减少,叶片养分元素少于或处于最低标准,其中N、K、Mg的质量分数减少最快,分别为0.038%、0.141%、0.055%;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也低于最低养分标准,分别为1.307%、0.058%、39.291 mg/kg;养分减少主要是低频刺激加速养分流失.胶园供肥能力不足且肥料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土壤全N等的减少也加速养分流失.各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海地区主要代表城市绿地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取样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地区绿地土壤质地以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壤质粘土为主,土壤硬度大致在10.42(±3.82) ̄22.57(±9.37)kg·cm-2,基本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其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均低于当地农业土壤相应含量,并且其有效养分含量不均,土壤pH值7.26(±1.51) ̄8.61(±1.66),向碱性的方向演变.另外,其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间总体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选取5种半红树植物,比较研究了在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或特大高潮滩)中叶片的K、Na、Ca、Mg和Cl等元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处于低潮间带的半红树叶中K、Na、Ca、Mg和Cl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特大高潮滩(陆生)的半红树叶中各元素含量,其中,阔苞菊叶中Na、Cl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半红树,而K元素含量却显著低于其他半红树.无论处于高位还是低位半红树叶对土壤中5种元素富集率均小于1,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a〉Mg〉K〉Na〉Cl.2)处于高位的黄槿、阔苞菊、莲叶桐植物叶片的表观量子产率(AQY)、光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均要高于低位,而非光化学淬灭(NPQ)却低于低位.其中阔苞菊高位与低位AQY和Pmax差异显著(P〈0.05).3)处于不同生境中半红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特征为:杨叶肖槿、黄槿和莲叶桐均具有整齐而规则的栅栏组织.大多数半红树植物叶的贮水组织不发达.阔苞菊为等面叶,黄槿具有下皮层,许树上下表皮均有盐腺.半红树植物不具有或少许具有真红树植物独特的结构,没有趋同适应,显示了结构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总之,处于高位阔苞菊对环境适应性均要高于其它4个树种高位.处于低位的许树耐盐性均要高于其他4个树种,莲叶桐较适合与高潮间带、低盐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乌伊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40个采样点采集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保护区土壤中的Cu、Zn、Pb、Cd、Cr、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以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评价法、潜在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评价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保持在自然背景水平,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和黑龙江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Cr>Cu>As>Zn>Cd>Pb.变异程度均处于中度变异,该地区环境受外界影响处于正常范围.从单因子污染、综合污染、累积污染、潜在危害4个方面评价乌伊岭重金属状况,结果均为无污染.该区域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药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农3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多福克及中药种衣剂对大豆发芽和苗期各部分生长情况及对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种衣剂处理的大豆标志苗期生长状况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特别是中药种衣剂配方在株高、基部茎粗、干物质的积累及对养分的吸收等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图和地形图等,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中,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景观是该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不均衡;各景观组分面积与周长的分布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植被景观斑块总体特征分析表明,农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与暖性针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2.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境内有低山丘陵、台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属中温带湿润及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盐渍土及风沙土。境内生态条件经向分异规律明显。植被区划原则首先是综合性原则,但也要遵循等级性原则及主导性原则。据此将绥化地区植被划分四个植被地区:I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植被地区;Ⅱ温带偏湿半湿润森林灌丛草甸植被地区;Ⅲ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地区;Ⅳ温带偏干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地区。在四个植被地区内划分七个植被地带,每个植被地带详细论述了范围、面积、生态条件、植物种属组成、区系特征、植被类型、改良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选择闽南安溪云中山山区由天然林转换的竹林及其前身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天然林和竹林林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迅速下降;与丝栗栲林下土壤相比,竹林林下土壤表层(0-20 cm)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高0.18g·cm-3、低12.08%和低11.80 g· kg-1,这可能是森林转换的结果,但竹林林下土壤6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40-60 cm土层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丝栗栲林下相应土层,与表层的对比结果相反,天然林转换成竹林后,有机碳含量和全N降低了45.23%和10.0%.  相似文献   

14.
选择1991-1993年自然飞子成林的桐棉松林进行人工抚育试验。试验设试验林和对照林。试验林面积62.hm2,对照林面积56.hm2,对照林的起源、林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立地条件与试验林基本一致。试验林于1994-1995年进行人工补植,于幼林期每年割草、砍灌、施肥2次,并进行1次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再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对照林于幼林期不补植,每年只进行1次除草、砍灌、施肥和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也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外,就不再进行其他抚育措施。20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木胸径生长年均超过1cm/a ,树高生长达到08.6~08.9m/a ,蓄积量82.m3/hm2· a ,松脂产量达到每株57.kg ,全年9280kg/hm2;而对照林胸径年生长07.~08.6cm/a(比试验林少03.8~04.8cm/a),树高年生长05.2~07.8m/a(比试验林少18.~29.m/a),蓄积量6.3m3/hm2· a ,松脂产量每株4.5kg ,全年7601 kg/hm2。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林的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临夏太子山植被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子山林区的植被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该林区植被属于森林草原植被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于太子山的中国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高山草原性特点,并兼有青藏高原和中部干旱地区的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2012年福建省闽江上游城区—三明市三元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r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森林类型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类型景观中,斑块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非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和疏林地;斑块边界密度和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中,从森林类型构成比例来看,以针叶纯林和竹类纯林为主,阔叶纯林和混交林比例较低.从优势树种构成来看,以杉类、松类和竹林类树种为主,且分布广泛,占绝对优势.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复杂,斑块连接指数小,破碎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庐山的阔叶林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通过对这三种植物被类型种类组成,植物地理成分、生活型,叶特征以及群落的类型与分布的分析,说明它们既具有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特,又因受所处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有各自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92年5月时帽儿山相邻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调查,共获土壤动物17658只,隶属于5门10纲17目,共50个类群.本研究以人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森的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土壤动物在针叶纯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不同林型下,在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状况及活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在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种类、数量、种类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均大于针叶纯林.可见,针阔混交林较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活动及森林的物质循环与转化.  相似文献   

19.
灌丛是庐山植被分布最广泛为类型。通过对灌丛的区系成分、种类组成、生活型、叶的特征以及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的分析,说明它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的特征;群落和主要种类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灌丛和阔叶林、针叶林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可促使它们向上发展,恢复成林。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我国的森林、湿地、森林灾害和林业工程监测等都有自己的监测体系,其监测技术和应用系统主要是面向某些特定的需求,采用的方法、数据格式、开发方式、软件平台、运行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解决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通用性差、移植困难、不能方便地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等问题.研究通过对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森林灾害和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监测管理的数据、业务进行分析,经过归纳和抽象,从中提取公共部分,并设计公共框架,结合各自的业务专有属性,构建统一的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实现森林资源、湿地、森林灾害、重点林业工程监测技术、数据、模型的统一存储、管理和系统的集成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