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风又称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因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恶性损害症状。作者通过临床会诊对醒脑静、纳络酮联合应用,对治疗中风昏迷的患者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76例恢复期脑血管病运用脑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7~1998年,根据病情,经用脑活素注射液,治疗了脑出血恢复期患者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14例,脑梗塞患者42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58~80岁,病程8个月~5年,均有高血压、心血管病史。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伴恶心呕吐,四肢活动障碍,甚至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脑血管病症状。1.2 治疗方法:脑活素注射液(又名元活苏)是经科学水解提取的不含蛋白质注射液,内含…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属于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凡突然发病,以昏倒、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为主症。而中医学中又把“中风”分为“真中风”与“类中”。真中风包括现代医学所叙述的脑血管疾患,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二类。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梗塞、高血压脑病,脑动脉硬化、一过性脑缺血。但临床上多以脑梗塞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属缺血性中风,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主要病理基础为脑动脉硬化,后者主要来源于心脏疾病。平病是一种起病急骤,临床以偏瘫失语等局限性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且多在静态下发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一旦发病,其急性期病死率高达5%~15%,且有明显的致残率,因此对本病更应强调预防为主。从生活方面来讲,要建立合理的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可加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应以低热量、低动…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治疗102例脑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对 1 0 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 ,使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来源于我院 7年来的住院患者 ,符合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1] :①年龄较大 ,多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等 ;②多在安静时发病 ,病情逐渐加重 ,意识常清楚而伴有明显偏瘫、失语等神经局灶功能缺失 ;③脑脊液无色透明 ,压力不高 ,脑CT检查有脑梗塞的早期表现 ,部分患者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2 0 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1 0 2例 ,其中男 70例 ,女 3 2例 ;年龄 4 4~ 7…  相似文献   

6.
脑梗塞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梗塞的预防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武汉430030)杨明山脑梗塞属缺血性中风,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主要病理基础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者主要来源于心脏疾病。中风是一种起病急骤,以偏瘫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一旦发病,有一定的病死率和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扎冲十三味丸性平,为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脑中风偏瘫、言语不清、左瘫右痪等脑血管病(黑白脉病)及风湿(协日乌苏)病专用良方。方中以“五凤丸”为基础,配以专治“白脉病”及脑脊髓疾病良药磁石、珍珠和消栓清脑之药珊瑚、禹粮土及理气之药丁香、沉香、肉豆蔻等名贵药材为原材,对治疗各种脑血管病(白脉病)、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老年痴呆等中风偏瘫病及风湿、类风湿病颇有奇效。①它能迅速改善血液流量。  相似文献   

8.
<正>心脑血管病属于人体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脑栓塞、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病等,它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常见病症有中风、中风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单眼失明、失语、吞咽困难、肢体部位失去知觉或感觉减退等等。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表现为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偏瘫、瘀斑,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半身不遂的范围.我们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     
吕景山 《山西中医》1989,5(3):49-52
中风又名卒中。因起病急骤,症状多端,与风的特征“善行而数变”相类似,故名中风。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兼有眩晕、高热、吞咽困难、失明等症。中风属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可见于一过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假性延髓球麻痹等病。一、治则方穴 (一)中风先兆(脑血管机能不全、一过性脑缺血) 主证:眩晕、半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无力。治则:清脑调神,通调气血。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的并发症,属予中医“中风”范围,常留半身不遂,面瘫,失语等后遗症。我们采用辨证治疗本病疗效尚好,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 63例中男42例,女21例;脑出血5例,脑血栓形成41例,脑栓塞8例,脑血管痉挛9例。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形象的称谓,意指脑血管病发作突然,如疾风到来一般。脑血管病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形成的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一般以突发头晕头痛、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失语、偏瘫、大小便失  相似文献   

13.
王宏 《科学养生》2014,(5):25-26
<正>脑血管病如今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可是,很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式和手段也不一样。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意外是脑局部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性疾病,中医称之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前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5.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大类型.临床多伴有偏瘫、言语謇涩或失语、口眼歪斜、饮水发呛等症.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这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为感觉异常,偏身麻木、偏瘫、青紫舌、脉迟涩等血瘀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半身不遂的范畴。我组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法,对162例脑梗塞所致的半身不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根据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病。以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人与天地相应也”。我院对1980年以来收治的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为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病人,大多数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度兴奋、劳累、使劲排便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症状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出现昏迷、偏瘫、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血压多增高,现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中风,人们并不陌生。脑出血、脑血栓的形成原因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尽管其病因较多,但归根结底是脑血管本身的毛病。然而,中风还有一种致病原因与脑血管本身毫无关系,结果却造成脑血栓样的脑损害,也可导致偏瘫、失语等中风样表现,且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就是病虽在脑,但根在心的脑栓塞。  相似文献   

20.
<正>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西医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症状为失语、口眼歪斜、偏瘫、偏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痴呆、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恶心、呕吐,四肢僵硬、神志不清等症状,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跟塞,常位于脑相对静区,许多病列不能确认。藏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