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近两年来胃癌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EN组体重变化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较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方法:87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组)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对比在体重、血浆白蛋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氮平衡(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5)和营养费用(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贲门或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ES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贲门或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SEN组55例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ESEN组的前清蛋白升高较EN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SEN支持与常规EN相比,可能更适合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EEN对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98例食管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同时观察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3、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泻发生率略高于EEN组.另外,EEN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EN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P<0.05).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早期使用EN支持能有效地提高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78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2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20例),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作对照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及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与PN组比较,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32)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30)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所有病例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完全、可行,并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利于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 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 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 组) 各17 例.术前及术后第1、3、7 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 组快于EN 组(P〈0.05) ;营养费用EEN 组明显低于EN 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优越性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18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 )、胃肠外营养组(PN组 )。术后第 1天开始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 10天。术前及术后 1、3、5、10天分别测量每例病人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 ,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与全胃肠外营养一样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而且更加符合人体生理 ,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能够尽早纠正负氮平衡。在恢复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全胃肠外营养 ,能够改善术后…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EN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未出现吻合口瘘、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病人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EN,能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体质指数(BMI)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ALB,住院时间、BMI、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血清PA,TF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所用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均可改善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与PN比,更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食管癌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 (TEN) ,每组 2 0例。所有病例在术后第 1、5、9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和淋巴细胞计数 (TLC)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人在研究期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 ;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既能改善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仿生灌注"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仿生灌注”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0年10月~2002年5月间,在本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患72例,随机分成“仿生灌注”组和普通对照灌注组。通过“仿生灌注”方法,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 “仿生灌注”组营养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仿生灌注”更符合生理功能,可明显改善患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患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糖预处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用糖预处理联合EN治疗胃癌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术前常规禁食+术后EN(A组)、术前糖预处理+术后TPN(B组)和术前糖预处理+术后EN(C组).比较三组病人术后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的差异.结果:C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等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糖预处理和术后EN具有协同作用,对胃癌手术病人的恢复和预后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