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笔者对 38例次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定期留胆汁培养 ,并定期服用利胆药物及胆道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结果示 4例术后出现 7例次胆道感染 ,感染的发生率为 1 0 .5 % (4/38)。感染时间为术后 7~ 96d。感染菌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株菌。 4例患者 1例死亡 ,3例治愈。提示预防胆漏发生、对胆道行侵入性检查前后预防性使用有效抗生素、术后定期服用利胆及抗生素是预防胆道感染的重要环节。胆道冲洗是治疗胆道感染的有效手段。对带有T管的胆道感染 ,最终可能须拔除T管才能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后脑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脑病可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5 1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6例患者并发了肝移植术后脑病 ,发生率为 11.8% (6/ 5 1) ,均发生在术后一月内。经应用镇静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氟哌啶醇 )治疗 ,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术前、术后的代谢紊乱 ,术中的血液动力学的异常 ,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可能是肝移植术后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应用镇静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治疗肝移植术后脑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为阑尾系膜出血 2例 ,胆囊动脉及胃短动脉结扎线滑脱 4例 ,肝、脾创面及胆囊床渗血 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孔出血 1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脓腔出血 1例 ,左侧卵巢出血 1例。再手术治疗 1 3例 ,死亡 1例 ,手术治愈率 92 .3 % (1 2 / 1 3)。非手术治疗 3例 ,死亡 2例。全组总治愈率 81 .3 % (1 3/ 1 6)。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与技术操作失误 ,凝血功能障碍 ,术式选择不当等原因有关。预防在于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根据出血和凝血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术后胰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术后胰瘘是胰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研究者对胰瘘使用的定义不同,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目前对于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策略等的研究并无一致的结论.笔者就此对近年有关术后胰瘘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减轻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9年起采用“分束结扎脾蒂法”行脾切除33例(A组),术后监测体温变化情况、脾蒂有无胰腺组织以及血、尿、腹腔引流液淀粉酶(AYM)等指标,并与同期26例行传统的集束脾蒂结扎脾切除(B组)者作对比较。结果示两组术后3d内发热率无差异,3d后A组体温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血、尿及腹腔引流液AYM均明显低于B组。提示采用“分束结扎脾蒂法”可减少对胰尾损伤,使脾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可减轻脾切除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6.
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方法对1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用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方式:人工血管移植16例次,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3例次;其中动静脉联合重建6例次,合并其它脏器切除重建5例次。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14例,随访期3~7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12个月内死亡3例, 64个月内死亡1例,71个月死亡1例;随访期无血管阻塞。结论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背驮式肝移植(PBLT)项目组235例中术后出现神经精神并发症的45例患者的病因、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19.1%(45/235),表现为躁狂者22例(48.9%),抑郁5例(11.1%),幻觉3例(6.7%),自杀倾向1例(2.2%),视物变形1例(2.2%),焦虑伴失眠8例(17.8%),适应障碍2例(4.4%),情感障碍3例(6.7%);其中以谵妄样精神障碍最为多见,但大多数症状不严重,均治愈,仅1例昏迷患者头颅CT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较好。精神并发症出现后,针对不同病因,及时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3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4例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对其余 9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胆道并发症发生率30 .7% ,3例治愈 ,1例死于肝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胆总管吻合口漏。结论 早期胆漏常发生于吻合口 ,可采用胆总管重新吻合 (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 )治疗 ,手术操作中避免胆管缺血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肝动脉血栓形成预后差。不放置T管可避免与T管有关的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可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1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检查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经ERCP检查后 19例确诊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SOD) ,2例为胆总管结石 ;2 1例患者经EST治疗后近期疗效均满意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EST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及治疗选择。 方法:分析4年间行OLT 558 例术后1~18 个月发生肝脓肿10 例(1.8%)的原因。结果:7 例为术后胆道并发症,2 例为肝癌复发灶射频消融术(RFA)后,1 例为不明原因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 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PTCD胆道内外引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再次肝移植。 10 例中6 例通过肝脏穿刺引流治愈,2 例通过再次肝移植治愈,2 例死于脓毒血症;治愈率为80.0%。