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短期临床效果,并与开腹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assisted surgery,LAS)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ALS组(n=40)、LAS组(n=47)及常规开腹组(n=25),对比3组患者短期临床效果。结果:HALS组中3例中转开腹,1例因肿瘤大且盆腔狭窄,2例因肿瘤局部侵犯较严重;LAS组中2例因肿瘤较晚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HALS组较LAS组短、较开腹组稍长。切口长度HALS组较LAS组长、较开腹组短。HALS组与LAS组相比,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较开腹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S与LAS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均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HALS较LAS操作难度低,更适合初学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Dix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8—2017-08间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Dixon手术的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将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28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统计2组肿瘤下缘距远切端的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肿瘤下缘距远切端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吻合口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Dix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行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HALS组(21例),传统腹腔镜(LS)组(25例)和常规开腹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LS组21例全部完成HALS,LS组23例完成LS,2例中转开腹,但两组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LS组较LS组平均手术时间短(153.9 min vs.171.7 min)(P=0.011)。HALS组与LS组相比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总费用、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HALS组手术时间有所增加(153.9 min vs.131.8 min)(P=0.002),但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LS结肠癌根治术同样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选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下实施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开腹组),对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总数、住院总费用、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对比及临床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均<0.05);术中淋巴结清扫、直肠远切端距癌灶最下缘距离与开腹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均较开腹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减少损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开腹组。而且腹腹镜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开展的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19例以及同期开展的21例开腹手术病人的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Dukes分期等方面无差异。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专业团队、术中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以及掌握适应证是基层医院安全、有效开展腹腔镜中、低位直肠肿瘤手术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LS)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将住院的5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ALS组(25例)和开腹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HAL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83.16 ±27.61) ml比(196.76 ±59.47) 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 (45.78±11.62)h比(74.08±16.12)h,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8.24±2.46)d比(11.63±3.07)d,P<0.05];术后6dC反应蛋白少于开腹组[(21.68±6.97)比(67.32±28.31),P<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46例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对比有较多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接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1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实施开腹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4-07间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4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21例。其中将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a无肿瘤生存率。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a无肿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开腹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效果相近,但后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4例,59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组),65例采用开腹直肠癌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死亡率、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例数、手术清除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指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能成功切除肿瘤,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例数、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下切缘长度、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4年内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但该方法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与腹腔镜辅助手术(LA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有关比较HALS与LAS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研究,共3 347例患者,其中HALS组1 626例,LAS组1 7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S组比较,HALS组手术时间短(WMD=-24.18,95%CI=-31.61~-16.75)、中转率(OR=0.57,95%CI=0.41~0.81)和术中损伤率低(OR=0.48,95%CI=0.29~0.78)、使用Trocar少,但切口长度增加(WMD=1.07,95%CI=0.6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肿瘤学指标、随访结果、术后疼痛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ALS结合了LAS微创和开腹手术直观的优点,可作为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在胃癌D2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120例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130例腹腔镜辅助手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urgery,LAS)治疗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AJCC/UICC分期、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发热例数、术后止痛剂使用例数、术后鼻饲肠内营养的时间、术后进流质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均完成根治性胃切除和胃周淋巴结的彻底清扫,HALS组无一例中转开腹,LAS组有20例中转开腹。HALS组手术时间(228.2±30.8)min,明显短于LAS组手术时间(256.0±46.7)min(t=-5.371,P=0.000);HALS组手术切口长度(5.2±0.4)cm,与LAS组(5.1±0.5)cm无统计学差异(t=1.681,P=0.094);HALS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6.9±5.9)枚,与LAS组(16.2±6.4)枚无统计学差异(t=0.863,P=0.389);HALS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4.3±1.1)d,与LAS组(4.4±1.9)d无统计学差异(t=-0.493,P=0.622);HALS组术后发热例数64例,与LAS组57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53,P=0.818);HALS组术后82例使用止痛剂与LAS组79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332,P=0.565);HALS组术后鼻饲肠内营养的时间(3.7±0.8)d,与LAS组(3.6±0.9)d无统计学差异(t=0.892,P=0.373);HALS组术后进食流质时间(6.0±1.4)d与LAS组(6.2±1.4)d,无统计学差异(t=-1.082,P=0.280);HALS组术后住院时间(9.8±1.6)d,与LAS组(10.0±1.4)d无统计学差异(t=-1.005,P=0.316);HALS组术后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2例,LAS组术后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2例,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随访1~19个月,平均9个月,HALS组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LAS组2例分别于术后10、13个月死于腹腔内多发转移,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恢复尚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减孔(2孔)腹腔镜与5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本院9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减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5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理指标(肿瘤直径、肿瘤距肛门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3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瘤直径、肿瘤距肛门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在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3年生存率方面与5孔腹腔镜手术效果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具有一定优势,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5.
比较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的48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腹腔镜组21例,开腹组27例。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切口长度、肿瘤远、近切缘的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远近切缘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4.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短或较低(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33);而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地市级医院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愎直肠癌Mikes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67例(A组)与开腹直肠癌Miles术35例(B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和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总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Miles手术与开腹直肠癌Mlies手术相比,切除范围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具有患者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且费用无明显差异等特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号将患者分为两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6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排气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药应用人次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8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无气腹组与气腹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术后出血、肠道损伤、肠梗阻或中转开腹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下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手术技巧要求较低,普通腹腔镜器械及部分开腹器械均可使用,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再次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价值。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已行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共2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得分、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8例患者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5);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36 h内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较早、术后疼痛轻(P<0.05);超过36 h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组在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5),但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较开腹组低(P<0.05)。结论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36 h内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优点突出,应用价值明确;而对于发病超过36 h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困难,中转率高,术后恢复较开腹手术没有明显优势,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