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肌筋膜后间隙(即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经乳晕切口,将硅凝胶乳房假体放置于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23例除1例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外,其余各例乳房外形良好,未见假体扭曲,假体边缘不明显,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肌筋膜后间隙可作为隆乳术乳房假体置入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康复快、并发症低和乳房外形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假体隆乳术后严重包膜挛缩的处理方法及乳房假体置入的适应征。方法 2006年6月至2014年3月,对45例假体隆乳术后严重包膜挛缩(双侧乳房均为Baker分类法Ⅳ级)进行治疗,并进行同期或二期乳房假体置入。手术均采用乳晕切口入路,并根据情况保留或去除包膜组织,在乳腺后间隙或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结果 38例患者均一期置入乳房假体,7例于术后6个月行二期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9例获门诊随访,随访率86.7%,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13.5个月)。1例术后4个月时仍出现包膜挛缩Ⅳ级,予以二期手术取出乳房假体,未再置入。其余患者乳房形态良好,触摸乳房手感较柔软。结论对于严重的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对包膜进行有效处理,并根据情况置入假体,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乳房外观及手感。  相似文献   

3.
微小组合假体隆乳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使用微小组合假体隆乳术,观察是否可较好地解决减小切口长度,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率及硅胶渗漏.使隆乳术后的双侧乳房大小更加理想。方法切口可位于乳晕外缘周、乳房下皱褶或腋窝。在胸大肌后剥离腔穴,然后将10ml微小硅凝胶假体逐一置入,堆积塑形。结果已行5例10侧隆乳术,术后随访最长6年,最短3个月,无论外形手感,医生与隆乳者双方均感满意。结论微小组合假体隆乳术较传统单一大假体隆乳术有切口小、容易获得理想的乳房体积、便于双侧调节对称、外观自然、假体渗漏相对较少、包膜挛缩率低等优点。该法适用于隆乳术或乳房再造,尤其适用于乳房部分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本期PRS专栏是关于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并发症的专题。假体隆乳术,从硅凝胶乳房假体发展到盐水乳房假体;从光面假体发展到毛面假体;置人层次由胸大肌下层发展到乳房后间隙,再恢复到胸大肌下层,均是围绕着假体置人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相关的。其结论是:①假体隆乳术后的包膜挛缩是不可避免的;②其发生率是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乳晕切口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处理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对94例168侧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进行治疗并置入假体,其挛缩程度均为Baker分类法Ⅲ、Ⅳ级.94例均采用乳晕切口,根据原假体置入腔隙及乳腺、胸大肌厚度等条件,采取重新剥离腔隙、去除或不去除包膜组织,甚至二期手术,于胸大肌或乳腺后间隙置入假体等方法综合处理,术中严格止血.结果 术后94例中46例获得门诊随访,其余病例均获得电话随访,时间6 ~37个月,平均9.9个月,术后包膜挛缩复发Ⅲ级者2例、Ⅳ级者1例,其余病例乳房外观均丰满、挺拔,柔软度较好,电话随访病例均对乳房塑形效果满意.本组病例均无血肿、感染、乳房假体破裂、乳房下垂及上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乳晕切口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进行综合而有效地处理,术后包膜挛缩复发率较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乳房塑形效果.  相似文献   

6.
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一  李伟  邓颖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540-541,i0006
目的:介绍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中的技术改进。方法:对来我科要求行隆乳手术的求美者,均行经腋下置入硅凝胶假体于胸大肌下间隙,采用术中扩大腔隙剥离范围,术后早期按摩,加强术后随访指导。结果:40例求美者均获良好外观,无1例感染,1例术后血肿,2例3侧发生包膜挛缩再次手术矫正。结论:改良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包膜挛缩,使隆乳术后形态自然,有动态美感。  相似文献   

