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通常使用适量的肝素抗凝,使患者全身肝素化,以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影响透析效果。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尿毒症患者,全身肝素化,可以加重患者出血导致死亡[1]。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通常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2]。宁波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进行了改进,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速避凝对血透中尿毒症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替代疗法是枪救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它包括透析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其它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其中血液透析占肾脏替代疗法92%。血液透析需要使用抗凝剂以防止透析器和血管通中凝血,长期以来血液透析抗凝剂使用主要是普通肝素(SH)分子量10,000—15,000D,它不能通过一般效能透析膜,而终未期尿毒症患者由于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功能差,有出血倾向,因此对透析后尿毒症患者增加了出血危险性。并且由于SH半存期短(约IH),长期使用可致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给透析带来不方便及影响透析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将40例有高危至极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无肝素法和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并对观察组透析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BPC)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于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后的a PTT、TT、AT、BPC这四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加重患者出血症征。结论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对有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未增加出血的倾向,且体外循环堵塞少,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肝素是血液透析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剂 ,它能防止体外循环血液的凝固 ,保证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 ,但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增加了出血的危险。自 1 998年 1月至 1 2月 1 3例患者 438例次进行体外肝素法透析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1 3例患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其中 2例为移植肾切除术后 ,5例合并眼底出血 ,6例合并心包积液。   1 3例患者中 2例应用日本 AL F-1 .6铜仿膜透析器 ,5例应用 HE-1 .4血仿膜透析器 ,5例应用 F6 0聚砜膜血滤器 ,1例应用 FB-1 .5醋酸纤维膜透析器。   1 3例中 4例每周透析 3次 ,每次 5小时 ,8例每周透析…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为防止透析中管路及透析器发生凝血,需要配合适量的抗凝药物。目前,临床首选的抗凝药物仍为肝素。但是有活动性出血、高度出血危险和对肝素过敏者,禁忌使用肝素,笔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我科自2001年1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22例次,既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又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和各种塑料表面接触,引起血小板粘附、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引起血栓形成[1].多数透析过程需要抗凝,一般使用肝素,也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前列环素、枸橼酸和肝素一鱼精蛋白局部抗凝.但伴有活动性出血或禁忌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采用无抗凝剂透析,也称无肝素透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无肝素透析84例,共透析288例次,在完成透析治疗的同时无一例发生出血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通量膜进行无肝素透析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血液透析(HD)必须在患者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进行,以防止HD过程中透析器和血液管路内发生凝血。但对尿毒症合并出血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法,会加重出血,导致不良后果。我们探索应用高通透性聚矾(PS)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治疗急、慢性肾衰合并出血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对象16例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进行102次高通透性PS膜无肝素透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1~58岁。病因为尿毒症(原发症)合并下列情况:伴消化道出血5例、眼底出血2例、咯血2例、烧伤后创面出血1例、尿血1例、肾移植术前、术后及其他围手…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时必须使用抗凝剂来预防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但是全身抗凝可引起20%~50%的出血性胃肠病、糖尿病视网膜出血,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腹膜后和纵隔出血。且尿毒症相关的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释放障碍,以及内皮异常可加重肝素引起的出血。所以尤其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我们均采用无肝素透析。我科自2004~2005年对10例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35次,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液透析及毒素的刺激,全身均有出血倾向,资料显示常规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出血发生率高达10%~30%,笔者对22例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透析出血率明显降低。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2例患者透析时间2年,男8例,女14例,年龄43~72岁...  相似文献   

10.
李金雁 《中外医疗》2008,34(34):127-127
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的最佳方法.由于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穿刺针管道和透析膜装置的接触,可触发机体的凝血酶系统,在透析器和血液管中迅速发生凝血,致体外循环难以继续进行.因此,透析必须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形成,以免导致透析器和管道堵塞.但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采用无肝素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伴出血倾向患者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期间凝血功能变化。方法检测60名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无肝素透析前后和60名无出血的尿毒症患者传统透析前后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肝素透析组和传统透析组患者透析后Fbg、D-D的水平较透析前都有明显的上升,AT在透析后较透析前下降(P0.05)。结论具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凝血系统紊乱加重,但相比传统的透析,无肝素透析不会额外加重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HD)时,一般使用肝素预防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但是对于合并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眼底出血、牙龈出血、围手术期或近期手术后的高危患者,全身肝素化有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我们采用无肝素透析,既保证了他们的安全,又达到了治疗目的。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做无肝素透析38例,共透析149例次,均顺利完成透析治疗,无一例发生出血现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30例无肝素透析的观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银  侯颖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67-168
目的探讨无肝素透析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每隔15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体外循环管路行无肝素血液透析,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共行130例次无肝素透析,未见出血加重。结论无肝素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后患者无肝素血液透析是否比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更加安全。方法将63例外科手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血液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研究组行无肝素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及治疗后观察透析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程度,在透析结束24h后检测患者APTT、PLT、HGB,观察手术伤口情况。结果无肝素血液透析较血液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加重了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程度,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肝素更能保证体外循环的顺畅,并未增加术后伤口出血的风险及凝血功能的异常。结论对于外科手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肝素抗凝是安全的,无肝素血液透析带来了更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量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与小剂量普通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抗凝剂。方法将12例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及小剂量普通肝素进行血液透析24次,观察抗凝效果及病人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体外循环凝血显著少于小剂量普通肝素组;两组透后虽应用鱼精蛋白中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穿刺点压迫时间明显延长,透析后病人出血情况较严重,且不易止血,与较小剂量普通肝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一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较好,但透析后病人出血情况较明显,具体应用应结合病人情况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方法,必然会加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既往采取的无肝素透析和体外肝素化,又需要高血流量、补充大量液体及操作繁杂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我院血透中心自2005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国产低份子肝素钙对68例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透,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均给予普通肝素体外抗凝治疗,每周血透3次,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 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4例(A组)HIT抗体阴性,8例(B、C组)HIT抗体阳性,这8例中4例伴有出血,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停用肝素改为无肝素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再次使用肝素后,A组血小板未明显下降,B、C组再次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最终改为局部枸橼酸制剂为长期血透抗凝。结论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使用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少见,需警惕HIT可能,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栓塞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2周加做血液灌流1次,对照组为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ml/min。结果:治疗组血流灌流后即时血压较上透析机前下降明显,总有效率为88%。结论: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能有效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增强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凝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液透析须建立体外循环。为使血液不凝结 ,在体外循环中必须使用抗凝剂 ,使试管凝血时间保持在 30min左右 ,这样既不产生凝血也不导致出血。血液透析中抗凝问题一直是透析界关注的热点 ,充分抗凝能保证透析器对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 ,反之如果抗凝不充分将影响透析器复用及透析的充分性 ,降低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血透患者 6 0例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4 0例 ,多囊肾 5例 ,糖尿病肾病 15例 ,透析 4h ,透析器用FB - 15 0A。轻微出血倾向患者 2 3例 ,其中采用小剂量肝素化法 6例 ,采用低分子肝素化法 17例…  相似文献   

20.
有出血倾向患者的无肝素透析体会常规血液透析需采用抗凝剂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对伴有出血倾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透析后可能导致大出血且加重肾功能衰竭。我科近两年来对28例伴有出血倾向的ARF患者,在透析时不采用抗凝剂,使其中27例在少尿期得到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