结论:OLT 后发生肝脓肿地原因复杂,可能与胆管吻合口狭窄或梗阻、胆道缺血坏死、肝癌复发灶介入治疗、肝动脉血栓或狭窄和激素冲击治疗等有关。OLT 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1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的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在营养支持和胰岛素辅助治疗的基础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行断流术39例;断流联合脾肾分流7例。结果显示术后糖代谢改善39例(84.8%)。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宜针对原发病,以积极改善肝功能为主,辅以糖代谢异常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 2 2例SA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手术治疗的SAP发生十二指肠瘘 2 2例 ,15例出现在术后 2周。 18例非手术治疗自行愈合 ,4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SAP早期手术、胰周感染、手术时引流管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与十二肠瘘发生有关。保持瘘口周围引流通畅 ,积极控制胰周感染 ,抑制胃肠道分泌 ,加强营养支持 ,多数十二指肠瘘可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48例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25例,完整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恶性肿瘤23例,完整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6例,活检2例.随访时间0.5~7年,良性肿瘤除在术后1~4年死于并存病7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9例:1年内死亡4例,2年内死亡11例,3年内死亡3例,5年内死亡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受累器官和组织,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术后复发的肿瘤也应积极手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施行的直肠癌前切除术(AR)3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 36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3例(0.83%,3/360),吻合口瘘9例(2.5%,9/360),吻合口狭窄12例(3.33%,12/360)。3例吻合口大出血立即再次手术止血,7例吻合口瘘经双引流管冲洗后治愈,1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均经扩肛后好转。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应重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大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11266例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发生黄疸43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1周内出现黄疸43例,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0.38%.其中内科性黄疸18例,外科黄疸25例.经B超,ERCP,MRCP和肝酶谱及再手术等证实:肝外胆管或右肝管结扎9例,胆总管遗漏结石6例,残留胆囊或胆囊管结石4例,胆瘘4例,毛细胆管肝炎4例,乙肝或肝炎后肝硬化5例,输血后黄疸2例,胆道出血2例,肝右动脉结扎2例,不明原因黄疸5例.再手术18例,死亡1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必要前提.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需根据不同原因而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外接给药泵固定于体外。术后每天经药泵注入抗凝药物,2周后拔管。结果示全部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无血栓形成。提示经脾静脉插管注入抗凝药物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道术后胆漏常见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回顾性分析 1 3年间收治的 2 8例胆道术后患者胆漏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 2 8例中 2 2例首选非手术治疗 ,其中 1 9例治愈 ,1例死亡 ,2例中转手术治愈 ,非手术治愈率 86 .4 %。另 6例首选急症手术后治愈 ,治愈率 1 0 0 %。总治愈率 96 .4 %。胆漏的常见原因是胆道的解剖变异、炎症、粘连与经验不足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保持引流通畅 ;对引流失败及腹部体征加重者应果断地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5 0岁。反复呕血 ,黑便3个月 ,再发 1d入院。体查 :体重5 2kg ,慢性贫血貌 ,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胃镜检查见 :窦体交界处有粘膜糜烂 ,胃腔变形。活检示低分化腺癌。于 2月 2 4日经腹腔动脉介入化疗 ,方案为 :5 Fu 1 0g ,表阿霉素 6 0mg ,丝裂霉素 10mg ,腹腔动脉注射。 2 6日清晨 ,患者突然出现剧裂腹痛 ,恶心、呕吐。体查是板状腹 ,满腹压痛及反跳痛 ,腹平片膈下有游离气体。急诊手术见肿块位于小弯侧 ,直径 10cm ,浆膜   收稿日期 :1999 0 4 0 5   作者简介 :万冬强 (1970 ) ,男 ,江西九江人 ,九江市庐山区…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Bouveret综合征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女,67岁。主诉剑突下疼痛不适。5个月入院。6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体查:体温3 6℃。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及剑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不大,肠鸣音存在。B超示胆总管宽约3 1mm ,左右肝管扩张,肝内外胆管多个结石光团。入院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见左右肝管充满结石,用取石钳逐一取出,共取出结石3 0余枚,最大直径3cm。术中胆道镜检查发现肝内三级胆管内仍有铸型结石,难以取尽。即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经过顺利,但于术后15d呕吐2次,量约80 0ml ,经用胃肠道动力药治疗5d无明显效…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男,74岁。因“直肠癌”在全麻下取截石位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手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2h。术后2h自觉左下肢疼痛、酸麻、烦躁不安。检查左下肢苍白,感觉迟钝,足背动脉不能触及。诊断为“股动脉血栓形成”。经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肢疼痛逐渐加重,浅感觉基本消失。10h后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股动脉无搏动,色青紫,触之质硬,无弹性。纵行切开股动脉,无鲜红动脉血喷出,见血管腔充满暗红色血栓。取一长度约80cmFogart导管,首先插入动脉远端,穿过血栓,充起球囊,逐步将栓子移动到导管插入处,并予取除。取出血栓呈圆柱状,色暗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