7.
隆乳术后27例取除假体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隆乳术后27例取除假体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揭法了目前隆乳术中仍存在的某些不足,发现术后感染,疼痛,假体破裂或外露,包膜挛缩,病人心态失衡等都是造成假体取出的直接原因。认为采取高质量的假体胸大肌下间隙隆乳是降低并发症提高隆乳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同期行假体置入的临床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PAHG注射隆乳后发生并发症者,术前做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分布层次和组织浸润情况,经乳晕切口行注射物及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后,根据组织浸润程度、包膜完整性、胸肌和乳腺变性情况,分别选择乳腺后、胸大肌后、双平面3种方式,同期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 56例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对称、挺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无瘢痕和假体疝出,无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依据PAHG取出后乳房畸形特点,同期假体置入重塑乳房形态,既可改善乳房外观,又可缓解心理障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腋窝入路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2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大肌下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大肌下间隙假体置入隆乳者230例.设计腋窝切口,锐性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再钝性分离至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合适的硅凝胶假体后缝合切口.术后双侧置负压引流管,口服抗生素5d,7d拆线.结果 随访所有230例求美者(460只乳房)3~2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4例(7只)出现包膜挛缩,行包膜切除术并更换假体;5例(10只)血清肿者,切开引流后恢复;1例双侧不对称者,经手术调整后,效果满意.结论 胸大肌下间隙隆乳术可有效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切口瘢痕隐蔽,是较理想的隆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隆乳术后假体爆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患者女 ,30岁 ,6年前在我院行隆乳术 ,行乳晕旁切口 ,胸大肌下放置 180ml雾状硅凝胶假体 (华南理工大学钰霖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 ,术后术区愈合良好 ,乳房外形及手感均满意。术后 5年 ,因打架右侧乳房被拳击中 ,伤后胸部疼痛剧烈 ,曾在当地医院拍胸部X线片 ,未见异常 ,伤后右侧乳房无肿大或缩小。术后 6年 ,因嫌术后乳房小 ,要求更换较大的假体隆乳。术前检查两侧乳房基本对称 ,外形及手感良好 ,无结节及肿块 ,无乳房硬化。手术在局麻下沿原切口切开 ,见左侧乳房假体包膜囊壁不厚 ,包膜囊壁完整、光滑 ,顺利取出假体。切开右侧乳…  相似文献   

11.
双平面隆乳术8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双平面(即部分胸大肌后间隙和部分乳腺后间隙)置人隆乳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共行双平面隆乳术86例,其中乳晕切口62例,乳房下皱襞切口24例.结果 对53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2例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1例包膜挛缩外,其余各例乳房外形良好,未见假体扭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假体边缘不明显.结论 双平面隆乳术,改变了假体表面软组织覆盖及其生理力学关系,整合了乳腺下平面及胸大肌下平面的优势,是扬长避短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假体容积的双重选择及假体上极胸大肌填充隆乳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尚  王永洁  李键宁  陈忠存  蒋伟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15-416,i0004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隆乳术后乳房的良好曲线。方法:应用乳房假体容积双重选择法,根据假体大小适当调节假体放置位置并行胸大肌部分剥离胸骨骨膜固定。结果:采用该法行隆乳术共113例,除2例受术者强烈要求选择较大的假体而造成术后乳房过假以外,111例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乳房的曲线接近生理曲线。结论:综合应用假体大小选择的双重标准.放置位置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及假体上极的胸大肌折叠充填,是一种改善隆乳术后乳房移行曲线差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假体置入隆乳术已成为广大美容整形医师普遍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2006年,赵茹等报道了乳腺癌切除后在胸大肌下埋植圆形扩张器,经3个月超量注水扩张30%~50%后取出扩张器置入永久性假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我们对20例患者应用模拟乳房假体扩张器即刻扩张行乳房假体置入术,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确定选用的假体类型、容量;采用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将假体置于胸大肌深面或浅面。结果: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国产硅凝胶毛面假体隆乳术122例,其中置于胸大肌深面68例、置于浅面5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乳房外形逼真,手感真实柔软,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未见感染、血肿及假体扭曲等并发症。结论:硅凝胶乳房假体与身体组织相容性好,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包膜挛缩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隆乳术后27例取除假体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目前隆乳术中仍存在的某些不足,发现术后感染、疼痛、假体破裂或外露、包膜挛缩、病人心态失衡等都是造成假体取出的直接原因。认为采取高质量的假体胸大肌下间隙隆乳是降低并发症提高隆乳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因隆乳术后3个月余,双侧上肢活动障碍2个多月入院。患者于3个多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双侧乳房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术中经腋窝切口于双侧胸大肌后间隙放置法国ES毛面180ml假体左右各1只,术后进行双上肢制动以限制外展、上举等胸大肌的活动。2个多月前按照医嘱解除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用改进型号的泪滴型乳房假体,经腋部切口胸大肌后间隙行隆乳术23例。并结合胸大肌内下起点的间断离断方法,术后乳房形态自然,有效地避免了隆乳术后常见的上大下小等形态欠佳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改进型号的泪滴型乳房假体,经腋部切口胸大肌后间隙行隆乳术23例。并结合胸大肌内下起点的间断离断方法,术后乳房形态自然,有效地避免了隆乳术后常见的上大下小等形态欠佳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纠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患者共10例,分别经乳晕切口(2例)、乳晕周围双环切口(2例)、腋下切口(6例),将硅凝胶乳房假体置于胸肌筋膜后间隙,即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除1例患者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外,余者乳房外形良好,无包膜挛缩、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将乳腺后间隙假体隆乳术及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的优点相结合,具有并发症较低和乳房外形良好等优点,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隆乳术后27例取除假体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目前隆乳术中仍存在的某些不足,发现术后感染、疼痛、假体破裂或外露、包膜挛缩、病人心态失衡等都是造成假体取出的直接原因。认为采取高质量的假体胸大肌下间隙隆乳是降低并发症提高隆乳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