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东幸等 《工程勘察》2014,(6):20-23,98
玉树与青海主网330kV联网工程是继±400kV青海一西藏直流联网工程之后我国在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立的又一条高压输电线路,不同于±400kV青海一西藏直流联网工程,该线路穿越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部,处于多年冻土与季节性冻土的过度地带,其冻土特征更为复杂。通过2013年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该联网工程大部分铁塔的基础底部已处于临界冻结状态,变形也基本在设计允许的可控范围内,说明塔基周围地温系统已经逐渐向冻土原始地温恢复中。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的矛盾,研究其耐雷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磁暂态程序EMTP-ATP,提出了模拟绝缘子闪络过程的相交法绝缘闪络判据,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了两种不同塔型的反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不同塔型和不同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研究。与±800 kV直流单回线路和±500 kV直流双回线路进行对比,得出了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反击和绕击耐雷性能的特点。结果表明:500 kV线路是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双回线路的反击薄弱所在,需进行重点防护;而500 kV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则优于800 kV线路;与导线一字型布置的杆塔相比,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推荐采用导线干字型布置的杆塔。  相似文献   

3.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特性不同于交流系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高、跨度大,且工作电压幅值、极性不变,使得雷击直流高压输电线路的概率增大,有必要对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进行研究。针对近年来葛南±500 kV直流输电线路多发的雷击故障,以葛南±500 kV直流单、双回架空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ATP-EMTP和电气几何模型法分别对线路的反击和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并与交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50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远高于反击跳闸率;工作电压对雷电先导发展、建弧率以及导线绕击距的影响比交流更大,使得直流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的雷击跳闸率高于负极性。  相似文献   

4.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铁塔与普通的高压和超高压铁塔相比,具有铁塔高、结构尺寸大、吨位重、横担较长的特点,铁塔组立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结合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江苏段)铁塔组立的具体实践,重点介绍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铁塔组立过程中的监理安全管控要点。  相似文献   

5.
同塔双回路架设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在国内经验较少。此文从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介绍世界首条同塔双回路架设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经验,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青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情况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在探明多年冻土地质情况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电力塔基类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在充分了解冻土区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从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传来喜讯:湖北环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参建的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随州500 kV变电站工程荣获"201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同时,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还获得推荐申报"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资格,随州500 kV变电站工程获得推荐申报"国家优质工程奖"资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输电线路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全面提升基建本质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以浙江西南部500kV老旧线路增容改造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500kV输电线路工程中采用的"建监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应用,对后续500kV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网规模的扩大,已面临着输电线路走廊资源以及基础设施造价高的问题。近年来提出的交直流线路同塔多回架设的输电方式,成为了一种节约资源的选择。然而这种同塔混合多回输电线路的耐雷特性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确保输电安全。基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搭建了±800 kV/500 kV交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接地电阻以及杆塔高度情况下的反击耐雷水平,与单独架设的±800 kV直流线路以及500 kV交流线路进行对比;采用改进EGM和EMTP相结合,计算了交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交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的措施;降低接地电阻或者降低杆塔高度都能提高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 500 kV上层外侧导线的绕击跳闸率最高,建议针对此条线路加强绝缘。  相似文献   

10.
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的矛盾,准确评估其绕击耐雷性能,对线路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绕击跳闸率,考虑了导地线、大地的相互屏蔽效应、地面倾角、雷电入射角和工作电压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了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该模型对800 kV直流单回线路和500 kV直流同塔双回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得出了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特点。结果表明:500 kV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优于800 kV线路;特高压直流同塔混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与800 kV直流单回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近似相同,但比500 kV直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差。  相似文献   

11.
郭志刚 《山西建筑》2012,38(1):258-259
从工程项目送电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以期更有效地控制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多年冻土区斜坡地带锥柱基础初始回冻过程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沿线穿越多年冻土区565 km,其塔基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锥柱型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强并可消减切向冻胀力的特点,因而成为该条线路多年冻土区杆塔基础的主要形式。本文以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为背景,对多年冻土地区斜坡地带锥柱型基础在回冻过程中的稳定性开展研究。主要通过相似比为1∶10的室内模型试验,监测地基土回冻过程中基础所受的冻胀应力,以及基础位移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和研究现状对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提出建议。试验结果显示:在冻结过程中随着地基土温度的降低冻胀力逐渐增大,基础顶部的水平冻胀力最大达到130 kPa,基础底部的法向冻胀力最大可达80 kPa。冻结过程中基础有冻拔现象,最大为5.5 mm。试验中基础顶部的水平位移最大达到3.8 mm。  相似文献   

13.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工程类学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综合反馈教学的模式,并将其应用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利用和综合不同的反馈方式,快速高效地解决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该教学模式对工程类学科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英  陈健 《山西建筑》2011,37(36):246-247
通过对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区别分析,指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切实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维护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贾广社  王意 《山西建筑》2014,(8):275-276
根据工程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程环境观,阐述了工程环境观的内涵并将其分为工程自然环境观和工程社会环境观两个部分,进一步说明了"工程—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工程社会环境研究的新思路,并站在工程哲学的立场上,阐述了工程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些解决工程社会环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现状,从重视程度、硬件条件、组织管理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解决实际工程项目问题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为中心,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优化成绩评定标准,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以风荷载实验教学为例,讨论了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该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应用软件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与高校本科生的最终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中对现代计算机工具的使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方面的国际视野有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文章首先对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应用软件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典型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对面向工程问题的探索性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坚持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深入探索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夙  张云涛 《山西建筑》2014,(28):68-69
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大多数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工程管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人员素质等解决措施,以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高勤运 《山西建筑》2011,37(17):62-63
针对宝兰客专沿线广布上第三系泥岩,含较多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岩较差,工程性质较为特殊的情况,通过对其崩解性、膨胀性及强度的分析、评判,预测了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工程措施建议,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