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野检查是眼科临床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之一.如今常规的计算机视野检测已得到普遍应用,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等眼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一些较早期的眼部病变,通过常规的计算机视野检测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变化.因此,反映不同眼疾视功能损害特征的短波长视野、运动觉视野、倍频视野、高通分辨和模型辨别视野、自动瞳孔视野、闪烁视野、微视野等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被相继开发.本文对这些新型视野检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倍频视野与蓝黄视野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野检查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自动视野检查,或称白对白视野检查法,存在着检测早期青光眼视野敏感性差,检测时间长,光阈值波动大以及仅检测光敏感度等缺陷。倍频视野检查法,尤其是第二代的MatrixFDT,在不降低第一代倍频视野高敏感度的基础上改善了其检测点数少、无法检测中心30°视野的缺陷。蓝黄视野检查法,或称短波长视野检查法,通过对短波色觉通道的分离检测提高了早期诊断的敏感性,近年来通过检测程序和检测策略的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本文对MatrixFDT和蓝黄视野的原理、检查程序、检测策略及其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蓝/黄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面建立一个参考标准。方法 对26例受试对象(48眼)作蓝/黄视野检测并记录下各自的阈值,并在左眼与右眼之间、性别之间作比较,了解其差异性。然后,制定出正常人蓝/黄褐野阈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并与相应的G视野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正常人群的蓝/黄视野阈值在左眼与右眼之间、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群的蓝/黄视野阈值范围是:26.127±1.767,与相应的G视野阈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人群的蓝/黄视野阈值范围建立为青光眼早期诊断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正常人群中,其蓝/黄视野阈值与相应的G视野阈值本身就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1日,在北京新侨饭店举办了北京市第三届青光眼专题研讨会。会上围绕着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视野损害继续进展,是采取药物治疗还是再次手术治疗进行了辩论。手术及药物治疗的优缺点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论述。事实上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中也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针对某一个体,研究其视野损害进展的机制及开发针对其机制的确实有效的药物或其他方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视野是眼科临床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常规计算机视野如今已普遍应用,但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为此,短波长视野、运动觉视野、倍频视野、高通分辨和模型辨别视野、自动瞳孔视野、闪烁视野、微视野、客观视野等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被开发。本文对这些新型视野检查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对青光眼的视野检查及其视功能研究一直很活跃。定量视野的应用是近年来青光眼视野研究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精确的视野检查才能保证准确地从群体中检出青光眼病人。定量视野,尤其是定量阈值视野检查不仅能使我们测定不同视域的光敏阈值的变化,而且又能确定阈值降低的程度。用阈值变化定量描述视野的变化,给我们以更多的视野变化的信息,对青光眼的视野缺损的检出也较以前提早。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Friedmann Analyzer MⅡ中心定量视野仪检查的  相似文献   

7.
认识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对于视功能损害的防治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一旦出现视野缺损,视神经纤维丧失量已达50%,已不是青光眼病的早期。视野检查属心理物理学检测,其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技能和患者的合作。因此,若能正确预测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发生与否,则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视功能。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眼压、视乳头改变、青光眼家族史,以及某些全身情况等等,这些众多因素之间也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迄今尚未能证实某一单一因素能够满意地预测视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出现是近十年来视野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进步。它的主要优点是检查过程自动化,排除了视野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主观诱导作用,使检查条件标准化。本文结合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Octopus自动视野计,详细介绍了计算机视野计测量视网膜敏感度的基本原理、程序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参数和波动,以及一些有关结果分析的常用视野指数的统计方法和临床意义。最后对计算机视野计在青光眼视野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视野异常的判断、和视野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对50只正常眼和47只青光眼进行阈值改良Amsler表与Humphrey静态分析仪视野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存在着相关关系,阳性检出率无区别,提示阈值改良Amsler表对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倍频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视野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应用倍频视野仪及Humphrey视野仪对64眼正常眼及120眼青光眼患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倍频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视野检查中的特异性为55/64(85.9%),敏感性为104/120(86.7%).倍频视野检查在184眼正常眼及青光眼的视野检查中与Humphrey视野检查结果有密切相关(MD的相关系数为0.948,p<0.001,PSD相关系数为0.712,p<0.001).结论倍频视野检查是青光眼视野检查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Humphreg视野分析仪(简称视野分析仪)是将Goldman 视野计的准确度与计算机的精密性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简便和准确的视野计,视野分析仪的核心是投射系统、该系统能在所见视野的任何位置以不同的大小,强度和颜包来显示光视标,每一光视标的强度都自动控制,检查结果自动记录。近年来,我们用视野分析仪对一组30例(60眼)可疑青光眼和早期青光眼的病人进行了检查,认为该视野分析仪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后,由于视觉生理学、光学、神经科学和行为心理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这门新兴科学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为视野检查法的自动化和视野计的微机化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包括:视野检查的现代概念和微机化视野计的基本标准;微机化视野计检查结果的表达方式;微机化视野计简介;以及视野计微机化和视野检查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自动视野检查是七十年代早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视野计施行的视野检查方法。检查者只需根据临床要求选择程序,自动视野计光源系统随机闪烁刺激点,病人按反应器作为回答,自动记录结果,无需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对话。自动视野计问世十几年来,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4.
