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动态有色Petri网的网格服务工作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了解网格技术、网格服务和网格工作流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网格服务工作流系统模型,重点介绍了动态优化建模技术、动态调度算法的实现思想.定义了一种动态有色Petri网作为服务工作流的建模工具,支持服务工作流的动态优化建模和动态调度,并为服务工作流模型提供性能评价依据.验证表明采用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QoS要求,并且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工作流建模是该技术中的重点。一个定义的很理想的工作流模型可以使得工作流系统有效的运行。因此如何确保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是工作流建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工作流的建模采用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就象现代结构化编程的工作方式,用以避免建模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错误。将对该思想的产生、对错误的更正以及对模型的表述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涉及过程、数据、组织资源等多方面的复杂信息系统。该文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图形结构——元图,提出了基于基本活动配置单元的全息工作流模型,支持工作流模型中所有相关元素的动态配置,并定义了这种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正确性校验,校验算法高效简捷,使之成为一套完善的工作流建模形式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UML活动图支持下的工作流建模方法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性,指出它是一种反应型的系统,并给出了一种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该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UML活动图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并形式化的定义了为工作流过程建模的UML活动图的结构以及建模规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XML和Agent联邦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基于XML和Agent联邦的工作流建模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分布式环境下灵活的,动态的工作流管理过程。该方法将工作流管理系统组织成一个可能嵌套的Agent联邦,将工作流定义为一个由Agent联邦协同完成的活动集合。面向活动分担的联合意向是Agent进行工作流规划的依据与手段,它成功地解决了工作流过程分解的静态性与工作流过程运行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文中方法采用的过程建模语言是建立在XML的基础上,与传统的过程建模语言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扩展性。最后介绍了工作流建模环境以及利用该环境进行工作流建模的过程与步骤。  相似文献   

6.
刘磊  朱泽飞  李仁旺 《计算机工程》2005,31(1):53-55,164
目前市场上不同的工作流产品在工作流建模阶段对工作流模型的描述具有不同的形式,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的使用也不相同,因而各种流产品之间缺乏互操作性,兼容性差。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ARIS建模和XML过程定义的工作流模型,从而使工作流模型描述和工作流过程定义变得简单,并且使工作流过程定义和工作流执行的分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了分类比较,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相关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面向过程的动态MINI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XML的MINI工作流过程建模语言描述模型,定义了工作流中的同步和并发处理机制,MINI解析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件被单独实现,这使得系统结构灵活,便于扩展。系统主要由工作流建模工具、工作流引擎和客户端工具组成,其中工作流建模工具采用C/S结构,客户端工具采用B/S结构,工作流引擎采用J2EE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软件过程定义和追踪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流作为一种过程监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论文论述了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软件过程的定义及其追踪和监控的概念模型和基本实现方案,给出了软件过程定义的元模型,探讨了在软件过程定义以及监控中涉及到的软件过程三个层面———软件过程、软件具体过程以及软件具体过程实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工作流网Soundness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流过程定义可以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工作流网是Petri网技术在工作流过程定义中的具体应用。工作流过程定义模型的正确性、可靠性在工作流网模型中使用Soundness特性表达。论文在介绍工作流网、工作流网模型的Soundness概念之外,给出了自由选择和Well-structured工作流网的Soundness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UML活动图支持的工作流建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分析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性,给出了一种工作流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式化定义了为工作流过程建模的UML活动图结构以及建模规则;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描述了建模过程并对模型的执行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is typically a large and complex task. Decisions need to be made about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s, the data structures, the algorithms, and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of various modules utilized by various users and administrators. These decisions ar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requirements such as flexibility, robustness, modifiability, availability, 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As the size of workflow systems increases, organizations are finding that the standard server/client architectures, and off-the-shelf solutions are not adequate. We can further see that in the future, very large-scale workflow systems (VLSW)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more prevalent. Thus, one further requirement is an emphasis of this document: scalability. For the purposes of our scalable workflow investigations, we describe a framework, a taxonomy, a model, and a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workflow architectures as the size of the system (number of workcases) grows very large.Fir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workflow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and taxonomy. We survey some example current workflow products and research prototype systems, illustrating some of the taxonomical categories. In fact, most current workflow architectures fall into only one of the many categories of this taxonomy: the centralized server/client category. The paper next explains a 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ology useful for exploring this taxonomy. The methodology deploys a layered queuing model, and perform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n this model using a modified MOL (method of layers) combined with a linearization algorithm. Finally, the paper utilizes this methodology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various architectural categories, providing interesting results about performance as the number of workcases increases. Our analytic results suggest that (a) for VLSW performance determination, software architecture is as important as hardware architecture, and (b) alternatives to the client server architecture provide significantly better scalability.  相似文献   

