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对CCl_4引起化学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5组,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VC保护组、VE保护组、VC VE保护组,饲养1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 1.5 mL/L CCl_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及肝细胞中MDA,GSH,SO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VC和VE保护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和AST(2277.12±1187.90,2163.76±1412.11 nkat/L vs 4527.07±1019.37 nkat/L,P<0.01)以及肝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4.37±0.49,3.26±0.71μmol/g vs 9.25±2.74μmol/g,P<0.01).镜下观查肝损伤明显减轻,体外抗氧化实验能显著性的抑制脂质过化物MDA生成,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结论:VC和VE对化学性肝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犁头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效果和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抗氧化评价主要考察对DPPH、ABTS、羟自由基以及还原力的清除率,利用CCl_4诱导昆明小鼠肝损伤后,以不同剂量的犁头草提取物灌胃7 d并且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和肝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犁头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各剂量组均能降低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AST、ALP、ALT、GGT和TB的升高,降低肝肾中MDA含量,增强SOD、CAT和GSH活性,减轻CCl_4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犁头草提取物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虫草多糖脂质体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作者观察了虫革多糖脂质体(简称CPL)对D-氨基半乳糖(D-Gal)及四氯化碳(CCl_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ig CPL后,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及AST的活性,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高、中剂量的CPL对D-Gal所致小鼠肝损伤和中剂量的CPL对CCl_4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虫草多糖脂质体具有保肝降酶的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下珠复方肝康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用CCl_4建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于第5周根据血清ALT活力高低分层随机分为5组:CCl_4模型组、乙肝宁组、肝康3个剂量组(9、6、3g/kg),第10周取血标本查ALT、AST、总蛋  相似文献   

5.
用120只大鼠制备CCl_4所致脂矿过氧化作用的肝损伤模型,观察丹参、辅酶Q10、肝泰乐的保护作用,另设正常组及肝损伤组做对照。CCl_4中毒后1周血脂质过氧化物(LPO)5.87±1.55nmol/ml(正常2.95±0.4nmol/ml),GFT168±32u。丹参及辅酶Q10组降低2PO及GPT的作用优于肝泰乐组及肝损伤组(P<0.01)。前两组之间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山红景天对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清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Cl_4制备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高山红景天煎剂对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硷性磷酸酶(AKP)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景天治疗组血清ALT,LDH和CPK三种酶活性均明显低于肝损伤组,酶活性与其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有密切关系。提示红景天对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学者证明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肝损伤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此作用已成为各种肝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应用四氯化碳(CCl_4)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用丹参、辅酶Q_(10)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材料及方法一、实验动物及方法:杂系健康大白鼠95只,体重150~200g。对照组20只,另三  相似文献   

8.
大黄(庶虫)虫丸抗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CCl_4等因素所致大鼠肝损伤、肝纤维化为模型,以血清ALT活性、Alb含量、肝Hyp含量、肝组织HE和胶原染色光镜观察等为观察内容,分预防和治疗实验观察大黄廑虫丸的防治作用,并设西药秋水仙碱组对照。结果表明:大黄廑虫丸有较显著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及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在抗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较秋水仙碱为优;但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尚不及秋水仙碱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养肝合剂萃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之影响。方法: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口服补肾养肝合剂萃取物(100,500mg/kg),适时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结果:补肾养肝合剂可有效降低CCl4诱发之ALT、AST活性;提升肝脏中抗氧化酵素(酶)SOD、GPx、GR活性。结论:结果显示补肾养肝合剂萃取物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其防护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之机转与提升肝脏内抗氧化酵素(酶)GR、GPx与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排钱草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排钱草水、醇提取物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给大鼠皮下注射CCl_4进行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的同时给予排钱草水、醇提取物(相当于每日原生药5g/ke、3g/kg),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清蛋白电泳测定γ-球蛋白,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与联苯双酯进行药效对照。结果:排钱草水、醇提取物的高、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脏Hyp含量及血清ALT、ALP的活性,降低γ-球蛋白以维持白/球(A/G)比值,对大鼠肝细胞坏死和胶原纤维增生亦有显著减轻作用。结论:排钱草水、醇提取物能减轻CCl_4致大鼠的肝脏损害,有利于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diatric vascular liver tumors can be challenging due to inconsistent nomenclature, histologic overlap and the rarity of some entities. Here we give an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tities. We discuss the clinic, hist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hepatic congenital and infantile heman-gioma, 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and hepatic angio-sarcoma.  相似文献   

12.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 了解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40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DST)检查。 结果 肝硬化患者SHE患病率为51.3%,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各年龄段及总的NCT、DST差异均有显著性,t=4.108~25.231,P<0.01。Child—pugh A、B、C级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39.9%(75/188)、55.2%(79/143)、71.8%(56/78),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3.910,P<0.01。小于35、35~44、45~54、55~64和大于64岁五个年龄段的患病率、性别、吸烟与否、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E患病率仅与Child—pugh分级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和文化程度无关。 结论 肝硬化患者SHE患病率为51.3%。Child-pugh分级是重要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损害肝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功能损害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笔者对收治的52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肝功能变化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全部患者治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3-4倍,为正常的5-10倍;(2)大部分肝功能有1月内恢复至汉前水平或正常,3例肝功能持续性恶化,直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3)栓塞组的肝功能损害较化疗组严重。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分期和血清生化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67例肝炎患者均作肝脏活组织检查,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化染色,用光镜确定肝组织纤维化分期。采用放 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S1→S4),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呈同步升高,在纤维化分期为S4时,含量最高。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与慢性肝炎疾病进展呈一致性,随疾病加重而升高,在肝硬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结论: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A、PCⅢ、LN、ⅣC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纤维化指标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450mg.kg~(-1),引起急性肝损害,同时分别给予甘草差向异构α体和β体300ms.kg~(-1),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学和肝亚微结构的变化。显示α体能明显减轻D—氨基半乳糖中毒24小时、48小时引起的肝组织和肝亚微结构的病变,而β体只能减轻中毒24小时大鼠的病变,对中毒48小时大鼠无影响。提示。体抗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损害作用优于β体。  相似文献   

16.
肝星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被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损伤时,Kupffers细胞(KF),肝窦内皮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和ECM代谢.因此,HSC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晚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 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肿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多次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经3次以上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测定他们每次TACE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血清学水平,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TACE治疗前后对比,3次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第3次TACE术后升高最明显(P〈0.01),3项肝纤维化指标中,以ⅣC变化最显著,第1次T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及其整合素受体在肝窦毛血管化时的协调表达。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肝组织用扫描电镜、特殊染色等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层黏连蛋白及其整合素受体α6斑点免疫印迹研究。结果:动态观察了肝纤维化的特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即窗孔消失,基底膜形成及表型改变。LN在肝纤维化各期窦周阳性着色面积分别为0、1.902%、6.02%、9.68%、14.14%,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时α6在肝窦内皮细胞(SEC)上无表达,肝窦毛细血管化时SEC出现α6表达与LN在窦周沉积一致,α6在纤维化时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P<0.05)。结论:LN于肝纤维经时在肝组织中不断沉积,并沿肝窦壁形成基底膜,使肝窦毛细血管化,且SEC出现LN整合素受体的诱导表达。提示LN及其整合素受体的协调表达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及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