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多导VEP特点。方法 使用多导PRVEP检测系统,对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32例,正常对照组24例进行全视野及鼻、颞侧视野刺激。分析VEP波形及地形图结果。结果 (1)单眼全视野刺激 斜视眼1-14各导联P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P<0.05或0.01)。双外侧电极记录的VEP波形不对称。(2)半侧视野刺激 斜视眼除鼻颞侧刺激P波潜伏期均延长外,同眼鼻侧视网膜P波潜伏期明显长于颞侧(P<0.01);非斜视眼未见同眼鼻、颞侧视网膜P波潜伏期差异。结论 在全视野检测时枕部外侧电极记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调节性内斜视弱视患儿斜视眼半视野刺激,其VEP存在着鼻、颞侧非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蓝视野又称短波自动视野 (SWAP)或彩色对比视野 ,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视野检查法。它以黄色背景 ,蓝色光标 ,分离检测视觉系统中短波视路的敏感性 ,应用于青光眼诊断有利于更早发现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野正常及异常者双眼视野总合现象,探讨最佳眼法、双眼平均法、最佳点法、双眼总合法等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的有效性。方法:用OCTOPUS 101型计算机视野计对15例视野正常者及58例各种眼病视野异常者的单、双眼视野进行了测定。结果:无论单眼视野正常与否,双眼视野均存在有总合现象,即双眼视野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高于单眼。视野正常组与视野异常组的双眼视野总合现象发生率(总合率),分别为93.00%、和9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眼视野MS较单眼MS升高幅度(总合幅度),在视野正常组平均为7.05%,视野异常组总合幅度变异较大。通过双眼视野MS实测值与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的估算值比较发现,无论在视野正常组及视野异常组,四种学说中以最佳点法预测的双眼视野MS值与实测值差异最小。结论:双眼视野总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视觉现象,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中以最佳点法最能揭示双眼视野总合现象。眼科学报 2002;18:253-258.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兴起,在医疗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视野计也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是视野计划时代的变革,对眼科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青光眼视野方面的早期诊断、追综观察产生了很大影响。自动视野计不但排除了操作者印象为主的诱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视野诊断的精确性。如Octopus 2000型自动视野计能细致地描绘出根据眼底血管走行基本一致的血管暗影图。近几年,我国仅几家条件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视野监测青光眼进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玲玲 《眼科》2005,14(2):71-72
判断视功能损害进展与否是青光眼临床诊治的基本内容。利用视野监测青光眼进展时需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正确的视野检查程序、基线视野检查结果获取的重要性、视野长期波动对利用视野指数判断结果的影响,如何利用视野进展分析软件减少误差、判断青光眼进展需结合的其它临床指标、青光眼视野复查的频度等。  相似文献   

19.
自1800年代以来对于青光眼视野缺损和视盘凹陷形成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论。一派认为眼压升高压缩筛板前和筛板部纤维而阻断神经轴索是青光眼神经损害的基本原因;另一派不否认眼压升高在部分病人中的重要性,但指出有些病人并不存在眼压升高,因而提出血流供应不足引起的营养障碍导致视神经改变的理论。一、青光眼视野缺损的血管学说近年来血管学说因得到许多杰出学者的支持而居统治地位。该说不仅认为青光眼视野缺损和凹陷是由于视神经乳头血供减少所致,而且还认为全身性血管疾患也是该过程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低眼压性青光眼。Duke-Elder(1941)就曾指出:“必须强调,原发性青光眼不是眼的局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自动视野计检查是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自动视野计的发展已使这一检查手段日臻完善。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光阈值的改变并不能真正代表视功能的损害程度,自动视野检查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高通分辨视野、模型分辨视野和自动瞳孔视野是近年国外新发展起来的定量视野检查法。初步应用的报道显示这些视野检查法在检测视功能损害上比自动视野计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还具有阈值变异小、检查时间短、容易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