12.
UML活动图描述工作流模型的执行语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UML是软件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建模语言,但其主要问题是缺少严格的形式化语义,因而描述的模型容易产生歧义.根据UML活动图的语法和工作流系统的特点,为UML活动图定义了一种执行语义.基于时间转变系统模型,将工作流系统的执行描述为时间转变和数据转变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时间转变描述时间的前进,数据转变修改工作流案例的状态,这种语义比层次状态图具有更强的描述并行的能力,比Petri网和进程代数更适合描述工作流模型.  相似文献   

13.
支持企业动态联盟的敏捷工作流系统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针对企业动态联盟应用和大型企业的商业过程重组,文中提出了一种支持系统重构、软件重用和规模可扩展的敏捷工作流系统。文中针对动态联盟的应用建立了基于过程分解的工作流概念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并设计了一种支持此概念模型的分层递解的敏捷工作流系统框架。文中提出的基于CORBA和Agent的两级可供调用的功能体封装提高了软件的重用性和系统的重构性,分层递阶模型增强了系统重构能力和规模的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作流系统在企业运营中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作流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加。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帮助企业检验工作流系统的可靠性。首先,文中对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工作流系统的流程及活动模式,提出一个以流程为基础的工作流可靠性评估方法。文中采用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流程可靠性算法,将活动中的可靠性数据整合,计算流程的可靠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Additive模型,根据流程的使用率将多流程的可靠性信息进行整合,最后求出工作流系统的可靠性数据。根据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工作流系统可靠性评估软件,并通过在。 NET工作流平台上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预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工作流重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的工作流技术与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日益成为提高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的工作流是基于模型驱动的,定义一个完整的模型是相当复杂和费时的;而且,实际业务流程同流程模型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网,工作流日志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日志包含的信息来重构业务流程模型的算法,该算法还能处理日志中的干扰信息和有效地度量流程模型和实际业务流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中需求信息管理存在的业务流程问题.提出合理的工作流建模方案。利用Petri网建模技术建立流程实例模型,再建立完整的工作流模型。按照Petri网的数学特性对结果模型进行的正确性分析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能够为需求信息管理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工作流模型所驱动,但产业界的实践表明定义工作流模型的工作不仅费时而且易错。工作流挖掘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并能为现有工作流的分析与优化提供参考。简要介绍三种典型且具有应用价值的工作流模型挖掘算法,并应用其中一种挖掘算法,详细讨论了一个实际的工作流模型挖掘过程。挖掘过程以某Staffware系统的工作流日志文件为起点,包括数据预处理、初始工作流模型挖掘、初始工作流模型化简三个主要步骤,具体实现可通过一个工作流模型挖掘子系统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18.
尹泉  张海盛 《计算机工程》2006,32(10):22-24,36
为提高工作流系统的适应性和可维护性,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工作流执行模型。该模型面向活动行为的相异性和动态性,把活动状态作为描述过程状态的特征,给出了过程状态的形式化定义,建立了过程状态间的层次化关系与优先级关系。在该基础上,严格地给出了基于基本特征集和基于相容特征集的过程状态精化方法,设计了自动生成过程状态转移关系的算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讨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执行模型可重构性实现方法。应用该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适应企业业务过程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晖 《现代计算机》2011,(16):12-16
针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中需求信息管理存在的业务流程问题,提出合理的工作流建模方案。利用Petri网建模技术建立流程实例模型,再建立完整的工作流模型。按照Petri网的数学特性对结果模型进行的正确性分析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能够为需求信息管理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摘要:  相似文献   

20.
工作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向其输入的工作流的质量,因此工作流的建模就显得非常重要。工作流网(WF—net)是由Petri网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多种系统的图形化、数学化建模工具。首先它有精确的定义,其次这种形式化体系可以用来反思过程,所以它是一种严格的过程形式化体系。讨论WF-net的建模技术,并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收文为例说明其应用,并分析其在众多的建模工具中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