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见血清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见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将见血清药材粉碎,用95%乙醇在85℃下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总浸膏,再将其用蒸馏水分散,然后依次用等体积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运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单体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见血清95%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4),顺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5),豆甾-4-烯-3-酮(6),橙皮内酯水合物(7),花椒毒酚(8),橙皮油内酯烯(9),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香草酸(11)和对羟基苯甲醛(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羊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脉羊耳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3.
广东紫珠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东紫珠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6'-β-D-apiofuranosyl cistanoside C(1),acetyl forsythoside B(2),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3),毛蕊花糖苷(4),异毛蕊花糖苷(5),连翘酯苷B(6),金石蚕苷(7),arjunglucosideⅡ(8)。结论:化合物1~3,5,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甘油酯(1),2(S)-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2),β-谷甾醇(3),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4),白杨素(5),苯甲酸(6),白术内酯-Ⅲ(7),反式阿魏酸(8),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9),黄芩苷元(10),5,7,3’,6’-四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11),3,5,7,2’,6’-五羟基二氢黄酮(12),5,7,2’,6’-四羟基黄酮(13),没食子酸(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芩术四物汤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臭椿皮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延胡索乙素(2),马兜铃酸内酰胺AⅡ(3),槲皮素(4),阿魏酸(5),齐墩果酸(6).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 var. calantha)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将美花筋骨草药材用95%乙醇渗漉,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加水分散浸膏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部位和水层,再用乙酸乙酯对水层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利用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小孔树脂(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美花筋骨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蜂斗菜内酯-E(1),黑麦草内酯(2),异黑麦草内酯(3),(E)-linalool-1-oic acid(4),伞形花内酯(5),连翘脂素(6),1-(4-hydroxyphenyl)-ethanol(7),(2E)-8-hydroxy-2,6-dimethyl-2-octenoic acid(8),1H-吲哚-3-羧酸(9),ajugarin I(10),ajugalactone(11),木犀草素(12),20-hydroxyecdysone-2-acetate(13),benzyl-4'-hydroxy-benzoyl-3'-O-β-D-glucopyranoside(14),harpagide(15),6-deoxy-8-acetylharpagide(16),acteoside(17)。结论:其中化合物1,3~4,6~9,14均为初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0,13,15~16均为初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玉竹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2),顺式-3-己烯醇-β-D-葡萄糖苷(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4),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5),芹菜素(6),金圣草黄素(7),腺苷(8),肥皂草苷(9)和异牡荆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竹叶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青龙衣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反式-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2),4-(1-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酸(3),3,5-二羟基-1,4-萘醌(4),4(R)-5-羟基-4-乙氧基-β-四氢萘酮(5),4(S)-4,5-二羟基-α-四氢萘酮(6),异阿魏酸甲酯(7)。结论:其中化合物1~3,化合物7为首次从胡桃属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广东紫珠中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1),管花苷E(2),毛蕊花糖苷(3),管花苷B(4),异毛蕊花糖苷(5),alyssonoside(6),2’-乙酰基连翘酯苷B(7),江藤苷(8),连翘酯苷B(9),金石蚕苷(10)。化合物4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9)
目的:研究杜仲化学成分。方法:将杜仲树皮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取其乙酸乙酯部位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20和ODS C18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学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环橄榄树脂素(1)、(7R,8S,8'R)-4,9,4',8'-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2)、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aldehyde ether(3)、松脂素(4)、8-羟基松脂素(5)、C-veratroylglycol(6)、β-羟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7)、3-hydroxy-4-methoxycinnamaladehyde(8)。结论:其中,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8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青杞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新疆青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发现21个化合物,包括3个酰胺,7个酚酸,1个香豆素及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香豆酰基酪胺(1),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2),对羟基苯甲酸(3),藜芦酸(4),原儿茶酸(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邻羟基苯甲酸(7),对羟基苯甲酸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七叶内酯(10),甘草素(11),橙皮素(12),柚皮素(13),木犀草素(14),芹菜素(15),柯伊利素(16),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17),香叶木素(18),大豆苷元(19),染料木素(20),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21)。结论:化合物1~20为首次从青杞中发现,化合物3~12,14~17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发现。经文献调研发现,分离得到的酚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具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青杞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地蚕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苷(1),异类叶升麻苷(2),对羟基苯甲酸(3),latifolicinin C(4),papuline(5),亚油酸甲酯(6),α-亚麻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尿嘧啶核苷(9),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为首次从地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β-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1)、羽扇豆醇棕榈酸酯(2)、2,5-二甲氧基苯醌(3)、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4)、1-羟基-6-甲基蒽醌(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咖啡酸(8)、间-甲氧基苯酚(9)。结论: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1)
目的:对广东凉茶颗粒中的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东凉茶颗粒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6个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冬青苷B(1)、asprellanosides B(2)、asprellanoside A(3)、4',5,7-三羟基黄酮-6-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佛来心苷(5)、3-甲氧基-4'-鼠李糖鞣花酸(6)。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广东凉茶颗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而丰富斑叶兰的化学成分,为斑叶兰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斑叶兰干燥全草10 kg,85℃下用95%乙醇回流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浸膏,再将粗浸膏混悬于蒸馏水中,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色谱填料和半制备高效液相对斑叶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MS等各种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斑叶兰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间苯三酚三甲醚(2),3,4-二羟基苯甲酸(3),4-羟基苯甲醛(4),4-羟基苯甲酸(5),槲皮素(6),香兰素(7),胡萝卜苷(8),腺嘌呤(9),腺嘌呤核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斑叶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曹俊岭  李国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301-2303
目的:对鹅不食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鹅不食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从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7,4’-O-二甲基双氢山柰酚(1),莺尾甲苷A(2),5,8,4’-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3),3-甲氧基槲皮素(4),3-O-咖啡酸-α-葡萄糖酯(5),3-O-咖啡酸-β-葡萄糖酯(6),槲皮素(7),表松脂醇(8),粗毛豚草素(9)。结论:化合物1~3,5~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白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基于白及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对白及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白及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薄层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白及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TLC,HPLC跟踪监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质谱(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及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红灰青素(2),8-C-对羟基苄基山柰酚(3),N-苯甲酰-L-苯丙氨酸-N-苯甲酰-L-苯丙氨酸酯(4),松脂醇(5),(E)-4-羟基苯乙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6),对甲氧基二氢肉桂酸(7),对羟基苯甲醛(8),对羟基苯甲酸(9),香草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乙酯(12)。化合物类型包括蒽醌类(1和2),黄酮类(3),氨基酸衍生物(4),木脂素(5),苯丙素(6和7),以及其他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8~11)和脂肪族(12)。结论:化合物2,3,4,6,7,11和12均为首次从白及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的酚类成分。方法龙葵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CI、Sephadex LH-20柱、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苯基)-2-亚甲基丁内酯(1)、槲皮素(2)、山柰酚(3)、对羟基苯甲酸(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咖啡酸乙酯(8)、顺式咖啡酸乙酯(9)、顺式阿魏酸(10)、反式阿魏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