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48例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液基细胞学表现和病理特点,减少子宫颈腺癌的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宫颈腺癌的临床资料、细胞学及病理特征。结果宫颈腺癌主要临床特征是阴道出血或流液,原细胞学诊断分别为CGA、ASC-H、HSIL和NILM。宫颈活检结果分别为腺上皮异型、腺癌、鳞癌、腺鳞癌和粘液腺癌。术后诊断为中-低分化腺癌(宫颈管内膜型)、高分化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和腺鳞癌。结论宫颈腺癌早期表现不典型,细胞学表现不易与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鉴别,宫颈及宫颈管活检有助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和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例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64%.患者均可触及肿块.12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15例行辅助化疗,其中5例另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1例发生骨转移于术后2年死亡,1例发生多器官转移于术后7年死亡.结论 乳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对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治疗宜选择低创伤的手段,对浸润性乳头状癌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须按浸润性导管癌治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3.
贡海兵  马睿锐  刘蕾  芮斌  张黎  王从俊 《腹部外科》2020,(2):166-F0003,F0004
肝原发性腺鳞癌术前诊断困难,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预后极差。此文报告1例肝原发性腺鳞癌,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奥沙利铂200 mg(d 1)+替吉奥40 mg(d 1~14)+培美曲塞0.8 mg(d 1)化疗2个周期后,行常规分割3D-CRT放射治疗1个月,后继续原方案化疗4个周期,病人无瘤生存50个月,为肝腺鳞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囊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12年收治的4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CK8/18及CK5/64阳性;4例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0 d,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囊腺鳞癌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分期已较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与胆囊腺癌相比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前行粗针穿刺活检,仅2例术前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因术前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仅行肿瘤切除术;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2例患者后续行局部放疗;9例患者初治后均获得完全缓解,随访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转移和骨髓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乳腺恶性淋巴瘤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术前均诊断为乳腺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12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87.5%,I期2例,II期4例,III期8例,IV期2例;5年生存率50.0%。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龄大、病程长、预后差、容易发生转移。该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7.
炎性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例均手术治疗,1 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6 例行乳癌根治术。2 例术前行化疗,5 例术后行化疗及放疗。7 例均在术后2 年内死亡。结论 本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腋下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6~2000年期间收治的4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资料表明,1例Ⅱ期患者术后3年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8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另2例Ⅲ期患者分别存活4年及10年。结论手术为腋下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改善预后.应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并及时行手术活检以明确副乳腺包块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占本院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2%.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7例,单纯乳腺切除术1例,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1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66.0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7.1%,ER,PR,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60.0%,100%,33.3%.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4.1个月.5年总生存率60.0%(3/5).2例死亡,其中1例高龄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另1例死于肝转移,余6例术后已生存10~149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因患病率低,易延误诊治.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本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88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59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5例,恶性叶状肉瘤4例.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74例,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10例,乳癌改良根治术4例.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12例复发再次行乳腺全切术,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4年因肺、肝转移死亡.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术后易复发,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学病理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7例(10.0%)术后病理维持HGIN的诊断,3例(4.3%)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慢性炎,1例(1.4%)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59例(84.3%)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9)、EUS评估黏膜下层侵犯可疑(P0.001)、胃周淋巴结肿大(P=0.029)是术前诊断过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团队制定了一个基于内镜下诊断、影像学评估和CEA血清水平等临床特征的决策树,以用于胃内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结论:基于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对于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外科精准治疗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阴茎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附文献24例复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茎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1例罕见的原发性阴茎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酶标特点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阴茎、睾丸和阴囊病变,术后予化疗。本例免疫酶标提示CD56+,颗粒酶B、穿孔素阳性;CD3(+/-),表面CD3阴性,胞质CD3ε阳性。结论:阴茎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行手术、局部放疗、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深部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无论是在基因研究还是在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诊断方法、活检方式、手术方法各个方面,均有重大进展.本文中,我们将就乳腺癌的微创诊治、术后整形、保乳手术和保乳相关放疗的进展,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麦默通(MMT)进行乳腺囊肿切除活检的手术指征及MMT对乳腺囊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根据笔者所在科室拟出的乳腺囊肿MMT手术指征(单发囊肿、内部回声不均且直径大于1cm者;多发囊肿伴有严重无规律疼痛或触诊局部腺体增厚并经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乳腺癌发生高风险者;囊肿与低回声结节、乳管扩张等病灶并存者;病变周围腺体组织彩超下回声杂乱或血供丰富者),选择了78例患者进行MMT切除活检,将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双乳多发囊肿40例,多发囊肿+触诊不可扪及的低回声结节38例。术中彩超示高风险病变42例,低风险病变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彩超高风险组病理诊断囊性增生症27例,非典型增生2例,乳腺癌1例;彩超低风险组诊断囊性增生症19例。术前彩超检查对乳腺囊肿诊断的敏感度为61.22%(30/49),特异度为58.62%(17/29),准确度为60.26%(47/78)。本组切除病灶(13.00±8.16)个,手术时间(74.25±22.68)min。术后平均住院1 d出院,出现局部血肿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笔者所在科室根据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术前彩超的影像学改变所拟定的MMT手术指征简单实用。MMT多点切除手术美观、安全,MMT切除活检有助于医生了解高危囊肿患者的病理类型,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但仍需严格规范乳腺囊肿的MMT手术活检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Mammotome(麦默通)系统对乳腺病灶进行微创切除及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监控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对115例患者152个乳腺病灶进行切除或活检,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及所有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并进行活检;其中86个病灶病理检查为纤维腺瘤,34个为乳腺腺病,2个为脂肪坏死,3个为男性乳房发育症,1个为导管炎症,26个为乳腺癌。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100%。术后3例出现局部血肿,4例皮下瘀血,1例出现皮肤破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ammotome技术是一项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乳腺微创技术,可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切除,并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mammotome微创切除活检后切缘癌残留状况。方法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对2 8 3例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施行mammotome微创切除活检术;对其中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5 2例施行保乳手术,术中对原发病灶切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 2例乳腺癌患者中,3 8例为乳腺导管内癌,1 4例浸润性导管癌;mammotome活检术后,4 3例原发灶切缘阴性,9例阳性。9例切缘阳性再行局部切除后5例切缘阴性,余4例切缘阳性改行乳房单纯切除。该4例术后病理为广泛性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ual component,EIC)。4 8例mammotome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活检诊断早期乳腺癌安全、可靠,对于局限的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癌病灶,可以收到病灶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病灶手术活检的临床意义,确定超声定位下隐匿性乳腺病灶精准切除的操作方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44例患者的48例隐匿性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定位针与体表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定位,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开放手术切除.结果 通过病理诊断证实病灶全部被准确切除,未发生定位针断裂、脱出等情况,术后乳房外形均未发生变化,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的并发症.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Ⅰ期)4例,占8.3%;乳腺非典型增生15例,占31.3%;其余为乳腺腺病、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等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定位下隐匿性乳腺病灶的精准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在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乳腺活检手术的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